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50章 中原再無戰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狹路相逢勇者勝,柳陽軍騎兵戰斗力聞名天下,盡管是倉皇接戰,那也不是區區反軍就能親易戰敗的。

  在鄭興的帶領下,五千騎兵悍不畏死,奮勇殺敵。

  敵軍開始的時候倒是憑人數上的優勢占了一些便宜,不過當鄭興他們把陣腳穩住,死戰至最后,他們反而繃不住了。

  反軍之中本來就沒多少騎兵,這三萬人乃是臨時拼湊出來的,戰前幾乎沒經過什么訓練,當然也不存在什么配合。

  如果能一擊而潰,那還好,可鄭興他們太頑強,硬是頂了上來,跟他們死戰了數個時辰。

  戰了那么久,柳陽軍還沒露敗相,自己這邊傷亡又那么大,一些意志不堅者,不由得心生恐懼,根本無心再戰。

  戰場上風云變化,鄭興久經戰陣,自然不會放過如此良機,他大喝一聲,隨后率領手下眾將士,對著敵軍陣中薄弱之處鑿了過去。

  敵軍軍心已亂,怎么經得起柳陽軍突然發起的沖擊,抵擋了一陣,最終不敵,被鄭興他們殺穿了出去。

  陣型被鑿穿,士氣不可用,逃兵更是到處都是,敵軍主將也無可奈何,最后只得含恨退走。

  鄭興看到敵軍退走,本想率兵掩殺上去,后來看到身邊的兄弟人人帶傷,恐無力再拼,最后放棄了。

  最終,敵軍襲擊柳陽軍主營,已失敗告終,鄭興雖取得這次戰斗的勝利,不過卻是慘勝,五千將士,活下來的不足兩千,他自己身上也是多處受傷。

  那三萬騎兵,乃是白仲國最后的底牌,未能建功,這仗就再無翻盤的可能。

  鄭興他們打贏沒多久,衢州城隨后也被完全攻破,白仲國戰死,敵軍損兵無數,其余的除少數逃走,大多數都投了降。

  反軍這二十萬大軍一滅,那南方可以說已經完全落入楚羽手中,長江以南他們再也拿不出什么與柳陽軍對抗的力量了。

  這戰打得如此順利,楚羽也不想再拖下去,趁勢越過長江,向京城繼續推進。

  中路大軍氣勢如虹,小股敵軍根本無力抵抗,所到之處,無不望風而降。

  面對柳陽軍中路的快速推進,李自城不是不想阻止,而是阻止不了。

  中路的進攻還算柔和的,那西路的龍三,東邊海上的龍四,北邊的龍一,他們三個都跟個瘋子差不多。

  只要一有松懈,他們就瘋狂推進,直逼京城,搞得李自城現在輕易不敢分兵,怕一個不好,京城就易主了。

  可是就算如此,也似乎堅持不下去了,柳陽軍那三路大軍實在是太猛了,根本不給一點喘息的時間。

  再加上現在人心不穩,大家各有心思,讓他覺得已經越來越不好掌控。

  照這樣下去,半生的辛苦,可能就為別人做了嫁衣。

  李自城肯定不想這樣,思慮良久,他召集了屬下的心腹“大臣”,召開了一次密會。

  商討過程中,李自城突然提到,“你們說,如果我們提出劃江而制,能解當下之危局嗎!”

  劃江而制,哪等于讓出了大半江山,對于剛從大明王朝手里把江山奪過來的他們來說,可能有些無法接受。

  但現在局勢如此,不得不這樣,柳陽軍的攻勢太猛,他們缺得是時間。

  要與柳陽軍打,唯有把手中的地盤完全掌控,才可能有一絲機會。

  李自城的話,讓眾人全都陷入了沉默之中,這個決定不是那么好下,最后大將韓渠站出來說道,“柳陽軍西路大軍,已過黃河,勢頭無人可擋,如今也只能議和了,只怕是……”

  頓了頓,韓渠繼續說道,“只怕是那楚羽未必會答應!”

  這還真有可能,李自城臉色微微一暗,可除了這個,還有別的辦法嗎,與眾人商討了很久,他最后硬著脖子說道,“答不答應,姑且一試吧!”

  事情定下來后,他們很快就派出了使者。

  雖然他們拿出了議和的誠意,但注定是不會有什么結果,楚羽沒半點理由跟他們談。

  使者剛出京不久,就被龍三的人給趕了回來,并給他們帶回了一句話,要么現在就投降,要么等著京城被攻破,沒有第三條路。

  投降那肯定是不可能的,無奈李自城等人只好繼續抗著。

  接下來的時間,柳陽軍依舊穩步推進,反軍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他們期待的變數沒有出現,局勢反而越來越遭。

  十二月十二,柳陽軍西路大軍進入山西,反軍大將蘇宏哲陣亡,部下十萬兵馬全都投了降。

  十二月十六,柳陽軍北路大軍入關,次日破撫寧城,揮兵南下,直逼京城。

  十二月十八,柳陽軍東路水軍正式等岸,津門各地已無抵抗之兵,三日后全境失守。

  十二月二十,楚羽帶著中路大軍挺進開封,所過之處,百姓無不夾道歡迎,反軍殘余紛紛投降。

  十二月二十七,面對柳陽軍三路大軍輪番摧殘,京城最終失守。

  京城那么快被攻下,除了柳陽軍三軍盡力之外,也和反軍自身有關,大軍兵臨城下,看不到任何勝利的希望,內亂那肯定不可避免。

  亂到最后,局勢已收不了場,就連李自城也無法控制得住了,反軍大批高層被殺。

  上下亂成一團,誰還有心思打仗,守了不到三天,城門就被攻破,柳陽軍殺入城內,李自城于亂中被殺,大順政權也就此滅亡。

  從推翻大明王朝,再被楚羽的柳陽軍所滅,李自城的大順,僅僅維持了不到半年的時間。

  既不得民心,又無能戰之兵,這結局,從柳陽軍舉兵那一刻,其實就已經注定了。

  站在城樓的高臺上,看著下方的城池,楚羽感慨萬千,近兩年的時間,經歷了無數次大戰,自己終于等到了這一天。

  雖然過程艱辛了一點,可看著城下百姓山呼海嘯的歡呼聲,楚羽知道自己沒做錯。

  能得到萬民的擁戴,還有比這更好的嗎。

  得民心,順天意,再加上楚羽手握重兵,掌控天下,可以說,從此刻開始,中原再無戰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