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246.人箓天箓,舊世新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這一年,太玄宗和五靈盟的空舟接回了大批的人間來客,可這千余年來原本卻只有李平安一家子而已,現在.卻因為時代的變化而產生了變化。

  這一年,踏入三品的李平安尋到了王師,傳達了木玄門門主要求,希望王師為他鑄造一把三品的兵器——陣旗。

  王師沒拒絕,可卻說需要等。等的原因很多,材料不足,手受傷了,狀態不好,前面還有活計沒忙完,總之市井里該有的推諉手段是一個不落。

  王師身為鑄兵師,身份本就尊貴。原本他只打算稍微給這小子一點下馬威,讓他知道主客尊卑的道理,但自從知道空舟正在帶回許多新的外來者后,他就不止是想給下馬威了。

  李平安必須低頭,必須予取予奪,必須奉承他們,而若是連一個“衙內”看上的女人都不肯給,那這算什么低頭?

  陰妃相貌傾國傾城,便在仙域也是稀罕,原本只是個本土“衙內”的事,可慢慢地已經變成了“外來者是否低頭”的風向標。

  李平安卻只是默默忍著,他在等洞府,等身份。

  這一年,中京郡主越發跋扈和離譜,她已經記不起父親的模樣,只是記得似乎很小時候有那么個男人陪著她玩過,但那男人的臉龐已經很模糊很模糊了,被中京的繁華所遮掩。

  所幸,寵溺她的那群人都很靠譜,對于一個無法修行、只能活百年甚至數十年的郡主,對于那個男人的孩子,他們難道還忍心給予半點苛責么?

  這片大地上的沃土算是拜那男人所賜,這片大地上萬宗學宮最強的勢力也是那男人所創,便當是落在他女兒身上的福報吧,又有誰能說什么?

  所以,不靠譜的中京郡主被一群靠譜的人硬生生地帶成了“蠻橫的大小姐,卻偏偏每一個惡毒心思,都變成了好人好事。”。

  不僅中京,中京周邊,甚至連其他幾道都知道中京郡主是個善良的郡主,她做了很多好事,幫了許多人,直接的間接的得到她恩惠而活下來的人不下數萬,而因她而生活得以變好的更是數不勝數。

  總之,這片土地上所有的好人好事最終的帽子都被扣在了中京郡主頭上,就連人皇也常常喜歡“先做惡人,然后自導自演一出因為中京郡主的勸諫而改變”的戲碼,而賑災款項,武者資源調撥,無不有中京郡主的影子。

  在世人眼里,中京郡主就是個活菩薩。

  在中京城里,許多人已經開始稱呼中京郡主為小菩薩。

  而被貼上了小菩薩標簽的中京郡主自己卻是笑瘋了,她依然瘋狂地玩著,要什么有什么,隨便說一句話就會有萬千的人去幫她得到。

  而小菩薩這個標簽也是硬生生地將她性格帶“歪”了,“歪”到真正地回到了“善良”的正道。畢竟如今,每當她出游,相迎而來的無論百姓還是武者都對她露著極為友善的笑容,甚至是會爭先恐后地將自家的好東西獻給她。

  面對這樣一群人,面對這許多的善心好意,面對一口一個的“小菩薩”,中京郡主便是想刁蠻,想做壞事,也下不去手了。

  既然蠻橫的郡主無法對這個世界友善,那么.就讓世界先對郡主友善,郡主自然也就好了。

  這就是人皇為她安排的人生。

  這種奢侈到不可思議的安排,也只有人皇能做到了。

  世間一晃,便是五年過去了。

  這些年,李元依然在揣度著那“字”,揣度著“木”和“旋渦”。

  他在等人皇,也在等仙域的變化。

  他沒有再去胡亂地主動挑事。

  下棋的人,總該有些耐心,至少不會一子落定、還未等到波瀾、便要急急忙忙、慌慌張張地自己再跳進去。

  期間,他悄悄和謝太后私會,又曾無數次地看著小瑜兒和他的女兒。

  但他很有耐心,也很清醒,他不可以現身,因為許許多多有心之人已經察覺了“西門孤城”的異常,一旦“西門孤城”現身,在這皇都的聚光高燈之下,許多秘密就會曝光。

  下棋的人,不該在棋盤上的顯眼之處。

  若是個無名無姓的小人物也就罷了,偏生“西門孤城”實在是太顯眼了,顯眼到經不起調查和觀察。

  不過,他倒是趁著這番功夫,繼續研究著“字”。

  天魂地魂的法門,他通過小琞問過了,那似乎需要某種外界寶物,而這寶物十有八九仙域才有。

  而人魂三品之法,似乎也需要外界寶物,這寶物亦在仙域。

  然而,李元并不準備去仙域。

  當年他在那般急切地情況下尋六品法門,都會耐著性子安排種種渠道,待到全然看清了再做決斷,現在總不至于還不如從前了。

  從之前和螢濯妖的談話里,他大致猜到仙域是個存在了三萬年左右的龐然大物,這般龐然大物的底蘊便是夏商周合起來也無法與之比擬。

  他自然不會去。

  下棋之人若是局中子,那不是“將”便是“帥”,哪有當過河卒的?

  他若被吃掉,那所有和他相關的人都會變成“盤中餐”,任人魚肉。

  所以,他總歸開始變得有些無情了。

  畢竟太過感情用事,只會滿盤皆輸。

  李元借著謝太后的關系,又以人間變隨著太后去了不少地方。

  他的扮演術已經出神入化,若他要裝作一個仆人,便無人識得他的異常,除非人皇盯著他看,那他才會曝光。

  謝太后在明,他在暗。

  這一日.

  謝太后擺駕,在諸多侍衛宮女的簇擁下,去了萬宗學宮。

  所為,便是替李元去拜訪萬宗學宮道庭的老天師,以聊一聊“字”。

  老天師見多識廣,本身也足夠神秘,總能提供一些信息。

  但謝太后要聊的“字”卻不是人皇出手時周身流淌的金字,而是“祖箓”的“字”。

  “祖箓”亦是圖案,這圖案若是以六品武者鮮血書出,還有辟邪之用,能擊退鬼仆。若是貼在自身之上,自身快速恢復,斷肢重續也是尋常。

  萬宗學宮是個占地極大,甚至比皇宮還大許多許多的學宮,其地可以比的上一座縣城了,故而山水自在其中。

不僅如此,這里的建筑風格也不如皇宮那般的“單調”,有奢華,有雅致,有清幽,不一二類  這里匯聚了從前天下所有勢力,也是皇朝七部之中的第一部“武部”的生源。

  入了這兒,便可能成為天子門生。

  便是沒能成為天子門生,也可有個“學宮學子”的名頭,到哪兒都能亮出來,是了不得的身份。

  學宮以北的七座青山,便是道庭之新址。

  七座青山中間那座,則是道庭之首——天師府所在。

  雅致小齋中,老天師取了春日新泉煎起新茶。

  謝太后只是在旁耐心坐著。

  老天師問:“太后想問什么?”

  謝太后隨和道:“祖箓。”

  隨后,她又笑道:“近些年,哀家總在思索祖箓。

  究竟為何,我周朝泱泱大地無法以四品破入三品。”

  她打著為大周考慮的旗號,其實是在給李元探信息。

  老天師慢慢煎茶,卻聽壺中若魚目微動,涌泉連珠,便取了壺,將碧綠茶湯隨壺口傾入玉盞,同時才緩緩道:“祖箓,乃人的念頭。”

  謝太后問:“落在紙上的,能夠發揮力量的便是人的念頭么?”

  老天師本想直接作答,但聽到這問出的問題似乎角度頗為奇特,便緘口片刻,然后才緩緩道:“既是太后發問,老道也不敢隨意作答。

  但落在紙上,能夠發揮力量的并不僅僅是人的念頭。”

  “哦?請老天師賜教。”謝太后表現出恰到好處的好奇。

  老天師道:“道書祖經曾有記載,落入紙張,還能發揮力量的是為符箓。

  而在很久之前,符箓之力乃是來源于天,而后才慢慢變為了人。”

  謝太后道:“那便是天的念頭,和人的念頭。”

  老天師道:“天的念頭已不是念頭,而是道。”

  略作停頓,他又正色道:“天道。”

  “天道?”

  陌生的詞匯,讓謝太后也生了好奇,“天若有道,天豈非也是修行者?那我們所有人都是在這位修行者的腹中么?”

  老天師笑道:“天不是修行者,只是自然。

  自然之文,天地之文,落于紙上,便是古之符箓。

  文者,軌跡也。

  天地自然,自有運轉,古之符箓遵循這運轉,繪出山河。

  自然無形無質,常人便處其中,亦無從感覺其軌跡。

  可一旦悟得,便可繪出。

  施展開來,便是雷霆萬鈞,天崩地裂,排山倒海。

  若與現在區分,這符箓便是天箓。”

  兩人飲茶。

  老天師繼續道:“人之祖箓,人體為器,血肉生念,念哺血肉,兩相契合,便是正確軌跡。

  有了軌跡,就有了文字。

  這文字,就是祖箓。

  祖者,先人也。

  便是說著念頭乃是來自先人,而非自身。

  然而念頭若生于他人,便存在極限了。

  除非以小我入大我,處靈氣之中,觀天地之卷,跳出先人牢籠,方可修復重歸自我,此為還真我。

  若是還了真我,祖箓便不再是祖箓,而是人箓。”

  謝太后也是第一次聽這些理論。

  而外面雖然流傳著五品四品三品境界乃是“五源九祖還真我”,可卻根本沒人能正確解釋什么叫“還真我”。

  而這一刻,謝太后忽地明白了。

  老天師略作停頓,又耐心道:“老道聽聞三品之后的五個小境界乃是陰陽平衡生偽境,真境自始見畫成,銅畫,銀畫,金畫。

  其中,

  陰陽平衡生偽境,便是血肉和念頭統一,且在富饒的靈氣中,得以常年溫養。

  真境自始見畫成,需要的畫乃是生命古殿中傳下的畫,有古早大能臨摹而成,流傳至今,老道聽說東海便存在這樣的畫。

  至于,銅畫,銀畫,金畫,則是借畫自省,不同階段,便是不同之畫。

  畫,乃是天地一角,生命一角。

  以人成畫,便是以人合天。

  天人若真合為了一,那人箓就會慢慢地變成天箓。”

  謝太后深深記下這些言論,又笑道:“仙域自得其法,故而引渡了不少我大周江湖中的罪人西去。

  他們的畫,我們自然無法得到。

  那哀家想知道現在可還有古之天箓?

  若有,我大周也可再度壯大,而不必再憂慮西地蠻夷,東海仙域。

  便是四品缺了靈氣和畫,而難入三品,卻也還有這天箓。”

  老天師沉默許久,卻是長嘆一聲,繼而又搖了搖頭。

  謝太后問:“為何?”

  老天師道:“因為這天.已不再自然。

  過去的軌跡已然大亂。

  古之天箓,也成了廢文。

  因此,便是道庭祖經上存了些天箓,卻也是毫無用處了。”

  謝太后笑道:“哀家想借閱這祖經。”

  老天師笑道:“老道這便取來。”

  說著他轉身,抖抖索索地取出個匣子,打開,匣中用紫色綢布包著一本書冊。

  “這是老道親手抄錄。”

  謝太后接過,又問:“為何這天不再自然呢?”

  老天師感慨一聲:“老道聽聞,五千年前,是沒有鬼域和肉田的。

  人若生病,陰陽不調,體內自有異常。

  天病了,也會有鬼域和肉田。”

  五千年前,是夏朝。

  謝太后輕嘆一聲,卻不再多問,然后又與老天師聊了些道庭和天下的事兒,相談甚歡。

  她年少歷練時做過暗衛,后來又做過暗衛頭子,再后來又當過太后,白梅夫人。

  故而,王侯將相聊得,販夫走卒聊得,世外之人亦聊得。

  隨著謝太后離去,老天師卻是繼續盤膝坐著。

  許久,一個唇紅齒白,氣度出塵的紫袍道人踱步而出。

  這正是小天師。

  “太后今日問的古怪,看似只是隨意提及,卻似早有所指。”小天師道。

  老天師擺了擺手,道:“不怪。”

  小天師道:“她都問到天箓了。

  若不是她問,師父怕是再也提不到這兩個字了吧?”

  老天師道:“天箓早已無用,早已變成民間道士裝神弄鬼的手段,又何必再提呢?”

  “天箓真的存在嗎?”小天師問。

  老天師深深看了一眼小天師,然后道:“我見過。”

  然后又加了句:“三萬年前。”

  小天師陡然一驚。

  老天師道:“你常問我從何處來,為何懂得這許多。

  那老道今日便告訴你,老道從三萬年前來,一覺醒來,卻不想再睡,所以走出了那永夜里的棺槨,來到了人間。

  而今,大限終要至了。

  便是三品五境,卻也不過四千八年壽元。

  人壽有限,唯有天地星辰.才能長久。”

  小天師默然,他乃是老天師親手培養,彼此感情無比深厚,聽聞無所不能的師父大限將至,豈能不難受?

  良久,他問:“既然天箓不在,為何今日太后卻要來問?”

  老天師道:“因為,新的天箓許是要出世了。”

  小天師愕然。

  老天師卻起身,轉身,調動墻壁,顯出一座暗閣。

  暗閣一面朝向晚霞,柔和的瑰紅色天光從窗落下,顯得此間安寧無比,而暗閣入口卻顯出往下的陰翳石階。

  老天師走入石階的黑暗,然后轉身招了招手道:“來為師該將真正的道統傳與你了。”

  小天師面露哀色,隨他走入。

  數日后。

  道庭人人皆戴孝。

  老天師.去了。

  再數日.

  小天師坐回了那小齋的蒲團,那老天師常年坐著的蒲團,眼中卻露出滄桑的神色。

  這世間總有人,不甘等死,而想著在天地大亂時再搏上一搏。

  西極神墓里睡著的,終究也都是人罷了。

  小天師托腮思索,良久心中自嘆出一句:‘天若有變,當在今昔,奪舍之事,一生一次,陰邪無比。

  然二品的通天之路未必在東方,大道在前,不得不為.對不住了。’

  謝太后未曾入宮,而是趁著春色去到了一處湖畔的皇家行宮。

  入夜,春紗帳中,端莊持重的太后卻依在一個男人懷里,舒展的長腿疲倦地附在男人一側,妙目凝視著男人側臉。

  男人自是李元。

  春宵一刻后,窗外桃花朵朵。

  而李元則開始翻看那從老天師處取來的道庭祖經。

  “天箓人箓”之論,自也通過謝太后入了他耳中。

  穿越前,他也曾見過些符箓。

  那些符箓借助的其實都是天上神靈的力量。

  所以符中所繪,也多是代表某些神靈形象的“簡筆畫”,再加以足以證明身份的天師印,從而敕令,以借其神力。

  換句話說,他穿越前的符箓的力量源頭,是天上的神。

  可這異界道庭祖經中的符箓,卻截然不同,沒有“敕令”,沒有“神靈簡筆畫”,也沒有“印章”,而反倒像是.甲骨文。

  譬如一個“旱箓”,其下乃是“歪扭垂耷的樹木之感”,其上則是“中心帶點的圓”。

  前者表示已經脫水,被曬干的植被,后者則明顯表示太陽。

  太陽讓大地上萬物干枯凋零,可不就是旱字么?

  李元抬起手指,在那“旱箓”上來回勾畫,但卻沒有半點感覺。

  他又看向一個“火箓”。

  這“火箓”整個兒形似噴騰上竄的火焰,而火焰之間有兩個小點則如迸出的火星。

  他又以手指點隨著那箓描了一描,卻還是沒有半點反應。

  “看出什么了嗎?”

  謝太后伸手攘了攘他,然后笑道,“鬼畫符的東西,本就沒什么用處。

  道庭的本事也只是一脈影血源血的傳承,用老天師的話來說,也就是人箓。

  天箓,是沒有的。”

  李元一扭頭,卻見太后眸中春色流轉,便將這祖經暫放枕側,繼而將她輕輕一推,繼而蟬附了去。

  此地外,有宮女侍衛,故而兩人也不能發出太大聲響。

  許久,太后疲憊地側身而臥。

  春被里,胴體堆著如雪的白膩。

  李元靠著這白膩,卻又取了祖經看起。

  他心中已經有了一個猜測。

  天地軌跡,形成了天箓。

  天箓蘊藏大力量,卻不會被凡人看到。

  而如今,天地大變,原本軌跡早已逆轉,故而天箓變得可以落在紙上。

  可能被凡人看到了,卻也是因為沒了力量。

  ‘便是病了的天地也還是天地,那么這人皇周身流轉的會不會是新的天箓?’

  ‘這圖案無法被記載,便是我前眼看了后眼也會遺忘。

  這圖案,凡人看了,就會受到影響,繼而以各種方式死去。

  可若是有了境界,五品能勉強抵抗,卻根本無法去運用這力量;四品,還有如他這般的三品卻是能看到,不會受影響,卻也無法使用。’

  李元搖了搖頭,他又翻了會兒祖經,將之來來回回看了幾遍,直到徹底記下,才道:“過幾日,伱送回給天師府吧,畢竟是老天師的遺物。”

  “嗯。”

  太后應了聲,然后又忽道,“前幾日,哀家得到從東海傳來的消息。

  說是有漁民在海上救了一個仙人。

  那仙人其實也只是個五品,只是在漁民看來,能飛的就是仙人。

  這五品其實還是中土去仙域的,他說幾乎所有中土的力量在仙域那邊都有后續三品法門,無論是五行勢力,佛道,還是世家。

  其中,五行勢力和道庭似乎歸屬一個叫太玄宗的超然勢力;蓮教和佛門則歸屬于五靈盟;其余世家,則屬于隱世宗門。

  其中太玄宗和五靈盟還好,但隱世宗門卻頗為難入,那五品便是未曾入得隱世宗門而被趕出去的。

  未曾入勢力,在那片大地上生存就變得艱難。

  那五品說仙域和我們中土的空氣都不同,仙域那邊的空氣叫靈氣,靈氣濃郁的地方修行事半功倍、且不會存在隱患。

  而這些年,仙域靈氣以一種恐怖的速度在上升,這使得仙域勢力可以負擔起的修行者越來越多。

  但對應的,開了靈智的妖獸也在變多。

  這許多強者,妖獸,使得那片大地變得格外危險,若是沒有勢力依仗,在野外幾乎是必死。

  其實,他還有選擇,那就是留在仙域的凡間王國,但他卻想返回中土,故而渡海返還。”

  李元沒去問什么“仙域的凡間王國”,而是問:“那五品是什么身份?”

  太后道:“說來好笑,這五品居然是我謝家人,不知從哪個渠道聽說了西去的法子。”

  李元道:“那就有趣了。

  他是如何去的仙域?

  又是如何能活著回來的?”

  太后道:“哀家以為,仙域靈氣充沛,或許正想著收些現成的五品四品,繼而壯大實力。

  中土這許多高手,就成了他們的目標。

  他能去,是仙域縱容。

  他能回來,也是仙域默許。

  仙域因人皇之故不敢踏足中土,卻又根本不懼中土來客。”

  李元忍不住想到那正在飛快蔓延的永夜。

  劍山關已經被風雪吞沒了。

  就連云山道也幾乎要全然變成黑暗。

  中京的肉田處處可見,高品質的田肉已然堆滿了冰窖。

  萬宗學宮招收了一批又一批的弟子;

  兵部幾乎所有的士兵都變成了七品;

  而最初謝峰的那支瀚州鐵騎居然變成了三萬的六品將士,雖無六品坐騎,但這瀚州鐵騎的戰力卻已達到了84萬。

  前所未有的盛世,也是前所未有的末世。

  可若說一下子到末世,卻也不至于,如今更像是新世和舊世的交替。

  李元還在等人皇。

  從謝薇口中,他知道.人皇越來越暴躁了,之前從不亂施懲戒的他,居然有了一點嗜殺的征兆。

  不過,他并不知道人皇的決定。

  若是人皇拒絕了他的期待,那么他只能靠自己盡快地掌控更強力量了。

  一是仙域傳承,二便是這人皇之力中收獲的“天箓”。

  (本章完)

  請:wap.ishuquge.la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