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06章 火出圈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隨機推薦: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反正作品完成之后,觀眾看了是什么想法,怎么理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啦。

  白葉懶得理會,過了片刻之后,確定沒自己什么事,他就招呼陳大器離開。

  兩人走了,卻有許多人涌來。

  一些人是附近的群眾,過來看新鮮熱鬧的。當然其中也一些聽到了消息的雕塑家,立即趕了過來,一睹究竟。

  當他們看見了空中之鳥之后,頓時沉默了起來。

  就像當初,專家組看到了方案,立即產生驚艷之感一樣。這些雕塑家也是專業的,在看到了實物之后,也自然明白其中的意韻。

  將抽象與極簡,融合得這么完美的作品,確實非常罕見。

  僅憑這一件作品,雕塑行業中必有白葉一席之地。一幫人沉默了,也沒人嘴硬,非要在雞蛋里挑骨頭,把雕塑貶得一文不值。

  東西好不好,大家心里有數,無緣無故的貶低,要么是無知,要么是沒有器量。

  所以他們不,默默地來,又默默地走了。

  相比之下,普通人就沒那么多心思。他們來到體育館,在參觀游覽之后,就是各種合影,上傳朋友圈。

  最佳拍照地點,自然是廣場雕塑。

  空中之鳥……

  這雕塑其實很有魔性。

  不知道名字之前,多數人不明白,為什么在廣場中間,矗立一根怪異的柱子,有把手,還有尖端,像是兵器。

  但是在知道了雕塑的名稱之后,立即有人感受到了其中的深意。

  “空中之鳥,這是羽毛嗎?”

  “挺有趣的……”

  “好像在不同的角度觀看,感覺都有所不同。”

  “好看。”

  普通人覺得不錯,合影走人完事。

  但是也有一些比較文藝的青年男女,卻忍不住借此抒發情感。

  一篇篇美文,立即成型。

  “天空未留痕跡,鳥兒卻已飛過。”

  “當你看到鳥的時候,你不會去想它的羽毛不是嗎?你會想到它的速度,想到透過天空看到它那飄逸的,閃著光的掠影……”

  “如果我是雕塑家,做了鳥兒的翅膀、眼睛和爪喙,給它一個現實的模式或形狀,我就會妨礙它的運動……”

  “然而……”

  “我只要它的靈魂一閃而過。”

  “呸!”

  “無病呻吟!”

  “一幫文青,懂什么雕塑。”

  在文章的下面,自然有人表示不屑。

  但是更多的人,卻是紛紛贊賞,予以好評。包括坐在辦公室中,中午休息吃著泡面的王小二,也忍不住在美文下方,寫了一篇長評。

  “當鳥飛翔,最美的形態,就是它在空中掠過的痕跡。”

  “一只鳥具體長什么樣子,那只是標本。當它動起來的時候,才是自然。”

  “如何用雕塑這個靜止的形式,捕捉動態的自然?”

  “飛鳥掠空,一閃而過,什么也沒留下。印在人們腦海中的,就是它們靈魂的痕跡。”

  “這也是雕塑家,對自然的信仰和崇敬。”

  人與自然。

  天人合一。

  這是永恒的話題。

  問題在于……

  一幫雕塑家面面相覷,空中之鳥的立意,有這么高大上嗎?

  明明只是比較抽象簡練的東西啊,從造型上來看,確實很像是羽毛,然后再從羽毛的確可以聯想到飛鳥。可是從飛鳥,怎么又扯到自然與信仰上啦?

  很莫名其妙!

  業界人士不懂,但是過了幾天之后,他們忽然發現網絡上關于體育館廣場的雕塑的熱度,居然沒有消散的跡象,甚至于還成為了網紅打卡的圣地。

  為什么呢?

  大家搞不明白。

  因為按照他們以往的經驗,雕塑這種東西,再怎么有名氣,最多是在圈子中有影響力。出了圈子,普通人一般不會關注。

  就算一些非常出名,成為了旅游景點的雕塑,那也是由于多年的積累沉淀,被時間賦予了極高的人文價值,才為普通人所熟知。

  但是空中之鳥,一座新建的雕塑,應該沒有附加值才對。

  憑什么吸引大眾關注呢?

  想不通啊。

  一些雕塑家,在私下研究,想破解其中的奧妙。如果自己能夠掌握其中的規律,是不是也可以復制一二?

  帶著這種心思,有人專門去廣場,開展了詳細的調查。

  兩天之后,這人把調查結果,發布到論壇中。

  業界人士紛紛點擊觀看。

  然后,無語了。

  調查是以視頻形式展開,類似于街頭訪問。經過剪輯之后,一個個鏡頭閃過,出現了一個個身影。有男,有女,有中年,有小孩。

  兩三百人,面對鏡頭的時候,反應各不相同。

  有人羞澀躲開,有人矜持而笑,有人落落大方,有人主動激情。

  總而言之,采訪很全面,內容很詳實。

  訪問的問題,也十分的簡單,就三個問題。一是你從哪里知道這個雕塑。二是為什么過來參觀。三是覺得雕塑怎么樣?

  類似這樣的提問,眾人的答案應該千奇百怪才對。

  可是讓業界人士震驚的是,這些人的回答竟然大同小異。

  “哪里知道……朋友圈啊。”

  “朋友安利的……”

  “為什么來……他(她)非要拉我來。”

  “我認識這個雕塑家。”

  “這是白葉的作品,我肯定要來看看。”

  “我知道有個畫家叫白葉,又聽說雕塑的創造者叫白葉,所以來看下。”

  “白葉……”

  一張張面孔飛掠,在一個個人口中,反復提到了一個名字。循環幾分鐘,如魔音貫耳,讓業界人士駭然,也讓他們忽略了第三個問題的答案。

  哪怕在視頻結束之后,白葉這個名字,還在他們的腦海中徘徊。

  這個時候,除了個別極少數人,懷疑視頻的真實性以外。其他大多數人,心中的疑問,也有了答案。

  為什么雕塑火了,熱度幾天不散。

  原因就在于,白葉的名氣,不僅局限于圈內了。

  通俗的說,就是他……出圈啦。這是許多雕塑家,畢生的追求。

  比如說在原時空,有許多在業界聲名顯赫的雕塑家,但是告訴普通人,人家一臉懵逼,表示從來沒聽說過。只有提到米開朗基羅、羅丹,普通人才連連點頭,表示知道這兩個人。

  這就是出圈。

  古往今來多少雕塑家,能火出圈的才那么幾個。

  看現在的情況,白葉居然也有這樣的趨勢……

  不,不是趨勢了,而是事實。

  這多么讓人……憎恨!

  憑什么啊?

  這也是白葉自己的疑問。

  莫名其妙的,他怎么多了一堆擁躉。

  難道是長得太帥的緣故?

  “素描裝飾畫。”

  雖然曹象看不慣白葉的得瑟,不過還是解開了謎題:“小半年來,《牛的變形過程》,這一幅裝飾畫,已經在市場上廣泛流傳。”

  “一般人或許不會注意,這畫的作者是誰。但是中海這個地方,小資文青比較多,他們比較關注作品的幕后故事,自然也知道了呢。”

  “再加上昆縣沈莊屆的需求,在地方的推動下,各種宣傳硬廣軟文鋪天蓋地。你的作品雙橋油畫,也是推廣的重點之一。”

  “小資文青,就喜歡這個調調,對你的印象,更深刻啦。在不知不覺之中,你的人氣慢慢地積累,現在忽然小爆一把,也算正常。”

  曹象分析道:“這種狀況,最多維持一周,就恢復如初。”

  “這樣也可以了。”

  白葉心滿意足道:“不過我覺得吧,作品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也肯定是因為我長得比較英俊,才吸引大眾的關注。哎,其實我更希望,他們多關注我的作品,而不是膚淺的在意我的容顏。”

  曹象緊了緊拳頭,他勉力忍住了,才開口道:“過幾天中海之巔竣工典禮,彭院長讓你盛裝出席,別遲到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