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468 劉仁軌回京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岳山這次匆匆回侯爵府是因為他得到消息,劉仁軌回京了。

  劉仁軌的級別雖然不高,但身為棣州海軍都督身份特殊,被李世民特召回京述職。

  不過像他這樣的特召回京述職的官員,第一個要見的必須是皇帝,等見過皇帝之后才能去做自己的私事。要是先去拜訪其他官員再去見皇帝,會引起猜忌的。

  所以劉仁軌只是給岳山送了一封信,本人則老老實實呆在家里等候李世民的召見。

  年底回來述職的封疆大吏太多劉仁軌根本就排不上號,正常來說還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見到皇帝。然而還是那句話,朝中有人好做官啊。

  岳山親自去了一趟皇宮,第二天劉仁軌就出現在了大興殿里。

  “緊張了?”岳山問道。

  “有點。”劉仁軌如實道。

  “緊張點好,知道緊張就不敢尸位素餐。”岳山不客氣的道。

  這是劉仁軌第二次單獨得到皇帝召見,也是一個次考核,李世民滿意他這個都督的位置才算坐穩,不滿意那就繼續學習吧。

  不一會兒李世民處理完了手頭的事情,抽出空閑來見他。

  雙方見過禮之后就由劉仁軌介紹這一年的工作。剛開始他還有點緊張,不過越說越自如,漸漸就忘了緊張侃侃而談。

  “水師首重戰船,尤其是海軍對戰船要求更高。故臣去棣州后從泉州、蘇州等船廠招募了數百名船匠和船工……”

  “一個月前剛剛造出了一艘長七十米寬四十米的戰艦,能裝載三千余人。經過一個月的航行驗證,此型號的大船性能和安全性都符合要求,我已經下令船廠加緊制造……”

  “船廠并沒有因此自滿,又創立了新項目,研究長九十米寬五十米的大船……”

  李世民和岳山都情不自禁的頷首表示認同,內河上用個小舢板就能冒充水師,但大海上必須要有船還要是大船才行。

  劉仁軌首先從造船廠著手,說明他抓住了核心,方向沒有走偏。

  造船需要人,不只是需要設計船只的工匠,還需要制作船只的熟練工人。沒有足夠的熟練工,就算設立再多船只也沒用。

  但工匠和熟練工也不是那么容易培養出來的,那都是靠時間和實踐喂出來的,棣州最缺的就是時間。

  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挖人。

  至于那數百名船匠船工是從蘇州泉州哪個造船廠挖的,又是用什么手段挖的,兩人都沒問。也沒必要問。

  棣州是眼下大唐最富裕的地方,多少人都想移民過去。再加上棣州船廠取消了匠籍制度……其實僅憑這一點就足夠吸引所有匠人加入了,更何況棣州船廠還開除了高工資高福利。

  “只有船還不行,一支軍隊強大與否是由將士們決定的。所以去棣州后我按照老師的練兵之法來訓練棣州水師,效果顯著……”

  “但海軍和陸地兵種不同,照搬百騎司的訓練方式也不合理。老師也說過,天下沒有一種成熟的水師訓練作戰方面的兵法,他希望我能總結出一套法子填補這個空白……”

  “只可惜,我能力有限始終不得要領,直到有一天……”

  對這一點岳山倍感欣慰。他知道海軍將會是未來大唐重要的一環,一直想總結出一套海軍兵書出來,只可惜他對海軍是一點都不了解,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著手。

  后來他就把這個事情交給了劉仁軌,希望這個史上有名的大佬能完成這個任務。

  本來他以為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十年八年甚至一二十年,沒想到這才一年就有了框架。

  劉仁軌是讀書人出身,又親歷了百騎司的訓練,深知學問對軍隊的重要性。

  去了棣州后他大力扶持海軍書院,設立了夜校等培訓班組織現役軍人識字讀書。

  現在棣州海軍學習成績最差的士兵也能認識三五百個常用字,大多數都已經可以自己讀懂公文。

  而讀書啟智之后的水軍進步非常快,平時需要講解無數遍的操作現在只需要三五遍,再讓他們上手操作一遍就能學會,甚至還能總結出出這么做的原理。

  有部分將士學到新東西后怕忘了就用筆記錄下來,順便也會寫上自己的理解。

  這些將士們做記錄的時候只是單純的記筆記沒有別的想法,然而卻在無意中把訓練的心得寫了下來。

  劉仁軌也是無意中發現了這一點,那時候別提多興奮了。馬上給大家布置了任務,每個人一周交一次心得體會。

  他把將士們的心得體會進行梳理歸納總結提取出關鍵信息,然后又通過實踐來驗證這些信息,最終得到的是練兵和作戰條例。

  現在這個條例已經有了大致的框架,想要更進一步,就需要大量的實際操作才行。

  光有理論還不行強軍都是實戰打出來的,劉仁軌不停的派遣海軍巡邏,到處打擊海盜,有時候還會給商船提供護航,還組織了幾次遠洋航行。

  大規模作戰能力不說,遠洋航行能力、小規模作戰絕對是此時地球數一數二的。

  尤其是岳山特別提到的蝦夷島,他更是數次派人過去查看。

  “蝦夷島到底是什么情況?”岳山忍不住問道。

  他只知道蝦夷島就是后世島國的北海道,別的就一無所知了,更不知道唐初時期這里是什么情況。

  至于能在這里養馬也是從網絡里知道的,具體能不能養,還不知道。

李世民也非常關心這個問題,雖然沒有說話,但眼神  “末將數次派人登島觀察,發現這座島嶼非常大,長寬都有八九百里。中央為山脈,四周都是大片的草原水草肥美。”劉仁軌介紹道:

  “氣候環境方面,不考慮海風的情況下和北方草原類似,臣覺得非常適合養馬。”

  “如果真把這里改造成那場,此地每年最少能為我大唐提供數萬匹良駒。”

  李世民欣喜的道:“好,好呀。我這就讓牧監的派人和你一起登島察看情況,要是真如你所言,你就是大功一件。”

  “謝圣人。”劉仁軌高興的道。

  “島上有沒有人?你們登島有沒有遇到扶桑人阻攔?”岳山卻沒有那么樂觀,繼續問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