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31章 人比風景難畫多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白葉不是吹噓,他真有這個打算。

  畢竟這個山村風光,真的非常符合他的審美情趣。連綿的煙雨山水,空靈沉寂,悠然自得。大自然,仿佛一幅畫卷,意味深長,美不勝收。

  居住在這樣的地方修心養性,多活幾十年不是問題。

  年紀大了,在這里養老,肯定很舒服。

  只不過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誰叫他現在沒錢呢。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更何況是以億為單位的數額。

  所以兩個人沉默了,安靜欣賞風景。

  旭日當空,映出萬道霞光,繚繞山間的云霧,也隨之消散。

  村中百姓相繼起床,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兩個人也隨之與龔富貴告別,離開了這偏僻的小山村,重新返回蘇州。

  抵達城市,白葉招了輛車,試問道:“林老師,你住哪里呀,我送你。”

  “……行。”

  林羨魚沒有拒絕,告訴司機地址。

  大半小時之后,車子抵達了目的地。或者說,在目的地的附近,就開不進去了。

  那是一片老宅,小巷縱橫交錯,不宜開車。

  林羨魚下車,與白葉的揮手告別:“多謝了,再見!”

  她步伐輕快,走進了一條小巷,很快消失在角落。這時候白葉才收回了目光,示意司機繼續開車返回酒店。

  然而當司機啟動了車子,沿著旁邊的公路,行駛片刻之后。

  白葉的目光一轉,立刻叫道:“等下!”

  “咔嚓!”

  司機一個剎車,轉頭露出迷惑之色。

  白葉看了眼車表,就直接摸出兩百塊遞過去,“等我幾分鐘。”

  “呃……”

  司機錯愕。

  與此同時,白葉已經下車了。

  他站在公路旁邊,駐足打量眼前的場景。只見在公路的旁邊,卻是一個小型的湖泊,旁邊的老宅、建筑,基本是繞湖而建。

  這是典型的蘇式建筑,白墻黑瓦,飛檐翹角,營造如詩如畫的意境。一眼望去,雪白的墻壁規整,黑色的屋頂參差不齊,充滿了韻味。

  清澈的湖波,倒映著路邊的綠樹,以及淡雅的建筑。

  這是天然的畫卷……

  白葉打量了半晌,嘴角浮現點點笑意。

  隨后,他重新上車,回去了。

  又是半小時,順利返回酒店。他越過了大堂,才準備返回房間。只是在庭院中,他發現邊上的亭子,有兩個人。

  蕭羅與虞馳,兩個人站在一個畫架前,不知道是在聊天,還是在作畫。

  一瞬間,白葉步伐一轉,向亭子走了過去。

  噠噠噠。

  他加重了腳步聲,自然引起兩人的注意力。

  虞馳抬頭看了眼,然后就收回目光,態度有點冷淡。

  至于蕭羅,更是理都不理了……

  真無情啊。

  白葉也不介意,直接走進了亭子,眼睛斜斜看向了畫架。確切的說,他的目光落在了畫架的畫布上。

  一幅油畫的輪廓,頓時映入了眼簾。還沒完善的造型,只是模模糊糊的身像,不過強烈的色彩,已然噴薄欲出。

  “你已經開始創作了?”白葉問道。

  “不然呢?”

  虞馳開口了,嫌棄道:“整天像你一樣無所事事?”

  “我采風去了呀。”白葉解釋。

  “呵呵。”

  虞馳冷笑,標點符號都不信。

  采什么風呀,當他不知道,這是跟妹子下鄉送溫暖啦。

  做好事,倒是無可摘指。問題在于,這也掩蓋不住,白葉不務正業的事實。

  不信算了……

  白葉咳了下,立即轉移了話題,“蕭羅,看你的起形,這畫……你起碼要畫一個月吧。”

  “嗯。”

  蕭羅承認:“我有預感,這一件作品應該是我這幾年,對印象派技法的總結,也是水到渠成的突破。”

  白葉沒有反駁,畢竟畫都沒完成,沒辦法評價。

  但是蕭羅偏偏問道:“你覺得這畫怎么樣?”

  白葉也知道,如果不回答,蕭羅肯定不會罷休,所以他想了想,半是敷衍,半是誠實道:“感覺色彩還行……對了,你這畫,是戶外場景嗎?”

  “對。”

  蕭羅點頭道:“畫的是楊絮,我讓她身穿復古的衣裳,倚在一棵樹下。我打算花十天時間構圖,十天時間塑形,十天時間調整……”

  白葉立即打斷道:“具體過程,你不用告訴我。”

  “不是告訴你。”

  蕭羅淡然道:“而是提醒你,你的時間不多了。”

  白葉頓時白眼,切聲道:“你不要穩操勝券的樣子。眾所周知,印象派最出名的,還是風景靜物畫。當年印象主義,之所以成為了主流,被世人所接受,就是由于印象派畫家開創性地把油畫從室內搬到了戶外,追求外光與色彩的變化,以表達風景的魅力。”

  “至于人物畫嘛……還差點兒!”

  要知道,在印象派之前,古典主義畫家,基本是在畫室中完成作品的。

  所以印象主義的誕生,在當時來說可謂是異端。連印象派這個詞,也是當時有人嘲笑,畫家是憑印象作畫,才畫得這么不逼真。學院派的畫家,看到印象派的作品,基本覺得這些畫很粗糙,過于隨便,沒人覺得它們有藝術價值。

  經過幾十年的斗爭,最終印象派成功了。

  原因有很多,有時代的演變,審美的變化等因素。

  不過最重要的,恐怕還是照相機的普及,對古典寫實主義,造成沉重的打擊。

  相反印象派這種看似粗糙,實際上是將科學的色彩學運用于繪畫中的作品,由于有別于逼真照片,反而獲得了肯定。

  畢竟當時照相技術再逼真,也不可能捕捉到光與色彩的變化。

  不同的天氣,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同樣的景物會呈現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色調。針對同一景物,畫家在不同的時段描繪,自然呈現出不同的效果。

  比如說在原時空,有一些印象派的大師,單單是同個草垛,就繪畫了幾十個版本,形成了一個系列,直接把光線與色彩的變化,表現得淋漓盡致。

  所以說,大部分情況下,印象派的主要描繪對象,都是各種風景、靜物。

  人物畫自然也有,但是怎么通過光與色彩微妙關系,傳達作品的豐富意象,這無疑是印象派畫家最大的難題。

  畢竟人物比風景難畫多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