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五十九、盧植VS甘寧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法正選擇迎戰,除了猜測追兵加速趕路后戰力會下降外,也是想利用哀兵必勝的道理來打一場漂亮的反擊戰,破釜沉舟,這一戰之后,攜大勝之勢,將分散開的軒轅帝國軍隊各個擊破,未嘗沒有翻盤的機會。

  可是法正他身居高位多年,錯估了軍隊中的人心,哀兵必勝,可不光是“哀”,就能“勝”的,關鍵要調動士兵心中的“怒”!

  法正軍如今最重要的兩點都沒有達到,想翻盤的希望幾乎沒有。他雖不是紙上談兵的趙括,但終究還是太嫩了,年齡已不小,但真正打仗的機會卻不多,根本沒能成長起來,考慮不周也很正常。

  蜀漢為了保證白毦兵的戰力,對他們本人的待遇自然是極好的,但時間長了之后,白毦兵會認為那是理所當然,會要求更多,會想要自己的家人也能過上好日子,但蜀漢緊巴巴的經濟根本滿足不了士兵們的訴求,訴求不滿,又怎么能讓他們“哀”而“怒”?

  親眼見證了大量的同胞被放棄,白毦兵的哀足夠了,也許有怒,可怒的對象恐怕不是軒轅帝國,而是放棄了戰友的蜀漢。

  蜀漢兵源地就那么大,這時代的遠房親戚比后世也要親近許多,街坊鄰居更是親密無間,否則就不會有“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了,普通軍隊和白毦兵之間瓜葛必然很深,由于白毦兵嚴明的軍紀,他們表面上沒有怨言,但心中豈會沒有怨言?

  法正仔細觀察或許能發現士兵的變化,但軒轅帝國持續不斷地給他施加的壓力,讓他無暇去顧及士兵的感受,反正印象中的白毦兵就是絕對忠誠,戰力出眾。

  軍隊在有些指揮官手里,僅僅是工具罷了!根本沒有什么所謂戰友情?

  至于卡茲親衛隊,就更不用說了,遠赴異域作戰,順風順水還好,一旦失利,肯定都一門心思的想回原來的地方去了。

  另一方面,法正也完全沒有調動士兵情緒的想法,或者是有想法而不知該怎么實施,一句簡單的準備戰斗,怎么能激起士兵的戰意呢?

  要知道就連慵懶的袁歌,都親民地到士兵中轉了兩圈,作秀地啃了啃和士兵一樣的干糧表示慰問,與袁歌說過話的士兵,都是興奮之色溢于言表,作戰時絕對能爆發出百分之兩百的戰斗力。

  袁歌發覺陷陣營,白馬義從的玄妙后,就特意研究過這種精銳兵種的形成,得出的結論便是習慣成自然,當每一個士兵都可以穩定地在每一場戰斗中發揮出數倍的戰斗力時,他們依然就成了精銳兵種。

  之后便是老兵帶新兵,老兵的精神氣場可以輕易影響到新兵,使得新兵的精神氣場也在這樣的環境下發生變化,與整支部隊契合。

  部隊的風格則決定了這支部隊表現出來的兵種特性,不同的部隊特性不同,但原理是相似的。

  若能通過人為操控的方式,強行改變士兵的精神氣場并固化,袁歌或許能量產陷陣營,但精神的玄妙就連星離這樣專門研究精神的真仙都無法完全參透,袁歌更是在這方面難有寸進。

  光是觀察到游離精神力所產生的精神氣場,便是一座攔在袁歌面前無法逾越的大山了,感知符印能夠讓袁歌看到他人的游離精神力,但目標卻只能是施術對象的精神體周圍很小的范圍,想要自如操控去觀察,就不是現在的袁歌所能辦到的了。

  看都看不到,改變自然不可能做到,批量制造擁有兵種特性的精銳士兵的計劃就只能擱淺,改為走實戰練兵之法。

  這一次決戰,海軍并非最合適的,袁歌理想中執行這次任務的部隊應該是泰山軍團,泰山軍團的整體實力要比其它軍團更強,其中的骨干還是曾經的并州狼騎,能夠發生蛻變,誕生出新的兵種特性的機會是最大的。

  不過這次決戰太過突然,袁歌也沒有料到。當時也就水軍和海軍沒有任務,袁歌只能選擇帶上海軍來戰斗。

  雖是情急之下的無奈選擇,仔細想想卻也不錯,陷陣營和白馬義從都是陸軍,跟著袁紹袁術勢力并入軒轅帝國的先登死士,即將屬于軒轅帝國的飛熊軍和虎豹騎,也都是陸軍,若能借此機會鍛煉出一支海上精銳,可以進一步擴大軒轅帝國的海上優勢,當然前提是海軍不能掉鏈子。

  這樣的精銳兵種,只有直屬將領帶著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就如同高順相對于陷陣營,公孫瓚相對于白馬義從,陳到相對于先登死士,董卓相對于飛熊軍,李通相對于虎豹騎。

  虎豹騎能在優勢對戰中被陳到所率領的先登死士所擊潰,統領的將軍典韋對虎豹騎不夠熟悉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至于李通為何不被曹操重要,除了李通是個道人,穿著行為都不像個將軍,為曹操所不喜外,主要還是李通本人對做官的想法不是很大,他的堂弟李典倒是想做官,可能力又不夠,相對來說曹操還是更信任典韋。

  虎豹騎那幾乎立于不敗之地的防御,讓曹操將李通放在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位置,典韋強悍身體又恰好與虎豹騎的強悍防御所契合,讓曹操將這么一個只是在惡補下略懂軍略的典韋做了虎豹騎的將軍,以至于虎豹騎在遭遇真正的強敵后直接敗北,百不存一。

  不過戰死的虎豹騎只占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剩下的虎豹騎絕大多數成為了袁紹,也就是如今袁歌的俘虜,造價不匪的重甲也都間接成了袁歌的資產。

  等到曹操真正歸降后,袁歌把李通找來,讓他出山統領虎豹騎,將可以輕易還原出這一支強大的部隊。

  為了讓自己的精銳部隊不至于重蹈虎豹騎的覆轍,袁歌不會親自指揮這很可能是他們發生蛻變的一戰,而是將指揮權交給了甘寧,以他的身份,是不可能每次都率領著海軍出戰的,但甘寧可以。

  甘寧大局觀出色,善于把握戰機,本就是海軍統領,是這一戰中最合適的指揮官。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