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帝的妥協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臣弟打算把洛陽四周的數十萬流民遷徙到并州地界去。”

  劉顯為顯得跟皇帝更親近一些,自稱臣弟,不等皇帝有疑問,緊接著說道:“這樣一來,對咱們大漢有幾個好處。第一,首先就可以解決了數十萬聚集在洛陽京城而形成的威脅,起碼可以為朝廷減輕了安置安頓以及維持秩序方面的壓力。”

  “第二,臣弟遷徙走這數十萬的流民,并不是說把他們遷走后就對他們不管不問了。恰恰相反,而是要對他們進行更加有效的治理,引導他們到了并州之后從事生產,讓他們開荒造田,盡可能的在短時間之內做到自力更生。如此一來,臣弟了就算是功成身退,以后都不再臣弟掏錢去救濟他們了。”

  “皇上,其實這第二方面,還有別的好處。比如說,哪怕臣弟現在把這些流民遷徙走了,可是,如今大漢各地的確有些混亂,不少百姓都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鄉流落到別的地方。而京城洛陽,肯定是那些流離的百姓首先想到要前來投奔的地方。所以,臣弟認為,接著下來的兩三年之內,洛陽京城肯定也會聚集來不少的各地流民百姓。假如說,臣弟現在把這數十萬百姓集體遷徙到一個地方安頓安置,引領他們重新過上新的生活,那么,這個地方,就可以繼續不停的接納那些流落到洛陽京城來的流民。這可以說是一勞永逸的解決了京城流民的問題。”

  單單是聽了劉顯所說的這兩個方面的好處,皇帝的心里已經認可了劉顯的這個計劃。但他唯一擔心的是。現在是劉顯獨自出資救濟了這些流民,且這可是數十萬之眾啊。如此也就等于是,這數十萬百姓將來肯定會對劉顯感恩戴德,將來也一定會唯劉顯之命是從。

  一個皇帝一直都有所顧忌,一心想置其于死地的理論上可以威脅得到自己皇帝皇位傳承的漢室宗親,名義上還是先帝的弟弟的義子。萬一將來劉顯圖謀他的江山,他又如何是好?

  可是……皇帝現在對劉顯還真的感到有些無奈也無力。因為他實在上沒有辦法將他置于死地啊。反正,他現在是不能通過一些政治的手段用莫須有的罪名處置了劉顯。想要除掉劉顯,那他就必須要采取強硬的手段,極端的手段。

  可這樣一來,所引起的后果還真的很難預料。皇帝深深的相信,這個劉顯絕非善與之輩,拋開自己不顧一切,不要面子,也不要名聲了的情況不提。如果自己敢下圣旨要擒拿他,或是調動軍隊去斬殺他,那么他絕逼就會馬上造反。

  很多時候,皇帝一想到這個,就感到有些心灰意冷。在皇宮,表面看上去自己這個皇帝一言九鼎,當世之尊。可誰知道他內心的苦悶?在宮里,他是受到那些宦官的脅制了啊。要不然,他想要廢立一個皇后居然都不行?

  而在宮外,他想要除掉劉顯,卻也同樣束手無策,他真的感到,自己做這樣的一個皇帝,還真的太沒意思了。

  事實上,就算是在朝堂上,他皇帝金口一言可決。如果在朝堂上,牽及到了那些外戚、權臣等人的利益的話,那么反對的聲音會異常的強大,迫使得他這個皇帝就算是有心想要推行一些政策政令也很難得到落實。

  帝王心術?帝王術心講究的是一個平衡?但皇帝深深知道,他其實也不過是在宦官、外戚、權臣等等的勢力之中夾縫生存罷了。

  說實在,如果是十來年之前,他碰到劉顯這樣的一個人,他還真的會好好的善待他。因為這個劉顯實在是太能折騰了。

  說白了,就是有能力。如果自己還有著雄心壯志,一心想要振興大漢的話,重用劉顯,那么大漢何愁不興?可現在……皇帝搖了搖頭,他現在也實在是得不起精神大干一場了。

  不過也好吧,時也命也,既然朕都奈何不了你這個小子,那么就看看你能夠折騰得出什么的名堂來吧。

  在這里,皇帝已經隱隱的有些放棄了針對劉顯,要除掉劉顯的心思。

  有時候,龍心難測,也的確得要看看皇帝是處于一種什么樣的處境,以及他自身的問題。

  有史為鑒。皇帝的心里又豈會不知道?當自己百年之后,自己的這個大漢江山恐怕又會如自己少年時被選立為皇帝的時候一樣。要不是宦官掌控著大漢朝廷的局勢,就是那些外戚掌控著朝廷,再或是那些權臣弄權。不過,歷經王莽篡位的事件后,一般情況之下,朝廷的權臣是很難真正的掌控朝廷的局勢了。

  偶爾有些時候,皇帝也會想,大漢為何會如此?

  那是因為皇帝在位的時候,喪于青壯之時,而偏偏,堂堂大漢皇室,居然就沒有一個近房血親的青壯成年男子可以擔當得起皇權重責,沒有一個成年皇室成員主持得了皇帝駕崩之后的朝廷大局。如此,方讓大漢皇權旁落。隨后,皇帝都是被那些掌控了皇權的宦官或外戚挑選出來的傀儡皇帝。而這個傀儡皇帝,想要真正的掌握應該是他的皇權,那么就必須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很大的代價。并且,還不一定可以做得到。就如……他現在這般……

  現在,皇帝劉宏,他自然不會考慮自己是否也會如歷任的大漢皇帝那般,會英年草逝。可是,他的確已經有些心灰意冷了。所以,他也同樣會考慮到,自己現在雖然有兩個王子,可是,都是年幼之兒。他真的不敢想象,如果自己當真的遭遇不幸,這兩個年幼的王子,無論是哪一個繼承自己的皇位,也都是很難真正的掌控得了朝廷。

  或許……這個處處都體現出過人的能力,有著過人氣魄的劉顯,能否改變那樣的局面?如果他當真的能夠忠心于朕,以后就算朕百年之后,也甘愿扶持自己的兩個王子,那么這個大漢可能就會是另外的一個局面。

  “皇上,還有第三。”劉顯這時繼續道:“并州地界,屢屢受匈奴異族的進犯,究其原因,主要是咱們大漢當初接納了匈奴歸降的時候,作為相應的條件,曾允許他們的部族人遷進并州地區來生活。如今這么多年過去了,已經造成并州的異族人有趕超咱們漢人的跡象。尤其是在一些地方村鎮,那些異族人已經成了氣候,他們反而主導了地方的生活生產秩序。這樣長久下去,對我們大漢是極為不利的,到時候,整個并州都有可能成為匈奴人等異族人的地方。”

  “而我們大漢京城,跟并州就只相隔著一道黃河天險。這并州一旦成為了異族人活躍的后花園,那么他們肯定會放眼咱們大漢京城。到時候,他們就可以直接跨過黃河南下,進占咱們的大漢京城。本人的意思,就是將這數十萬的百姓,安置安頓在咱們大漢對并州的控制力更為薄弱的地方。咱們可以利用這數十萬百姓,在那些地方修建城寨,然后依托城寨,對那個地方形成絕對的掌控。假以時日,如果朝廷在這個地方進駐軍馬,那么也同樣可以對野心勃勃的匈奴人形成一種克制之勢。”

  “還有第四,并州地區,百姓生活真的不算太好,甚至可以說極為艱辛。臣弟打算,在并州可以大力發生農業、商業、礦業、畜牧業等等。但這必須要對并州百姓進行一定的引導指導。讓那些地方的百姓,有一個目標方向去努力。如此,并州也肯定會很快就能富裕起來……”

  “行了,以后的事以后看到了再說。”皇帝揮手,打斷了劉顯的說話。

  他略一沉吟,腰桿一挺,臉上一肅,原本那欠缺神采的龍虎之目,此時一凜,一股似是無形的磅礴的氣勢散發了出來。這是一股長久居于上位而產生的威嚴感。

  劉顯見過皇帝好幾次了,但現在的皇帝,才有一股作為皇帝的氣勢威嚴。

  “劉顯,朕可以信任你嗎?”

  皇帝目光如刀,盯著劉顯道。

  “皇上……”劉顯的確被皇帝問得一突,這本來是很好回答的,但劉顯終歸不是那種言不由衷,當面說一套背后做一套的人。哪怕是面對皇帝極為認真的垂問,劉顯都不想說慌話。

  劉顯猶豫了一下,反而問皇帝道:“皇上,何出此言?”

  “為何不回答?朕身為皇帝,問你話,需要向你解釋么?”皇帝似有些惱怒的瞪了一眼劉顯。

  劉顯聳聳肩,攤手對皇帝道:“皇上,信任可是相互的,這突然問小侯,問小侯是否值得皇上你信任,這你讓小侯如何回答?對于本人而言,義字當先,信奉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君子以誠待某,那么在下定然亦以君子待人。我值不值得皇上信任,在于的是皇上,而非本人。皇上信任,那便是信任,如若不信任,那么小侯那怕是說破了天,也難得得到皇上的信任。是不是這么的一個道理?“

  皇帝定定的看著劉顯,好一會他才有些泄氣的道:“朕問你是否可以信任,你說是或否便可,非要說這么多。不過,若是一般的臣民,肯定會馬上表態,表示他是如何的忠于朕,愿意為朕甘腦涂地云云。只有你才會連一個態度都不給朕。”

  “不,已經給了皇上,本人就是這么一個實在的人。一個真誠坦蕩的人。但是,小侯的確做不到為誰獻出一切的地步,只要危及小侯的生命,那么天大地大,小侯都會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為了活著,與天斗與在斗。我信奉我命由我不由天!所以……皇上,咱們有些事就不需要畫虎畫骨出來了。”

  劉顯這話也的確是很坦蕩了。意思就是說你皇帝都打算要咱的命,那么咱肯定不能引勁待弒啊。咱們都已經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你都一心想置咱于死地了,現在還跟咱談什么的信任?虛偽不?

  “好,那朕就不說這個。朕再問你,你會不會背叛大漢?會不會反漢?”皇帝再一臉威凌的問。

  “我劉顯本身便是漢室宗親,身為漢室子弟,我為什么要背叛大漢?反漢?像黃巾軍那樣?那豈不是反我自己?我閑著沒事干嗎?”

  這一點,劉顯倒還真的坦蕩蕩。咱不反漢,但咱可以謀取你這個大漢皇帝的帝位。

  “你敢發誓!今生今世永不叛漢?”

  “我劉易發誓!今生今世忠于大漢,畢生為了大漢振興而奮斗!如違此誓!天打雷劈!粉身碎骨!”

  劉顯基本沒有半點猶豫,隨口就發了一個誓言。

  “好!劉顯,請記住你今天所發的誓言。只要你忠于大漢,那么朕就賜你便宜行事之權。朕準你在并州選取一地,安置洛陽這數十萬的流民百姓。”

  “謝皇上!”劉顯見皇上居然也同意了這件事,心里大喜。

  劉顯知道,經此事之后,皇帝對自己的印象,或者說是心態可能有所改變,不再是時刻都想著要置自己于死地了。起碼,現在他能夠準許自己安置這數十萬的流民百姓,這就等于是解封了對自己的無形禁錮,可以放任自己離開京城了。

  不過,這樣的情況,也是理所當然,勢不可擋的。

  現在皇帝還有什么的能力可以克制得了劉顯的發展?

  現在劉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就算把劉顯限制在洛陽,劉顯也一樣可以做得到很多事。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皇帝也越來越難以除去劉顯。

  在不能真正的除去劉顯的情況之下,那么皇帝就只能夠妥協。現在他看似跟劉顯在推心置腹的樣子,實際上,就是他給自己一些借口來對劉顯妥協。

  跟著皇帝又親自寫了圣旨,親手交到劉顯的手上。

  雖然圣旨上并沒有再對劉顯有什么的封賜,但是卻讓劉顯有了權力在并州選取一地作為安置數十萬流民百姓的地方。

  且這個地方,最少都是一縣之地。

  數十萬的人口,也必須有一縣之地之大才可以安置安頓得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