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四十六章 六國之吞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等趙淮中應付了兩位老臣離開。

  白藥便在內侍引領下從殿外進來,執禮道:“大王,臣去季城探查,并無結果。”

  “嗯。”趙淮中應了一聲,視線仍在面前的奏本上。

  白藥續道:“臣根據一些跡象得知,那用鐘之人應是平原君趙勝,但還不能確定。”

  “趙勝。”

  趙淮中想起腦海里前身在趙為質期間,對于趙勝的一些記憶。

  戰國四公子之一,是個相當厲害的老陰逼。

  白藥再道:“臣來見大王前,已經勒令府內關注趙地邯鄲,但趙勝在五國攻秦后,蹤跡詭秘,目前只知他始終沒有歸趙,去向成謎。

  臣和范青舟還查到,此次五國攻秦背后,也有趙勝的影子。

  他和魏人一樣,積極聯絡伐秦。此人似有所謀,只是當前還不知其具體在布局什么。”

  趙淮中停下批閱奏卷,思慮了片刻:“行了,你先下去吧。

  通知府內,在我大秦的重要郡縣,增設暗哨。五國攻秦時,邊境漏洞頗多,有不少妖族趁機入秦,應盡快清繳。”

  “諾!”白藥退走。

  韓地。

  國都,新鄭。

  夜色已深,韓非子獨自坐在居處。

  他雖是韓人宗室出身,但居住的地方并不奢華,殿內的布設給人質樸簡單的觀感。

  韓非喜穿白衣,是在稷下學習時養成的習慣。他從荀子那里學成歸韓,有段時間曾意氣風發,立志要改變韓人現狀。

  但其成為法家圣人后,在韓人中名望越來越高,反而成了莫大的阻力,越來越遭韓王之忌。

  韓桓惠王治國不當,每多任用親信諂媚之人,欺上瞞下,使韓國力日下。

  韓非子多次嘗試無果,反而遭到桓惠王嘲諷敵視,所提建議大多起到反面效果。

  他成為圣人后,視角不同,許多常人不敢想不敢為之事,他也曾想過。

  對他來說,奪了韓王權柄,憑自己身份,登基成為韓王并非做不到。

  但他所學所行皆以法家為規范,若篡奪君權,實為天下之大不韙,所謂刑法不避士大夫,他若奪君權,便是古今最大的罪,與所學背道而馳。

  所以韓非被所學和自己的人生經歷,畫地為牢,禁錮在了韓國,一身本事沒有施展的機會。

  近幾年他著眼六國,眼見秦人日益強盛,以他眼力,已經能看出秦具備一統之相。

  故而愈發心灰意冷,知道韓人回天乏力。

  此時他獨自坐在寢殿內,手里拿的卻是趙淮中送過來的一卷書信。

  五國合縱攻秦之初,趙淮中共寫了三封信,第一封給太子丹,第二封給齊王建,第三封給的便是韓非子。

  手中的信,韓非已經看過多次,但仍是忍不住拿出來再看。

  信上內容寫在五國攻秦之初。

  但此后五國攻秦的每一步,乃至最后結果,都被趙淮中所預見,樁樁件件,分毫不差的寫在信上,送給了韓非。

  信的后半段,還寫著秦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并且邀請韓非子入秦。

  其中一段內容,寫的是韓非子若入秦,趙淮中將倒覆相迎,若韓非子愿意,可讓其出任廷尉(掌刑法,即等同于最高大法官)一職,位列九卿。

  固有歷史當中,韓非子也曾入秦,但因其韓人宗室的身份,無人敢用,怕其反復,心向韓國有復辟之念。

  后來韓非在秦,被同門李斯等人合謀所害。

  但到了趙淮中這里,卻是沒什么不敢用的。

  這方世界有仙魔傳世,絕對的力量決定著一切。

  只要趙淮中保持強大,秦人保持強大,一切的異動都是可控的。

  且身為帝王,要行前人所未行之事,當聚攏人才,有容人之量。

  趙淮中給韓非子的信,最后寫道:即為圣人,當共創人族盛世,大秦若得韓非,如虎之添翼。合秦之力以鎮壓異族,為人族開太平,為萬民謀福祉。

  趙淮中說的很高大上,是真心話,但更主要的原因,就是饞韓非子這個人。

  法家大成的韓非子,趙淮中很確定,他的成就,不會止于當前。

  最少也是圣人境巔峰。

  這么強的助力,不能弄到手底下來調教調教,白特么穿越成這大秦之主了!

  所以他給韓非子的信,極盡蠱惑之能事,大餅畫的老圓滿了,目的就是先把韓非子弄到大秦。

  其他事以后再談。

  韓非子看過信之后,猶豫良久,到此刻仍無決定。

  他曾給其師荀子寫信詢問,荀子讓他自己考慮決定,但在信中言道:異族環伺,人族危難之中,即為圣人當有所擔當,不能將目光局限在一國一時,應著眼天下…

  七月中下旬。

  秦軍忽然從魏境調轉槍口,蒙驁所部揮軍八萬,從魏境新得的朝歌城南下,突襲韓境。

  王翦所部追擊趙人后,亦未回咸陽,而是由西向東,也揮軍闖入韓境,與蒙驁配合。

  秦軍兵分兩路,共十五萬眾,合擊韓國。

  此時秦人新破五國合縱,氣勢如虹。

  而其他各國新敗,且正在聯袂攻齊,根本無力干預秦人攻韓,包括韓人自己也有四萬兵眾,跟隨在其他幾國身后,想去齊人那里占便宜。

  秦人突然大舉攻韓,勢如破竹,韓人所部兵馬,觸之即潰。

  秦軍大舉入韓,兵鋒所向,直指新鄭。

  韓桓惠王差點嚇瘋了,急招群臣商議,但尷尬的發現,根本沒有足以匹敵秦人的戰將和兵馬。

  想要抵抗都不知該從哪做起。

  韓人就像一個小媳婦,看見大秦惡漢登門,手里卻沒有武器抵擋,且衣服單薄,曲線畢露。

  后來小媳婦驚叫一聲,能做的就是閉上眼睛,祈禱大秦惡漢發善心,最好是自己離開。

  韓桓惠王這時候才想起韓非子,急招韓非子入宮。

  韓非子心下暗嘆:“果然來了。”

  趙淮中給他的信里寫的明明白白,大秦連番動作,最終的目標就是攻韓,這一次大秦要將韓人徹底吞掉。

  這和固有歷史有著巨大的偏差,全面伐韓,提前了至少十年。

  固有歷史當中,秦不急于伐韓,原因很多,但主因是一旦伐韓,則剩下五國必定聯手抗秦。

  所以始皇帝一直等到國力充盈,足夠鼎盛,才動手行事。

  然而眼下這方世界,和固有歷史偏差非常大,仙魔之力傳世,妖魔環伺,時機稍縱即逝。

  趙淮中要是等上十年再徐徐圖之,那就太過被動了,妖族也不會給他那么充分的準備機會。

  所以眼下五國新敗,無力干預。

  妖族剛剛出世復蘇,力量亦不足,趙淮中毅然決定,以雷霆之勢奪韓,先將韓吃掉再說。

  誰不服就干誰。

  再不行自己也可以擼起袖子上去干嘛,掛逼出手不信干不過誰。

  七月,秦人兩路大軍,直入韓境,步步緊逼。

  秦人全面攻韓,把正在熱火朝天打齊人的幾國,都給弄蒙了。

  韓人去齊國湊熱鬧的兵將,駭然反應過來,急速回援,在前線和蒙驁,王翦所部遭遇。

  可惜以韓軍之力,宛若小溪遭遇長江,濺起的水花有限,被秦軍主力一舉擊潰。

  秦軍高歌猛進,一路逼至韓人國都新鄭。

  至此時,秦軍伐韓約有一個月,時間處在八月下旬。

  秦軍逼至新鄭,王翦以兵圣之尊,親自登空念伐韓檄文,討韓桓惠王無道,民不聊生,韓人每況愈下,街上行乞者屢見不鮮。

  討韓人群臣無能,無治國之才,尸位素餐…

  討韓人宗室掠奪民脂民膏,民窮而韓人宗室奢靡無度。

  一番檄文念下來,韓人被埋汰的滿臉通紅,羞愧難當。

  韓人宗室皆期望韓非子能出面抗秦。

  然而韓非子提前已經離開了新鄭,說是去訪師荀子,此時已不在韓境。

  秦限韓三日,出新鄭以投降,允諾不殺韓人宗室。

  若逾期不出則強攻,屠戮韓人宗室全族。

  其實這是嚇唬人的,不論從哪方面考慮,伐韓都需要展現仁者胸懷。

  這是個套路,不管事后是不是要清算后賬找理由殺人,剛開始,多數勝利者都要許諾人家只要投降,堅決不殺,做給天下人看。

  這方面,趙淮中也不能免俗,不準備現在就殺韓人宗室。

  至于以后殺不殺,就看韓人投降后的表現了。

  三日之期已至,韓桓惠王想在王宮內自絕,以全韓人宗室最后的自尊和顏面,然而王翦登空而起,在最后關頭救下了桓惠王。

  其實桓惠王自己也沒有死的勇氣。

  他拿著上吊的白綾,站在矮席上一直等到王翦升空,才把矮席踹翻。

  王翦又是鄙夷又是好笑的將他救了下來。

  他死了對秦人伐韓的名聲不利,有韓人憐其死,事后便容易生亂。這個時代的宗族,國家地域觀念,是非常強的。

  桓惠王起碼現階段還不能死。

  八月二十三日,韓人宗室出新鄭以降秦。

  在這方世界,大秦元年,秦王便斷然出兵,吞韓以強秦。

  消息傳出,六國…現在應該叫五國震驚。

  其中又以魏人最是驚懼,因為秦吞韓后,已經能從兩側環繞魏境,隨時都可以發兵威脅魏人大半個國境。

  據說魏午在宮里好像又哭了一次,心傷生不逢時。

  八月末,天晴,萬里無云。

  咸陽。

  全城都在歡慶的氛圍當中,趙淮中負手站在秦宮城樓之上,矚目以迎接伐韓凱旋的王翦和蒙驁所部,包括他們帶回來的韓人宗室成員。

  當然,還有韓人手中持有的那部分仙臺柱!

Ps:以韓人之弱,再配合上其他幾國新敗的時機,所以伐韓沒必要長篇大戰,關于相關鋪墊之前其實有不少,只是沒挑明…以后會有大場面國戰的時候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