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二十五章:楚國穆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袁盎走在馳道上準備出宮,后背在這秋日的冷風吹拂下微微有些涼。

  還好知道晁錯這家伙小心眼,預先派人一直盯著御史大夫府衙和晁府,一看到晁錯往宮中跑,就叫人把箱子準備好;要是宮中來人傳喚自己,就帶上箱子一起去。

  順帶著還叫人去通知了太后,剛才那會兒春半進來就是袁盎運做的結果。

  被貶為庶民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

  袁盎雙手互相插在袖筒里走出了司馬門,馬車正在不遠處停著。

  袁盎上去后向車夫吩咐道:“回去吧。”

  馬車里面另外一人卻在與袁盎交談。

  “陛下的處理結果是什么?”竇嬰開口說道。

  那會兒袁盎得到消息時,竇嬰正在他府上,為了感謝他前往太后那里說話,所以竇嬰也一并跟了過來。

  不過袁盎既然能完整的走出來,說明陛下就沒有要定袁盎重罪的意思。

  “好在太后那邊的動作比較快,陛下只是將我貶為了庶民,這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袁盎平靜的道。

  竇嬰沉默了片刻:“那袁公接下來有何打算嗎?”

  袁盎聞言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打算?我當然是要留在這長安城看著晁錯他倒下了!”

  膠西國。

  王宮。

  后殿之內現在有資格坐著的只有六個人。

  膠西王劉卬、齊王劉將閭、濟北王劉志、膠東王劉雄渠、淄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

  劉卬深吸一口氣:“事情就如剛才我所說,你們是什么意思都說說吧。不過,不管你們參不參加,這事都不要說出去,不然以后咱們兄弟都沒得做了!”

  劉卬已經和他的幾位兄弟都講清了劉濞來找他的事情,就是將二王平分天下那事給故意隱瞞掉了。

  濟北王劉志最先開口,僅僅只過了片刻:“這事我同意了!我的那都城城墻都壞了好久了!找人上報給皇帝,他一拖再拖,這下逼得我受不了了!這下快入冬了,自己開始掏腰包維修!”

  “你小子這么窮?”開口的是齊王劉將閭。

  “你以為人人都像你?你和太皇太后關系不錯,每年進京都能得一大批賞賜,你當然不窮;這事我也同意了!”膠東王劉雄渠開口道。

  淄川王劉賢沉默了下開口道:“吳王他有說過什么時候起兵嗎?”

  劉卬愣住了,劉濞還真沒有和他說什么時候起兵。

  思索了一番:“估計還有兩個月以上,劉戊的削藩詔令還沒有下,不過他那邊已經知道了。也許等朝廷削吳國的詔令一下,就要起兵了。”

  “兩個月時間夠準備了,反正我的人馬不多,我同意了。”劉賢說道。

  濟南王劉辟光也點頭贊同。

  這下沒有表態的只剩下齊王劉將閭了。

  五個人看著他,他也有些不好意思:“你們先別急著看我啊!不是,劉卬你沒有叫劉喜那小子嗎?”

  這下其余幾人也反應了過來。

  劉卬聞言開口道:“我這次是故意沒有叫他,他日子過的太苦了。我們這次起兵是禍是福還不清楚,要是到時候再連累了他,我于心不安。”

  聽著劉卬的話,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劉喜是城陽景王劉章的兒子,劉章當初作為平定諸呂的功臣,在劉恒還未登基時支持了一下他自己的大哥齊王劉襄;劉恒登基就開始打壓他們兄弟二人,劉襄過了兩年就病死了,劉章也是過了幾年后郁郁而終;劉喜也就繼承了父親的王位,但也是依舊受到朝廷方面的打壓。

  每年的朝會,除了劉卬他們幾兄弟外基本沒人愿意同劉喜坐一起,都覺得挨著他晦氣,會受到牽連。

  所以劉卬始終覺得當初是自己大哥劉襄連累了劉章和劉喜,他們又身為劉喜的叔父,所以這次就沒有叫他。

  “但是我希望,將來若是事成,我們也給劉喜一些好處。”劉卬看著幾位兄弟說道。

  劉將閭這時也嘆息了一聲:“唉!沒問題,我回去后立即開始準備。”

  “好!那就這樣說定了,等吳王那邊一起事,我們立即動兵響應!”劉卬激動的說道。

  楚國。

  彭城。

  穆府。

  有一老者坐于主位之上,他是楚國中大夫穆生。

  “老穆啊,今日為何宴會剛開始你就走了?”坐于穆生下首的一人開口道。

  這人楚國上大夫申公。

  申公對面坐著的是白生,位列楚國長史。

  當年劉邦的小弟劉交和穆生、申公以及白生一起師從荀子的弟子浮丘伯。

  劉交受封楚王后記得自己的這幾位師兄弟,所以帶著他們去楚國享福為官。

  穆生由于不善飲酒,每次宴會時劉交都會給他準備甜酒。

  后來劉戊即位后開始常常為穆生準備甜酒,而最近的幾次都沒有準備。

  一開始穆生還會認為是劉戊忘記了,可次數多了就不一定了。

  穆生過了一會兒悠悠開口道:“我覺得咱們該走了,他已經好幾次沒有準備甜酒了,說明已經對我們怠慢了。現在不走,將來后患無窮啊!”

  申公聽見暴跳如雷:“老穆,你難道忘了當初先王是怎樣禮遇我們嗎?就算現在大王有失禮之處,又何至于離開呢?”

  穆生卻不贊同申公的說法:“我們當初都一起在老師門下學習《易》,上面說只要能夠看清事物的征兆就已經算是神了。征兆是是事物發生之前的預兆,是吉兇之事的先見之兆。君子看見征兆就要行動了,不要等到最后再行動。”

  穆生停頓了片刻又開口道:“當初先王禮遇我們,是因為道在我們這邊。而如今楚王忽視了這些,實則就是忘了道。一個忘了道的人,我們能和他長期相處嗎?”

  申公和白生聞言都沒開口了。

  過了很久白生開口道:“不管怎樣,我都覺得還是該留下。”

  穆生對于他們兩個的回答沒有感到意外,因為這些年的奢侈生活讓他們兩個迷失了。

  嘆了口氣后說道:“隨你們吧,我明日就遞上辭呈。”

  申公站了起來:“你想好去哪兒了?”

  穆生卻笑道:“天地之大,有道的地方便可為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