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八十九、張寧的困擾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公元184年七月,攝政王袁歌率領三萬騎兵、十萬步兵自洛陽出發,途經袞州,抵達袞州——冀州邊境,與先鋒賈詡、周瑜部十萬步兵匯合,和并州——幽州邊境處董卓部、青州——冀州邊境處諸葛部遙相呼應,對黃巾軍形成合圍之勢,漢軍與黃巾軍之間的決戰正式爆發。

  中軍帳內,袁歌摟著蔡琰坐于主位,左手邊依次坐著荀彧、賈詡、周瑜三位謀士,右手邊則坐著黃忠、張遼、高順、文鴦、臧洪五位大將,呂布依舊留在攝政王府,負責保護呂綺玲順利生產。

  見眾人都已就位,袁歌放下筷子,開口道:“各位都說說吧,我們要打敗黃巾,有什么好的提議?”

  周瑜拯救好友孫策心切,這一段時間不止是拼命剿匪,還順便做好了一份作戰規劃,聽到袁歌發文,此刻正好可以用上,開口道:

  “黃巾軍目前占據了幽、冀兩州,幽州方面,有文優率領的十余萬甲士在,基本不會出什么差錯,我們需要面對的是冀州方面的黃巾軍。

  冀州巨鹿是黃巾軍最后的巢穴,在黃巾拼命擴建之下,規模幾乎可與洛陽相比,城中可容納百萬甲士,黃巾軍主要人物這段時間也從來沒有出過洛陽,顯然是打著固守巨鹿城的主意。

  然而巨鹿與洛陽不同,洛陽有八關拱衛,易守難攻,巨鹿所在則一馬平川,完全無險可守,對我們來說具有很大的優勢。

  瑜建議,我部可與孔明部同時向巨鹿行軍,在巨鹿城下匯合,在巨鹿構成包圍之勢,屆時就算無法攻下巨鹿,也能將黃巾軍勢力攔腰斬斷。

  幽州公孫瓚部,失去了冀州的退路,我們對付起來也會容易得多,若能將公孫瓚部也剿滅,黃巾將只剩下一座孤城巨鹿,只要不重蹈上次決戰之覆轍,勝利可期。”

  袁歌點點頭,“公瑾說的有些道理,不過巨鹿城門處的古怪你應該也知曉一二,我軍到時久攻不下,黃巾以逸待勞,反而會給對方可乘之機。

  另外,文和上次在巨鹿之時,能力便無形中受到了壓制,我等極有可能也會遇到這種情況,在想到解決方法之前,我不介意將大軍置于巨鹿城下。”

  周瑜胳膊肘撞了賈詡一下,示意賈詡幫他開口說話,賈詡搖搖頭,端著酒杯自斟自飲,絲毫沒有參與討論的意思,他看出來了,袁歌似乎有其它的打算,出于自身安全考慮,他還是不要和袁歌唱反調,當條安靜的咸魚吧!

  “文若?”,周瑜又輕輕呼喚了荀彧一下,眼神示意他幫幫忙。

  荀彧同樣搖搖頭,袁歌說的確實有道理,目前還是穩妥些比較好,上一次失敗,大漢已經風雨飄搖,這一次的三路兵馬圍剿黃巾,已經榨干了大漢王朝最近十多年的所有戰爭潛力。

  一旦失敗,黃巾在未來的十多年里將無法得到有效的限制,十多年后,黃巾大勢已成,想要對付他們就更難了。

  “那我們怎么辦?三路兵馬陳兵數十萬,難道就在這兒等著么?”,周瑜見沒人同意自己的提議,不滿的反問道。

  “文若、文和,你們可有什么好的建議?”袁歌問道。

  荀彧搖搖頭,“巨鹿城打造得太難攻下了,我軍又太過缺乏情報,一切都是靠的臆想猜測,貿然進攻風險太大,彧這里也沒有什么好方法,不過看王爺神色,似乎成竹在胸!”

  袁歌笑了笑,依靠自己的遠見卓識和豐富的知識儲量,再加上系統的智力加成,他確實有一個不錯的方法,在智商上可以戰勝這些偶像級的謀士人物,真爽!

  “本王確定有一計可用,今天給你們講一個戰略縱深的概念,你們聽過之后,大概就知道要怎么辦了?

  巨鹿城雖大,和冀州比起來卻還是小了些,黃巾希望的戰場是巨鹿城下,那我們就不如他們所愿。

  黃巾軍龜縮于巨鹿,看似是以不變應萬變,以逸待勞,卻主動放棄了他們的戰略縱深區域,我們可以派遣小股部隊不斷對其進行襲擾,試探黃巾軍虛實,收集情報。

  大軍則繼續在邊境駐扎,就算黃巾軍有什么異動,我們也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想出對策來應付。”

  周瑜欲言又止,袁歌的話固然有道理,可若黃巾軍閉城不戰,此計便成了無用功。

  他也看出了袁歌這次一反常態,似乎沒有速戰速決的意思,反而打算穩扎穩打,徐徐圖之。他雖救友心切,可理智猶在,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與袁歌唱反調。

  黃巾軍雖說打的是堅守巨鹿的主意,卻也不可能直接將冀州讓給袁歌。

  張梁必須呆在巨鹿城內,才能確保張角三兄弟的實力始終處于最巔峰,因此只能在后方出謀劃策,張寧卻沒有這個顧忌,親自到了陽平郡內清風縣城,想要給漢軍占領冀州制造一些麻煩。

  至于在東南方向、袁歌布置的另外一部,由臥龍鳳雛率領的十萬荊州甲士,張寧暫時也顧不上,只能讓麾下黃巾將領盡力拖延一下,實在拖不住也無關大雅,對于有父親和兩位叔叔坐鎮的巨鹿,張寧信心十足。

  他們黃巾軍對上漢軍,吃虧就是吃在了文士太少這一方面。雖然張寧以及黃巾一眾中堅將領,都堅定地認為他們才是天下黎民百姓的救世主,甚至就連巨鹿城內的百姓也是這樣的。

  可在他人眼中,黃巾始終是叛軍。除非哪一天,黃巾軍能夠攻占洛陽,徹底覆滅大漢,威加海內,成為書寫歷史的勝利者,才有希望扭轉他人對黃巾軍的印象。

  擁護黃巾軍的,大多是不識字的平民百姓,識字的世家貴族完全對黃巾不屑一顧,寒門世子也大都選擇擁護漢室正統,哪怕張寧再禮賢下士,也沒有大才愿意投靠。

  以至于黃巾的軍事政略,全部壓在了地公將軍張梁,以及不得不半路出家,學習政務的張寧身上。ntent

  p三國傳奇謀士60215dexhtlp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