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王應熊豈能不知溫體仁在給他上眼藥,他反唇相譏道:“世人曰首輔存心過刻,伏機甚深,向不敢批逆鱗,而慣于逢迎之行今日觀之,豈是不敢批逆鱗,簡直就是從未存逆上之心!首輔每遇大事必先仰圣上之鼻息,從無首輔應有之擔當日常于內閣中辦差,專以排除異己為能事,必欲使正人君子、有用之士無一人能立于君側,其心始快,此等樣首輔亦是大明罕見之官!”

  眾臣眼見首輔與次輔當著皇帝的面便撕破了臉皮,大都心內竊喜不已:狗咬狗一嘴毛。兩個老貨竊據內閣多年,擋住我等晉升之途,今日竟然互相攀咬,實乃大快人心之事!要是惹煩了今上,一起滾蛋最好!

  溫體仁面色不便的回道:“溫某以文章戴罪禁林,幸得圣君拔擢于此高位,日間辦差向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之心態行之,唯恐行差踏錯以誤國事今大明有圣君在位,體仁自知智慮思謀遠遜今上多亦,故行事以秉持上意為準。而觀近年來今上若干英明之舉,無一不是切中時弊之行,其效著亦!體仁閑暇之時亦曾暗思之,若由我等臣下出謀獻智,其結局遠非最佳!溫某此番作為,豈能以媚上定論?次輔于內閣多年,敢問可曾有過睿智之策以獻圣上?”

  我知道自己智商不如圣上高,日常行事辦差才以圣上之意為準。近幾年來大明的若干政策效果顯著,這都是圣上的主意啊。你王應熊也是入閣多年,可你為國為民出過什么好主意沒有?

  王應熊才要繼續出言駁斥溫體仁的言論,結果被朱由檢不耐煩的打斷了話頭:“首輔精明敏練、廉謹自律,于國事上亦是中肯勤勉、恪盡職守,朕未聞其有排除異己之舉,次輔之言過亦!朕觀內閣僅只三人,且諸卿年齒已長,日常處理朝廷政務時難免有精力不濟之難故此,朕意欲加內閣員數為五人,以分諸卿秉國之勞!殿內諸卿皆國之重臣,今日散朝后當可回衙思及候選之人,數日后擇機廷推!”

  朱由檢不管溫體仁是否有媚上的嫌疑,在他看來,單從能力來講,老溫遠比王應熊、張至發之流強出許多。

  曾有錦衣密報:凡內閣票擬、每遇刑名錢糧,名姓之繁多,頭緒之繁雜,王應熊和張至發皆是相顧皺眉,為難不已獨溫體仁看一遍后既能迅速給出正確的處理結果,然后票擬后上呈司禮監,內廷的大鐺們閱后隨即批紅發下,幾乎很少有錯漏之處。

  朱由檢早知內閣三人面和心不和,加上今日王應熊因為商稅之事牽扯個人私利后強行出頭,心中對其厭惡更甚,已經打定了讓其滾蛋回家的主意。

  尸位素餐之輩竊據高位,壓制有用之才晉升,此非社稷之福。

  溫體仁聞言自是心喜不已。從皇帝的話中可以聽出,不管皇帝加不加閣臣,都動搖不了他的首輔之位,反而是王應熊、張至發的位子有些危險了。

  王應熊見到皇帝一力維護溫體仁,話語間對自己已有厭煩之意,心下頓有不妙的感覺。

  若是自己的閣臣之位不保,那可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啊,商稅又不是只征自家的,自己干嘛要出這個頭?皇帝表面上是加閣臣員數,實際上這是想找好預備人選,一旦熟悉內閣流程后就要將礙眼的人踢出內閣啊,這可如何是好!

  眾臣對于皇帝突然之間拋出的好大一個甜棗俱是心動不已。原先準備附和王應熊,準備將溫體仁在皇帝面前徹底搞臭的諸人紛紛收起了心思。

  進入內閣、位極人臣,這是天下人夢寐以求之事,代表的是無上的榮耀和巨大的權利。在原先的閣臣成基命因病致仕后數年,皇帝終于下令增添內閣人數,并且還是一下子加了兩人,這就意味著殿內眾人都有機會入閣了。

  就在這時,一名小黃門捧著一本奏折自殿外匆匆而入,來至御座下跪倒雙手高舉奏本大聲稟報:“啟稟皇爺,今有靖海伯與福建巡撫奏本送達,恭請皇爺御覽!”

  王承恩快步走下御階后接過奏本返回朱由檢身邊后,將奏本雙手遞到他的手中。

  “鄭芝龍上本?莫非n島上的荷蘭人生事不成?”

  朱由檢打開奏本迅速瀏覽起來。

  “原來是自己想當然了!要不是鄭芝龍和鄒維璉的本子,自己的策略搞不好會造成更大的禍患。”

  朱由檢自失的一笑,吩咐道:“給諸位臣工傳閱一遍后議議此事!”

  “靖海伯與福建巡撫奏本中所言俱為實情,此是臣等失察,幸得山西災民尚未大量動員,此事彌補尚能來得及!臣建議從山西災民中挑選各色匠人先行移往n,福建官府派員一并上島協調指揮,探查合適地界修建房屋居所,以待后續移民事宜!”

  溫體仁敏銳的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既然要大規模移民,那就先把災民中的匠人移過去,不必從福建本地雇請匠人,那樣會多費錢糧,增加了朝廷的壓力。

  會蓋屋的、會燒磚的、會燒石灰的、會打家具的、會打鐵的,這些匠人在災民中不難找,福建那邊的官府只要準備好糧食和藥材,安排好人上島管理災民就行。

  “溫卿之言甚是在理,稍后內閣行文山西巡撫衙門,讓其照此辦理便可!”

  朱由檢贊道。

  “福建當地衛所之兵久疏戰陣,若遇奏本中所言外夷生事時恐難抵擋陜西、宣大、遼東之兵不可輕動,山東援剿總兵所屬官軍參與過剿滅闖賊之戰,戰力頗為精強,現其正于單縣一地屯田,臣建議從其部抽調一千兵員進駐n,用以防范并伺機剿殺島上之外夷!”

  楊嗣昌作為兵部尚書,自是知道皇帝來年要大規模用兵的意圖鄭芝龍在奏本中言及荷蘭人火器之犀利,暗示朝廷需調派強兵上島與其對抗,楊嗣昌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山東的黃得功部。

  “本兵所言甚合朕意!據朕所聞,島上紅夷雖人數不多,但其火器運用頗為精妙其在島上修筑之熱蘭遮城形狀與我大明之城絕不相同!紅夷謂之曰棱堡,端的是易守難攻之地!山東黃得功部雖是精悍,但火器配備略少若與荷蘭人交手,長槍大刀恐是難敵。稍后內閣擬旨,自軍器監下撥新式火銃千桿、震天雷若干、小型佛郎機炮三十門、從京營抽調相應炮手隨行,著黃得功部抽調兩千人,遣悍將統帥上島,一為護衛移民,二則尋機將島上紅夷剿殺或將其驅離我大明之土!”

  楊嗣昌領旨歸列。

  “臣建議由四海商行自塞外購買大批耕牛運至島上,開荒拓田指望刀耕火種見效甚緩,還需大量畜力襄助才可!”

  作為戶部尚書,自然不想從太倉銀庫拿錢購買耕牛,侯恂直接建議四海商行買牛,那是皇帝的私產,花多少錢侯恂都不心疼。11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