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481章 一線生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主子,蒙古人全部亂起來了!”

  皇太極還未出聲詢問,便見索尼驚惶失措的爬入大帳,剛入帳便即撲倒于地,急促的說道。

  “什么?!”

  皇太極頓時臉色一變,也不顧鼻血橫流,直接撕下兩條布條,將鼻孔堵上,便即急匆匆的行出大帳。

  剛出大帳,皇太極的腦子便嗡的一聲,直覺得又是一陣天旋地轉,不過皇太極卻是硬生生的將這股眩暈壓了下去,目光死死的盯著遠方,忍受著眩暈帶來的陣陣不適。

  滿清大營已經完全亂套了,蒙古人甚至已經開始與滿八旗刀槍相向,就差一個刺激,就能直接開戰了。

  草原上絡繹不絕的求援使者,多爾袞根本無法做到全部攔截,甚至有些看到多爾袞截拿蒙古求援使者的場面后,更是小心的迂回而前,再也不敢與滿清方面打照面。

  而當這些歷經磨難的使者,將消息傳遞而來后,卻是讓蒙古遠征大軍全部炸開了鍋!

  雖然在外圍不斷的截殺使者的多爾袞給皇太極爭取了時間,但是卻是在皇太極卻是在連續的噩耗之間體力不支暈厥,卻是完全浪費了多爾袞的這片忠心。

  好在皇太極只是眩暈,并沒有腦梗,稍一清醒過來,便即命令使者立即傳令,命多爾袞立即回師增援山海關。

  同一時間,他親自出面安撫蒙古各臺吉,當著眾人的面,狠狠抽了帶兵彈壓的濟爾哈朗數鞭,誠懇的向蒙古諸臺吉保證,大清會優先照顧蒙古人撤出關外,滿蒙一家親的固有政策。

  眼見蒙古臺吉們的情緒穩定了下來,皇太極也不再渴求什么迷惑戰術了,經過這么一鬧騰,李征只要不瞎,就會明白他的計謀已經得逞了,直接宣布全軍火速撤兵山海關!

  他已經考慮的極為清楚,薊州雖然近在咫尺,但是卻是地形復雜,道路難行,一旦被人前后夾擊,瞬間便是覆沒之危!

  山海關雖然道路遙遠,但是卻沒有什么山川險阻,只要保住山海關,大軍回家的路就不會斷絕,一切就還有希望。

  至于蒙古人,不到萬不得已之時,皇太極委實不愿意就此放他們各自離去,人心若是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他是深深明白蒙古人對滿清的重要意義,根本不愿意就此讓蒙古人離心離德,因為那將意味著滿清將再次恢復到天啟六年,老奴努爾哈赤去世之時后金那幾乎完全崩潰,生死存亡于一線的危急時刻!

  甚至形勢會更加的惡劣,畢竟那個時候并沒有潞州軍這般強悍的對手,他還可以從容周旋。

  但眼下若是滿清露出破綻,潞州軍勢必不會給大清絲毫的喘息時機,必定窮追猛打,直至身死族滅為止!

  皇太極想的極好,不過這個時候撤兵,真的有那么容易么?

  當李征發現滿清大軍的燥動之時,城中已經憋屈了月余的潞州軍更是人人看的真切,瞬間便即歡聲雷動。

  在大勝就在眼前之時,潞州軍士氣昂揚到了極點。李征也不耽誤,借著高昂的士氣,便即下令立即開始全方位的騷擾,蟄伏近月的潞州軍火銃兵率先出擊。

  六千火銃兵盡數出城,從各個方向隔溝轟擊滿清大營。

  在火銃兵的掩護之下,無數騎兵飛馬出城,人人馬背上只有數包泥土,急馳而來之后,將馬背的上的土包飛快的扔入壕溝,三千騎兵只用了半個時辰不到,便將皇太極半月有余的心血化為泡影。

  香河城北的壕溝已經被填平,大軍向北的通道完全成為坦途。

  這一次撤兵,皇太極也是下了血本,為了安撫蒙古人,憋屈的選擇讓他們為大軍先鋒,先一步撤離戰場,向山海關撤退。

  漢八旗又一次成為犧牲品,在正紅旗與鑲藍旗的督陣下,死死的盯在香河城北,城東方向,忍受著潞州軍一輪輪的進攻。

  好在這一月來,皇太極也沒有閑著,圍繞著香河挖掘了無數的藏兵洞,和無數的防御工事。

  這原本是為了阻止李征突圍的設置,此時卻是成為阻止潞州軍追擊的強硬底牌。

  躲在防御工事后的漢八旗,只是一味防御,倒也打的似模似樣,火炮火銃不斷的轟鳴著,與潞州軍鏖戰近日,卻是平分秋色。

  不過在第二日,漢八旗卻是恐懼的發現,潞州軍并沒有一味與他們在城北死磕,其他三個方面他們也在快速的突破著,尤其是基本上沒有任何留守兵力的南門,更是已經完全被踏平。

  在兩萬余等待已久的騎兵掙脫牢籠之后,自城南迂回而至城北后,眼見事不可為的正紅旗與鑲藍旗并沒有選擇決戰,而是快速扔下漢八旗,打馬便向山海關而去。

  滿八旗一撤退,漢八旗頓時失去了所有的戰意,無數人跟著便向東北而逃。

  但是他們顯然忘記了,兩條腿根本不可能跑的過四條腿。

  被圍月余,潞州軍中大多數損傷都來自于漢八旗的火炮轟擊,此時看到這些出賣祖宗的漢奸們,人人更是眼睛通紅,根本不管不顧逃跑不及的漢八旗們如何哭喊求饒,大軍所過之處,千里不留行!

  兩個時辰不到,在騎兵與火銃兵的兩面夾擊之下,三萬余漢八旗漢奸兵一個不剩的全部被斬殺于戰場之中。

  盡管不收俘虜的政策,令得潞州軍至少多了千余傷亡,但是卻沒有一個官兵后悔,這些漢奸的可惡遠勝于遠道而來的侵略者,他們才是最令人痛恨的蛆蟲!

  耽誤了近一天半時間,李征也根本來不及打掃戰場,只留下近千騎照顧受傷的官兵,大軍毫不停留,直撲山海關而去。

  無數官兵歡呼響應,憋屈了這么久,大勝的契機就在眼前,誰又能不狂呼喧泄心中的郁氣!

  薊州府薊縣。

  滿清軍隊沒了袁都督的策應,這一次卻是再也不能如同崇禎二年一樣,從數萬明軍面前‘潛越’而過,當道立營的潞州軍就如同一道堅固堤岸,稍有靠近,便是銃炮齊嗚,完全就是一副魂過身不過的架式。

  不過皇太極并不打算走薊州這條道,之所以派兵而來,也只是心中的那番萬一的念想。

  當這些滿清偏師得到他們的答案之后,也根本沒有停留,直接轉身便向東打馬追趕主力而去。

  一日后到達玉田,皇太極身體已經極為虛弱,不僅與他之前初入關之時意氣風發時完全比不上,就連端坐片刻都覺得支撐不住。

  僅僅一日,蒙古人已經跑了兩三萬,原本入關之時十萬有余的蒙古騎兵,如今凄涼涼的只有不足五萬還跟隨在側。

  八旗大軍倒是實力尚存,多爾袞這個滑頭果然對的起他的‘睿’字,不令正白旗損失不大,被他帶著的鑲黃旗傷亡也只有數百而已,完全可以說是正常損耗。

  其他各旗,零零散散的損失只有八千之和,相比于滿清八旗五六萬的人數,還算不得傷筋動骨。

  雖然滿八旗還在,皇太極卻是沒有一點慶幸的心情,甚至只覺得未來已經一片黑暗。

  漢八旗卻是基本上全軍覆沒,除了幾百個有坐騎的藩王和他們的家丁之外,軍隊,武器,一切的一切都全部丟在這大明的土地之上了。

  再想想入關之時,皇皇的近二十萬大軍,如今只有這十萬余人,雖然還有吳三桂那接近三萬人的兵馬隨側,但是這些兵馬如今的忠誠委實極度值得懷疑,不僅不能當作自已人,還需要分出大量的人手防備他們突然作亂。

  更可悲的是物資糧草更是丟了個干凈,如果不能迅速突出重圍,大軍就算想要持久戰,也是萬萬不可能之事!

  一想到形勢的惡劣,皇太極就覺得胸口一陣陣的發悶。

  一直奔騰向前的御車,在這種亡命向前的速度下,也不可避免的劇烈顛簸著,更是令皇太極本就虛弱的身體更加雪上加霜。

  不知不覺間,皇太極便激烈的咳嗽起來,好不容易停歇之后,手中堵住嘴巴的潔白手帕之上,已經出現了點點血痕。

  看到了血痕后,皇太極卻是一臉平靜的仔細的擦擦嘴巴,便即不動聲色的收起手帕,閉目假寐。

  “朕不能死!朕一定要將大軍帶出大明境內,只要讓朕再休養幾年,朕還是會卷土重來!”

  皇太極臉上平靜,但是心中卻是一點也不平靜,正不斷的竭斯底里咆哮著,不斷的為自已打著氣。

  “報陛下,錫德宜回來了。”

  正在皇太極思緒萬千之時,一道尖銳的嗓子響了起來。

  皇太極勉力的坐直身體,拉開窗簾,卻是見一個滿身血污的將領正距離御車數米外。

  “薊州情況如何?”

  見到錫德宜這副模樣,皇太極心中已經明白了個大概,但還是十分從容的詢問道。

  “回主子,薊州潞州軍至少數萬!奴才不能靠近,回來路上卻是遇到李征部主力截擊,奴才拼死突圍而出,所部大多戰殆,請主子治罪!”

  錫德宜在馬上拱手,一臉羞慚的說道。

  不知從何時起,滿清上下再提到潞州軍,再也無人用尼堪這個羞辱漢人的詞語,統統開始用上潞州軍這個正式的稱謂起來。

  “勝敗乃兵家常事,力不如人,非戰之罪!好好活著回遼東,休養一番又是一條好漢!”

  皇太極眸光一暗,錫德宜所帶的是鑲黃旗的一個甲喇,一千五百余人,卻是這般說沒就沒了,但他卻不能再怪罪了,就這么一點奴才,再殺一批,還能給他剩下多少?

  “多謝主子!”

  錫德宜驚喜交加,若非還騎在馬上,真恨不得立即跪地連磕幾個頭,以表達他的感激之情。

  皇太極卻是一臉麻木的放下了窗簾,心中一點欣喜也無,放過錫德宜只是一句話而已。

  但是要李征放過大清,又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或者說,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掙得那一線生機?

  不過為了掙得這一線生機,皇太極也不得不派遣使者,游說他向來看不起的流寇大亨李自成,雖然說的依舊是唇亡齒寒的老調,但是卻也是他如今唯一能夠多增加的一點籌碼。

  至于成與不成,也只能全憑天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