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五十三章 赤腳醫生體系和官員俸祿問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發展醫學,其實朱標很早以前就有了這個想法。

  但之前生產力實在不足,官制變革、教育變革、鐵路建設、科研從無到有的發展、工商業的發展,需要他搞的東西太多,實在是顧不上醫療體系。

  但現在問題就不大了。

  即便大明開銷很大,一直在進行全國范圍內的基礎建設,但得益于工業革命,朝廷每年的歲入都在穩步增加。

  這就足夠他進行一些之前無法去做的大動作了。

  朱標的想法很簡單,之前不搞也就算了,現在既然要搞那就直接往大了搞。

  在大明十五個省級行政區招募大夫,對這些大夫的醫術進行考核,和官員一樣要給予品級待遇和俸祿,并且以這些人為核心建立起公立大醫院,然后再由這十五個省級行政區內的大醫院培訓出一大批懂得基礎醫學知識的赤腳醫生散布向所有縣鄉,建立起赤腳醫生體系。

  這個體系看似很龐大,但其實依靠現如今老朱的影響力和大明的國力并不難實現。

  畢竟老朱之前就辦成過類似的制度。

  比如涉及到征稅的糧長制度,以及之前朱標剛剛參與改革的社學制度。

  這兩個都是朝廷對最底層的政治生態架構,現在來看實行的都很不錯。

  當然這個不錯也就只是在洪武朝而已,朱元璋設置這兩個制度的初衷是讓家庭貧困的百姓子弟能上得起學,為大明持續不斷輸入人才。

  不讓官吏插手基層百姓的稅收問題,以盡可能減少貪官污吏對基層百姓的剝削。

  但想象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洪武朝之后,糧長開始勾結官府剝削百姓,社學制度到明中后期也幾乎名存實亡。

  在朱標看來,老朱的這些政策雖然不見得有完善,但在封建社會已經可以說是非常有創新的嘗試了。

  只可惜人都是有貪欲的,在沒有相應的監督措施之下,無論是糧長還是社學先生一旦掌握了全力,第一個念頭都是利用這些權利往自己口袋里摟錢,而不是為百姓謀福祉。

  這是老朱之后歷代大明帝國管理者的問題,而不是制度本身的問題。

  世界上也根本就沒有完美的制度。

  任何制度都有漏洞,關鍵是那些帝國的管理者能不能及時的查漏補缺。

  薛立聽著朱標向他描繪的關于太醫院未來,心神不由一陣恍惚,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說實話,之前他已經眼巴巴的看著太多的部門改制了。

  科學院這個研究奇技淫巧的部院從無到有,一點一滴逐漸變成現在的龐然大物,就是在他的眼前發生的。

  現如今科學院院長萬戶已經是從二品的朝廷大員,而且就在須彌幻界之中,緊挨著太子殿下的辦公地點,可以說是正兒八經的天子近臣。

  萬戶曾經和他說過,當他看到蒸汽火車、路燈、高產水稻、飛艇,這些被科學院研究出來,逐漸被應用到大明帝國的方方面面,逐漸改變整個世界的時候,那種成就感無與倫比。

  這樣的榮耀和地位,說不羨慕那是假話。

  他也曾幻想過有一天大夫這個同樣屬于上不得臺面的行當能像這些研究人員一樣,被人尊崇。

醫學也能夠在整個大明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變革  薛立相信,不止是他,這應該是每一個醫家人的夢想和期待!

  而現在夢想照進了現實,他真的有了這樣的機會。

  “我一直認為,想要大明越來越好,就要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

  “在整個大明范圍內建立醫療體系,這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利在千秋的事,我現在能做的也只是做出一個框架,一個方向,但具體怎么去做,還是要交給像薛院正你這樣的專業人士人去做!”

  “如果缺管理方面的人才,你可以來找我,我來給你調度,缺少資金同樣如此。”

“以后醫學院也要整體搬遷到須彌幻界中來,你們只要有困難隨時都可以來找我解決!”朱標道  “是!”

  “老臣……老臣一定不辜負殿下的期望。”

  薛正活了快六十歲了,但現在他依然生出了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

  “當然,我要提前和薛院正說清楚,未來醫學院會有大筆的寶鈔流動,更是關乎著很多人的性命,所以整個醫學院體系也會納入朝廷的監管體系之中,這個也希望你能明白!”

  “明白!”

  “這是應該的!”薛正一臉認同。

  “很好!”

  “那就放手去做吧!”

  看著雞血滿滿離去的薛正,朱標滿意的點了點頭。

  看著大明能夠在自己手里一點一滴的被改變成自己心中的模樣,說實話朱標也是十分有成就感的。

  “殿下,李閣老求見!”看朱標這一輪會談終于結束,現如今已經晉升翰林院翰林學士的方孝孺趕忙見縫插針的進來匯報。

  “好嘛,這才剛歇了一分鐘不到,這就又來活了!”朱標臉上有些無奈。

  自己這一天天的,每天至少干五個時辰的活啊!

  若是把須彌幻界三倍時間算上,就是十五個時辰。

  一天干活三十小時,這特么簡直離譜,說出去都沒人敢信啊!

  這個監國太子是真的不好當。

  說多了都是淚。

  “讓他進來吧!”朱標頗為無奈的道。

  李善長求見,他也不好往后推,只能見見了。

  “殿下,這是您讓我厘定的天下官員俸祿和福利,您看看有沒有問題!”李善長進來之后,直接把自己的奏章親手給朱標呈了上來。

  朱標接過,打開粗略的查看了一番,點了點頭。

  這已經是從洪武初年開始,朝廷第五次提高官員俸祿了。

  根據朱標的要求,這一次除了基本俸祿之外,還正式規定出了各個品級官員外出的車馬費、年終獎、以及最重要的工作年限對應的俸祿提升表,以及養老金。

  也就是說從今年開始,所有大明的官員從當官第一年開始俸祿不但會隨著品級的提升而提升,還會隨著做官年限的提升而提升。

  而且只要你當官達到十五年,辭官榮歸故里之后,每年依然能夠從朝廷拿俸祿,一直拿到死。

  這樣的福利雖然還無法和現代社會的五險一金相提并論,但也已經遠遠超過華夏任何一個封建王朝了。

  這也就是現在大明朝已經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業化,不差這點錢,要不然就這一次提升的俸祿,就能直接把大明朝搞破產……。

  其實在歷史上洪武朝朝廷官員的俸祿也是有過提升的,而且不止一次,總共提升了三次。

  雖然即便提升之后依然不高,但別忘了,朱元璋可是制定有對科舉士子的優待政策的。

  比如說減免徭役,再比如免稅制度。

  要不然為何大明初年朱元璋殺官殺的那么狠,但每年科舉考試的讀書人依然競爭的頭破血流。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當官的誘惑更大。

  當然也正是這個對于士子的優待政策最終導致了大明朝士紳階層尾大不掉,走向滅亡。

  甚至還一直影響到后面的清朝,雍正的官紳一體納糧就是在解決這一政策的遺留問題。

  但說實話在歷史上的洪武朝,這種減免徭役并沒有后面那么恐怖,而且老朱設置的也是臨時性質的政策。

  在洪武朝,即便是一品官兒最多也只能免去二十四個人的徭役而已,所謂官紳徹底不納糧是之后經過一代代讀書人的努力,讓這個政策由臨時變永久,免稅額度不斷擴大造成的結果。

  所以也正是因為看過整個明朝歷史,朱元璋這一次并沒有放開這個口子,設置對士子的優免政策。

  這一點朱標是贊同的,在朱標的觀念里,這種口子一旦放開,再想要關上可就難了。

  現在優免政策沒有了,但俸祿上可以提高嘛。

  千里做官只為財的說法朱標怎么會不懂,高薪養廉一直都是他所提倡的。

  看著李善長遞交上來的奏章,朱標點了點頭道:“沒問題,往后就按照這個給各級官員發放俸祿吧!”

  “這已經是朝廷現階段能做到的極限了,若是有些人還要貪,那我恐怕也要和父皇一般大開殺戒了!”朱標道。

  “殿下放心,無論是吏部還是都察院對貪腐這一塊查的很嚴,我相信至少在現階段大部分的大明官員還是好的!”

  “但殿下,有些事情卻也要早做準備了!”

  看朱標看向自己,李善長沉吟了一下這才解釋道:“貪污受賄通常都是從基層開始的,特別是縣令一級,因為他們直接和士紳打交道,最容易受到那些人的腐蝕。”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我們在基層的力量太過薄弱導致的,那些縣令孤身前往地方任職,想要做事,就必須向本地的鄉紳大戶妥協,給予一定政策上的便利,如若不然他們就什么事都做不成!”

  “根據吏部的匯報,現在下面其實已經開始出現一些不好的苗頭了,比如想做事就必須和那些士紳同流合污,甚至必須貪污受賄,讓那些士紳抓住把柄,這樣你才能有政績才能平步青云,想做清官那士紳們就不配合你,你的政績就不好,就無法升官,這才是現在的矛盾所在。”

  “如果不想辦法把這個根子解決掉,那貪污受賄之事就會永遠存在,而且永遠無法杜絕。”

  “確實!”朱標聽聞李善長此言,深有同感的點了點頭。

  這個矛盾在封建社會基本無解,因為朝廷生產力不夠,無法下派太多官員對鄉村進行有效的統治,必須依靠士紳階層。

  這也是所謂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由來。

  那些士紳其實就相當于現代社會的村長和鎮長,他們上需要向縣令負責,下要負責管理百姓。

  但他們可不單單是管理者,同時他們也是被管理者者的一員。

  自己管自己,這聽著就感覺相當操蛋。

  但這就是現實。

  這要是不利用手里的職權牟利,就真有些說不過去了。

  “李閣老有什么想法?”朱標問道。

  “殿下,除了大量增加衙門官員數量,而且是那種直接委派過去正兒八經做事的官員的數量,沒有別的辦法。”李善長小心道。

  這可就又是一項需要巨大開銷的花錢項目了,老李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畢竟他剛剛才把官員俸祿提升的奏章報上去,這就又來要錢來了。

  而且還有一個敏感的點來自于朱元璋。

  朱元璋之前的執政方針一直都是皇權不下鄉,老朱作為農民出身,小時候可是沒少被貪官污吏欺壓,所以他才會設置糧長一職,讓他們代替官府向百姓納糧。

  現在李善長提的意見,顯然是要增強朝廷在基層的管理力度,這和老朱之前的行政方針可是背道而馳的。

  對此朱標倒是不擔心。

  時代不同了,自然應對一件事的方式方法也會不同。

  還是那句話,工業革命讓社會財富每年都在成倍成倍的增加,而社會財富總量增加的同時,朝廷能夠掌握的財富也在倍增。

  這些財富除了被朱標用來搞全國性質的基礎建設之外,就是不斷改革官職,增加官員數量,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度。

  之前朱標在改革官制的時候,把都察院和大理寺直接下放到縣級,就是有這個考量在其中的。

  都察院代表著監督權,大理寺代表的是司法審判權。

  說白了都察院就是用來監督縣級衙門里的官員的,而大理寺則是把本來屬于縣令的司法審判權直接拿走了。

  這兩個部門出現在縣級衙門列表之中,老朱之前所擔心的貪官污吏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雖然不敢說以后不會再有,但最起碼不會那么肆無忌憚了。

  但只這樣依然不夠,下面朱標要做的就是增強縣級衙門的執法權柄了,再說的直白點就是要從地方士紳的手里一點一點的收回基層執法權了。

  而第一步朱標打算從刑部開始。

  “李閣老,我已經和父皇商量過了,下一步大明的改革方向會放在軍隊上,軍戶要全部轉變成民戶,而且軍隊的數量也會進行第一次大規模消減,以后的大明軍要實行精兵強將制度。”

  “而這些被迫復員的士卒,我并不準備直接給幾兩銀子直接打發了他們,而是會讓他們前往大明各地的縣衙成為縣令和刑部雙重管轄的六扇門捕快,從此以后衙役不再是賤吏,朝廷會給予其正九品品級,和朝廷官員一樣享受同等俸祿、津貼、年終獎,以及養老金。”

  “李閣老覺得如何?”朱標問道。

  請:wap.shuquge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