設置
書頁

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林榮的話雖然有蠱惑之意,但講的確實很實際,要是能把臺灣建成大明的糧倉,那將來吳群和他的前途將是一片光明。

  可若想經營好臺灣島,目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將鄭家的影響力最大限度的削減掉,不能讓臺灣變成鄭家的番外之地。

  “本將明了林知縣之意。島上的移民乃靖海伯未封爵之前所移,彼時朝廷尚未對臺灣據有真正掌控之力,所以便由得鄭家去了;可現時靖海伯已為朝廷勛貴之家,況臺灣亦屬我大明所有,故此鄭家便再無掌控全島之權!林知縣初來臺灣,便是想接管島上治權卻亦是有心無力,好在本將來了,呵呵呵呵”

  既已了解了島上的狀況,林榮憂心之事對于手握重兵的吳群來講,不過是吃飯喝水一般的小事。

  鄭芝龍數年前從福建收攏失地農戶移民臺灣,一是出自善心,二是想將臺灣作為鄭家的一條退路和據點,好生經營一番后,將來一旦有不測之事,鄭氏子孫后代能有個落腳之處。

  但就算鄭氏富可敵國,數年下了不少本錢營造下來,也不過只開發了占整個臺灣土地微不足道的一點點而已。

  臺灣島對于鄭氏來說,面積太大了,雖然鄭氏不缺錢糧,但人口太少卻是最致命的問題。

  故土難離是這個時代人們的共同認知。但凡能有一口飯吃,絕大多數的大明百姓是不愿離開家鄉的,若想真正將臺灣打造成富饒豐美之土,沒有數百萬人幾十年的勞作時不可能實現的。

  鄭芝龍在了解島上的狀況之后,對開發臺灣的興趣已經缺缺,現在只是將其作為一個遠洋貿易的中轉站和落腳點而已。

  尤其是在授封靖海伯之后,本來就不是雄才大略之人的鄭芝龍,在得知朝廷有意大規模開發臺灣后,內心已完全放棄了對臺灣的所有權。

  自己既然已成了與國同休的勛貴之家,家資已過千萬,現在要做的就是如何抱緊皇帝的大腿,將靖海伯的爵位世世代代的傳下去就夠了。

  “吳參將之意是。。。?”

  “無非是立威而已!”

  吳群淡淡的回道。

  既然有人不服王化,那就殺到他服。

  林榮聞言大喜。

  本來他生怕吳群畏懼鄭家的名頭和勢力,不敢動用武力解決眼前的麻煩,沒想到吳群態度竟是如此的堅決。

  “可若是觸怒靖海伯該當如何?畢竟掌控島上之人亦是鄭氏委派之人,萬一事有不諧造成殺傷,靖海伯府怕是不會答應啊!”

  林榮心里還是有些擔憂。

  鄭家在福建勢力太大了。惹惱了鄭家,鄭家倒是不敢把吳群這樣的朝廷大將怎樣,可要收拾自己就跟捏死個螞蟻一樣簡單。

  “林知縣,你有無想過?靖海伯若是不愿朝廷沾手臺灣,那我等能上的島來?還會以鄭家船只自北地運送災民前來?現下形勢已經明了,靖海伯已是以大明勛貴自居,根本不會去管島上這些瑣碎之事!”

  吳群一語驚醒夢中人,林榮瞬間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竅:鄭家已經放棄了臺灣,只要鄭家在島上的碼頭、糖寮、庫房無恙,剩余之事鄭家根本不會管。

  “還是吳將軍看的明白!本官實是想左了!”

  林榮沖著吳群拱手施禮道。

  “本將自天津衛乘船來時,山西首批移民已至碼頭,幾日后便會抵達島上;林知縣還是先勘察好安置移民之空地再說!本將自會遣人聽從林知縣調派,此事可是現下的頭等大事,其他的皆不足道!”

  數千移民馬上就要到達,這些人需要占據大片的土地修建居所,所需的各種生活物資繁多。鄭家雖然已將大批的糧食藥材運到了島上,但巨量的物資分配、人員安置這些瑣碎之事,一個月之內也無法完成,別說一個林榮,再加十個個也忙不過來。

  “林知縣,非是本將看你不起,不說以后的大量移民,單說即將到來的數千人口,依你一己之力想要妥當安置絕無可能;某麾下雖有兩千士卒,但只能幫著維持秩序,對于民政之事卻是有心無力。可現下移民馬上到達,再從大明境內征召人手協助與你已是來不及,某都有些為你發愁!”

  吳群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事已至此,本官唯有盡力而為!本官于泉州戶房多年,日常與農戶多有交集,非是不通事物之人;吳將軍怕還是忘了一事,本官料定朝廷此次由山西移民而來,定會遣員隨船管束;不出意外的話,應是移民戶籍所在縣衙中人。有這些人手相助,再加上將軍鼎力支持,移民安置必會進展順利!”33小說手機端:https:/m.33xs/

  林榮不愿向福建官府求援。

  對他來講,只有以一己之力將屬地經營妥當,獨享安置移民之功,將來在仕途上才能更進一步。

  他猜測的一點也不錯。

  為了方便災民異地安插之事,內閣的確是行文山西巡撫衙門,要求移民匠戶所屬縣衙須得派員全程管束,并且要在臺灣待滿三年方可準許回返。

  在各個屬地知縣大老爺許以月薪五兩、死了有三十兩燒埋銀、違者充軍的威逼利誘下,各縣挑選出來的衙役們,痛并快樂著的踏上了伴隨移民南下的行程。

  權當自己帶薪充軍好了。原先又不是沒有兄弟出過公差,那些押解犯官家眷充軍夷州的差役一去一回一年多,病死在路上的也不在少數,最后官府也沒發下燒埋銀,不也就那樣了嗎?

  就在吳群所部扎好營帳的幾日后,運送山西匠戶及其家眷的船隊抵達了臺中縣碼頭。

  前面幾艘靠岸的船只搭好踏板后,林榮、吳群、孫仁貴等人分別登上船,對甲板上的官差吩咐幾句后下了船。官差們按照指令,拿著名冊挨個點名,并大聲告誡一眾移民勿得高聲喧嘩后,帶著自己縣的匠戶們依次下船,之后由官軍士卒引領,去往兩側空地集結等候。

  這種做法讓整個流程更加高效有序,防止了混亂場景的發生。

  林榮背著手與吳群并肩立在碼頭一側,看著一群群男女老少從自己面前經過,百姓們看向他的目光里滿是敬畏之情,心中不由豪氣頓生:以后這些人都將是他的治下之民,他的仕途前景就寄托在這些人的身上。

  “林知縣真是大才啊!此法與軍法頗有相通之處,本將本以為數千毫無規矩之百姓齊至后,場面將會混亂無比,未曾想在林知縣指揮下竟是如此迅捷,本將著實佩服!”(、域名(請記住_三<三小》說(網)W、ω、ω.彡、彡、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33小說m.33xs

  林榮自持的一笑:“吳將軍過譽!此等皆小道爾!往后諸事艱難繁巨,此只是開端而已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