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251 另一個威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那洪濤是怎么處理的呢?他本意上是不提倡這種做法的,可理智又告訴他這么干很正常。一個團體里的成員還分三六九等呢,何況世界乎。

  于是他也問了問其他各洲聯盟主席是怎使用權利的,然后修修改改,也弄了亞洲區的規則框架。根據不同的貢獻度,向亞洲幸存者團體提供不同程度的資料。

  啥叫貢獻度呢,當然是上繳生存的經驗。比如你發現了某種蔬菜的種植竅門,那好,告訴我,我再提交給聯盟總部,經過各洲主席的認可,就能算貢獻度并獲得相應的積分。

  積分越高,獲得聯盟總結出來的生存資料數量就越多。每個洲貢獻的越多,這個洲主席從聯盟那里拿到資料的數量也就越多。

  幸存者團體拿到的資料越多,對自身的發展也就越有利。這東西好像就是個交換網絡,交換的不是物質,是知識和經驗。

  有沒有好處呢,必須有。它運轉起來之后能進一步刺激大家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精神,用群策群力代替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弊端,讓發展速度更平均也更快。

  這次洪濤就是收到了聯盟總部傳來的一份通告,才想起來向全亞洲,尤其是國內的幸存者團體發出警告,避免他們再重蹈覆轍。

  通告的內容很簡單也很令人心酸,位于美國加州的一個幸存者團體在三天前發出了最后的電文向所有幸存者告別。他們不得不撤離位于洛杉磯市區的基地,想辦法在喪尸游蕩的街道上殺出一條血路,向北或者向東轉移。

  到底能不能轉移成功他們自己都沒譜,可是又不能不行動,因為距離洛杉磯市區幾十公里外的魔鬼谷核電站發生了爆炸,巨大的白色蒸汽煙柱直沖云霄。

  這條信息是聯盟總部無償發送的,并要求各洲聯盟主席也盡可能多的無條件轉發。目的只有一個,提醒并號召所有幸存者盡快遠離核電站和各種核設施區域,越遠越好。因為目前誰也無法確定這種污染會擴散多遠,達到什么程度。

  洪濤當然在第一時間就把通告轉發了出去,并對照著名單挨個確認亞洲區所有登記在冊的幸存者團體都有了回復,然后就開始琢磨該怎么給國內的幸存者團隊提出合理化建議。

  不過在提出建議之前還得去找一找相關資料,這么嚴肅的事情肯定不能拿起嘴就說,多少也得有點數據支持。

  沒有了網絡,找資料就不是那么方便了。洪濤跑了三家書店才勉強湊了點證據,幾張近兩年的全國核電站分布圖。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截止到前年為止,不算在建的,國內已經建成并投入運行的核電站總共有16座,涵蓋了除河北外所有沿海省份。

  遼寧的紅沿河,山東的海陽、石島灣,江蘇的田灣,浙江的秦山、方家山、三門,福建的寧德、福清,廣東的大亞灣、嶺澳、臺山、陽江,廣西的防城港,海南島的昌江。

  那么核電站會發生泄露嗎?按照俄羅斯和巴西幸存者團體里兩位從事過相關行業的人士分析,那是百分百必然的。

  核反應堆一般分為泳池式和殼式,前者主要用于試驗,后者就是核電站了。這種反應堆需要用泵把輕水(經過凈化的水)不停打入壓力殼容器當中給反應堆堆芯降溫,同時用產生的蒸汽推動汽輪機發電。

  最后才返回冷凝器中被普通水或者海水降溫,等待再次被泵進壓力殼。這個循環是封閉回路,輕水不會與冷卻水接觸,也就沒有泄露。

  一旦外部停電,電泵停止工作,輕水不能再循環,反應堆的溫度就會急劇增加,最終造成堆芯熔化,燒穿壓力殼,然后就是各種化學反應爆炸,包括蒸汽。

  為了防止這種現象出現,設計者們想了很多種辦法。比如外部供電一旦停止,立刻會啟動后備電源繼續給水泵供電,而后柴油發電機組啟動,保持輕水循環降溫。

  與此同時,反應堆里的控制棒會自動落下,阻止燃料棒和中子棒繼續反應。這一套組合拳順利打完,反應堆基本就能做到冷堆停機了。

  可柴油發電機和后備電源的能量儲備是有限的,如果長期不能恢復供電,又沒人去給發電機添加油料,或者由于長期運行出現了機械故障,燃料棒的余熱就無法散出,慢慢在壓力殼里積累,最終還是失冷熔堆。

  實際上在三代反應堆設計的時候也考慮到這個問題了,設計師采用了重力原理保持冷卻水繼續循環,或者干脆把壓力殼體直接淹沒,只要能保證蒸發量補水就不會把堆芯熔化。但肯定會有核泄漏,算是一種丟軍保帥策略。

  至于說二代反應堆有沒有增加更多的安全設施,以確保能夠冷堆停機,各國情況不太一樣。不過在長期無人值守情況下,任何一座反應堆都不敢說能百分百冷堆停機成功。有時候理論上可行不代表實際上可行,很多意想不到的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到結果。

  這次加州魔鬼谷的核電站的蒸汽爆炸就是例子,它的壓力殼內由于化學反應產生了大量氫氣,最終不是點火爆炸,而是像往氣球里不斷充氣一樣,生生把壓力殼給撐破了。

  那么一座核電站發生泄露或者爆炸會影響多大范圍的人類生活呢?這可就眾說紛紜沒個準譜了,那兩位幸存者內業人士也給不出準確答案來。

  他們只是舉了個比較有名的例子,切爾諾貝利。當時的隔離范圍是30公里,在這個區域內不能有人生活。事后的污染范圍是100公里,在這個范圍內可以有人生活,但很多農產品不能外銷。

  不過核電站附近已經可以參觀了,植物生長的很好,還有動物生活,大部分地方的輻射值趨于正常。當然了,那個堆芯依舊還在深處埋著,如果打開覆蓋物的話輻射量還是很大的。

  雖然核電站的核燃料濃度要比核武器低幾十倍,但架不住量大,上百噸的燃料棒如果真的融化了,瞬間的輻射量不見得有多高,可持續的時間肯定比核爆長。

  不管怎么說吧,反正挨著這些設施越近就越危險,鬼才知道它們是不是真的冷堆停機了。實際上就算真的冷堆停機了也不能保證永遠不泄露,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反正總是要漏的……

  既然這樣,洪濤肯定不希望僅剩的這么點幸存者再遭受一遍輻射考驗,建議盡快撤離沿海城市就是出于這個目的,也和他們講明了。

  至于說為什么要把新的基地選在內地的大城市里,甚至鼓動人家來京城。真不是要趁火打劫壯大自己力量,而是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既然核電站不保險,那核彈會不會也存在泄露的可能呢?

  就這個問題也咨詢過那兩位業內人士,但他們是二手的,只接觸過商業核設施,對軍用的同樣不太了解。大概的說法是不管原子彈還是氫彈都有個保質期,通常在20年左右。

  過了保質期就要采取銷毀或者延壽處理,但不管哪種方式都的需要人來操作。如果沒有人及時處理,泄露是肯定的,只是不知道會在多長時間之后發生。

  不管多長時間,肯定誰都不愿意挨著隨時都可能發生泄露的報廢核彈生活。那么問題來了,誰知道核彈保存在什么地方?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