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五百二十三章 兒戲的朝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劉顯有資格進入朝堂,但朝堂上卻沒有他的位置。

  如果劉顯想要在朝堂上擁有一個屬于他的位置的話,那么也必須需要獲得皇帝的準許,批準劉顯位列朝班,并且根據漢律,劉顯的這樣的一個平原王府少主、名義上是皇帝王弟的身份,還有一個侯爺身份的人可以位列朝廷列班的哪一個位置。

  但是,如果劉顯在朝堂上當真的擁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位置,那么劉顯想要在朝堂上發言卻不是那么容易了。因為,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朝堂上,也同樣會有規則。

  這也是常說的身在其位謀其政。身處局中,也必須要遵循其中的規則,沒有輪到你出聲的時候,就必須要保持沉默。朝堂上,皇帝最大,然后是三公九卿,再到下面各級官員,另外,武將列班方面也差不多,大將軍、車騎將軍等等,有一個森嚴的排列順序。

  沒輪到你的,上面的主官沒讓你發言,那么你就沒有發言的資格。

  朝堂不是趕集的地方,沒有什么暢所欲言可說。

  另外,每個位置上的官員,都有他們所負責的不同的職務職能,他們的事,非和他們有關的朝廷官員,一般情況之下也不允許插手過問他們的事。

  比如,一個主管農業的朝廷主官,去插手過問主管刑事的下級官員,這就不適合了。如此的話,主管刑事的主官會認為主管農業的主官是針對自己發難,這樣就會引起兩個不同主管職能的主官產生敵對情緒,此后必定會互相拆臺,再需要對方配合的話,那時就只會拖后腿,都巴不得把對方搞死。

  這就是所謂的政敵的事了。

  這些都是朝廷的常態,一般情況之下,各個主官之間,是不會直接輕易的撕破臉皮的。一旦那么做了,到時候就只會是你死我活的下場。

  舉例的話,就等于張鈞直接在朝堂上,在皇帝的面前彈劾十常侍等人,這就是等于是直接向十常侍宣戰了。這也是典型的打蛇不死反受其害。也表明了,想要那個所謂的除奸佞清君側,如果誰敢在朝堂上、在皇帝面前直接彈劾那些宦官,就得要做好不成功便成仁的心理準備。

  反正,只要身在局中,自然得要守規矩,不然,很容易遭受到群起而攻之。在朝廷中,一旦站不住了,被免官了,那等待著他的,可能就是死路一條,曾經的政敵,會有千種百種方法置其死地。

  且看蔡邕、田豐、孔融等人,一旦在朝中失去了官職,那就等于失勢了,到時候落井下石的人就會跳出來。迫使得他們不得不逃離京城。

  朝堂中的水很深,其實還有更多并不知名的朝臣丟官丟得不明不白,甚至是死得不明不白。

  不過,無論朝堂中的水有多深,劉顯都不太在乎。因為他根本就不打算要位列朝班,根本不打算要遵循這里的規則規矩。

  劉顯這是要來做這個打破規則的人的。至于有沒有屬于自己的位置,這個真的不重要。

  從一開始來到京城,進入皇宮的時候,就有著時刻要殺出皇宮去的打算的人,又怎么會在乎朝廷的那些什么的規則規矩呢?

  話說,如果用不太好聽的話來說,這是否算劉顯有著天生的反骨?但事實就是如此,劉顯不是這個時代的人,這個時代的行為準則,對劉顯真的沒有太大的約束力。所有的一切,劉顯都會先考慮自己的小命問題。

  如果說劉顯沒有反抗的能力,那也就算了,肯定只會在柳林村里茍著,但讓劉顯得到了太平經,并且已經修煉成功,那么劉顯自然是不會再甘于平凡。來到這個時代,肯定想著得要做點什么,改變點什么,為后世留下點什么。

  這些,其實也都是人之常情,不管是誰穿越回到了這個古時代,也肯定會先為自己的小命著想,然后再做點什么。所做的一切,也都會是圍繞著自己的目的來考慮。在有能力的前提之下,這個時代的規矩,就約束不到他。

  已經到了的朝廷百官,對于突然來到的劉顯都感到有些意外。

  可劉顯卻沒有理會他們的指指點點。因為劉顯在朝堂中,其實并不孤獨。

  劉顯看到了早前不久才在丁原府上認識的盧植,也看到了跟自己關系不錯的楊彪。但劉顯并沒有看到閔貢,當然,就算是看到他,劉顯都會當作是不認識。

  楊彪跟劉顯雖然交好,但是他本身就等于是出身大漢權臣之家。并且,劉顯也知道,楊彪對自己雖然沒話說,可表面上,他還是想跟自己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想讓朝廷知道自己跟他交往甚密的事。

  所以,劉顯也沒有上前去跟他見面交談。

  但對盧植,劉顯就不會有什么的顧慮了。

  反正他都是一個忠直朝臣的代表,他也不會刻意的去擔心那些宦官權臣什么的。所以,劉顯徑直走到了盧植的身前。

  劉顯笑吟吟的對盧植拱手道:“盧植大人,別來無羔?咱們又見面了。哈,這當真的有緣。”

  盧植的朝廷列班其實還是比較靠前的,實際上,卻是列度在三公之后。理論上,他的確算得上是位高權重,了不得。

  盧植現在的官職是朝廷尚書。

  尚書又稱尚書令,漢武帝時又稱中書令。

  實際上,在東漢時,政務歸尚書,尚書令成為對君主負責總攬一切政令的首腦。

  由此可見,如果是正常的大漢朝廷,這個時候的盧植,他當真的是可以稱為一人之上萬人之下了。

  可惜的是,正如盧植本人在丁原府上對劉顯所說的,他現在在朝廷中,等于被禁言了,他空有一個尚書之職,卻沒有行駛尚書令的權利。

  這個,其實也是可以想象的。

  在朝堂上,尚書有總攬一切政令的權力。但這得要在皇帝可以直接信任,直接授意授權盧植全權處理那些政務政令的命令條件之下。

  另外,也得要朝廷的三公九卿等群臣愿意讓他主政的條件之下才有可能產生權力。

  可是,現在誰鳥他?

  朝廷文武百官,當中或許有些朝廷官員對盧值心悅誠服,有什么事都會向盧植報告。但是,更多的朝廷官員,都歸于各個朝廷主官門下,他們有什么的事,都不會向盧植報告,如此,盧植還如何行使權力?

  另外,關鍵的是宦官。

  現在皇帝都不上朝,幾乎所有的政務政令,都要通過宦官之手轉交給深宮中的皇帝。哪怕是盧植這樣的一個尚書,要處理政務的時候,沒有宦官的支持,他根本就什么都做不到。

  如此,盧植現在在朝堂上,就等于是一個小透明,人雖然在朝堂,可卻顯得有些無所事事。

  盧植這時沒好氣的橫了劉顯一眼,道:“什么叫有緣?盧某天天都會到朝殿來,你如果來朝殿的話便能見到老夫。”

  “嘿嘿,咱可不是盧尚書這樣位高權重的朝廷重臣,咱就是一個閑置侯爺,沒事自然不會來朝殿了。再說了,聽說皇上好些天都沒上朝了,這如果天天來朝殿,似乎也無聊啊。”劉顯左右言它道。

  “哦?武勇侯你的意思就是說,有事才會來朝殿見駕?你能有什么事?”盧植好奇的看著劉顯道。

  “那我沒事就不能來了?皇上曾賜給咱一塊玉佩,明言本侯可以持玉佩隨便進出皇宮。這皇宮里,自然也包括了這朝殿朝堂吧?再說了,本人不僅是漢室宗親,還是平原王府少主、武勇侯,擁有這些身份,我應該擁有參與朝堂朝議的資格吧?”

  “嗯……漢室宗親大漢就多了,倒也不是隨便一個漢室宗親都擁有進入皇宮進入朝殿的資格。除非是皇上召見。但你武勇侯嘛,這個資格自然是有的。”盧植似想了一下,然后很認真的說道。

  “那就好,本人就是覺得無聊,就來朝殿參加朝議,看看咱們大漢朝堂的朝議是怎么樣運作的。看看每天,咱們大漢的朝廷,又能處理了多少國家大事。”劉顯道。

  “處理個……屁!”盧植壓低了一點聲音,有些憤憤的道:“皇上不上朝,許多政事都被一直擱置,偶爾有作出批示的一些政令,也都是狗屁不通,不知所云,等于沒有作出批示一般。估計,那些都是宮里宦官私下所作的批示,皇上都未必真正的過目。”

  “這怎么行?國家大事豈能如此兒戲?”劉顯故作驚訝的道。

  “呵呵……行了,一邊去。快到點了。”盧植無奈的笑笑,卻要把劉顯給推走。

  “別急啊,我來找你,其實還真的有事,需有尚書大人的幫助的。”劉顯覺得,有盧植這個尚書不利用利用,還真的太過暴殄天物了。

  既然盧植這個當朝尚書已經等于被禁言,不再具有總攬大漢政務的權力,不能行使他的權力。那么自己就讓他可以發言,讓他有這個權力就可以了。

  “你能有什么事?還需要老夫的幫助?在這朝堂上,老夫恐怕無能為力啊。”

  “怎么會呢?你是朝廷尚書啊。嗯,這樣吧,別的你不用管,但是,本人需要你出來表態的時候,你站出來表一個態,這應該可以吧?”劉顯對盧植道。

  “這……這倒是可以。”

  “好,那么就這樣說定了。”

  劉顯如此便沒有再和盧植多說,而是很隨意的巡視起整個朝議大殿來。

  這議事大殿,修建得宏偉壯觀,極為大氣,里面一根根的龍柱,雕刻著盤旋的金龍,彰顯得整個朝殿既尊貴又肅穆。

  大殿內也很開闊,起碼可以容納得下上千人一起參與朝議。

  當然,也用不了那么大的地方,實際上,僅只是中間的位置,用一些布幔隔開,在布幔的另一邊,隱藏中皇宮禁衛。

  不一會,從一個側門走進了一個宮中的內侍。

  他直接走到了當中的龍臺皇座的旁邊,扯起塵細的嗓子叫道:“今天皇上休朝,朝中大臣有事可上表,交給宮中常侍送到御書房給皇上批示。如不需要皇上批示的奏表,朝中大臣可自行商議決斷。現在,請上繳奏表!”

  “慢!大人,昨天上交的奏表呢?皇上有沒有批示?”

  “皇上還沒有批示。”

  “那前天的呢?”

  “也還沒有。”

  “行了,如果皇上有批示,宮里的常侍會親自來宣布的,本人也只是前來負責收繳奏表。”

  朝堂中一靜,朝臣們都遲遲沒有什么的動靜。

  其實,他們就算是有事,也早就遞交了奏表,現在也只是苦等結果,等著皇帝的批復。

  有些事,皇帝一旦批了,那么就可以按照批示去執行實行了。

  事實上,朝中的文武百官,其實如果不是有事,并且皇帝也沒有刻意召見,那么他們是可以派人前來朝堂報備一下,然后去處理自己所負責的事務。要不然,每一個朝中的官員,每天都巴巴的到這朝殿來傻站著,那么他們所負責的職能政務事,誰去處理?

  許多時候,也只要他們處理不了的,或是必須要經過朝廷的,他們才會到朝殿來稟報。

  當然了,像一些主要的朝中權臣,他們倒是每天都得要來朝堂的。最多就是待皇帝朝議后,退朝后,他們回去再處理自己的事。

  平時,如果是天下太平的時候,上朝也都不會有什么的事,往往都是皇帝往朝殿中一站,內侍再宣讀一句,有事啟奏,無事退朝。一天的早朝,就這樣完了。這個時候,所謂的早朝,就成了一個儀式。

  但現在,卻是一個多事之秋,大漢各地紛亂,當地官府每天都會有許多情報報告上來。

  所以,理論上,皇帝每天都得要到朝殿來處理這些國家大事的。

  劉顯見朝堂中的百官都沒有什么動靜,那么豈不是說沒有什么事?沒事又怎么讓自己借題發揮?

  所以,當那個內侍似極不耐煩,要宣布沒事退朝的時候。劉顯跳了出去。

  “等等,有事!”

  “有事請遞交奏表!”

  那內侍面無表情的對劉顯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