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54、明良帝審視自身、老勛戚最終入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對于勛戚注定此時不能動手,然可以讓其自己內訌。

  但此時這些人人老成精,猶如從油缸爬出的老鼠,滑不溜丟,這便讓朱厚熜感到一絲頭痛。

  朱厚熜兩世加起來,也不過三十余歲,所混過地方,也僅僅只是自家公司。

  或許仗著是皇帝,以及許些手段,面對楊廷和之時,能夠屢有斬獲。

  但面對這群打不得,罵不得的油缸老鼠時,不免有些捉襟見肘。

  這些勛戚猶如不上牛軛的黃牛,總不能朱厚熜還能掰著牛頭,強行掛上牛軛不成?

  是故在眾人附和之聲不斷之時,朱厚熜卻只能陷入沉思之中。

  在這一刻他也深知,自己手段太過稚嫩,能玩的過楊廷和,并非自己手段有多高超,僅僅只是因為自己是皇帝,有太多便利,故而能夠屢戰屢勝,其中就如討好張太后,楊廷和在外根本不可能有此便利。

  若真論及手段,恐怕朝中任何以為官員,都能甩出自己十條街。

  一直以來,都是楊廷和步步退讓罷了。

  同樣也可以說,是自己占據先天便利,楊廷和無力抗衡,也僅此而已。

  朱厚熜在自我審視之時,也不忘想個辦法,先將眾人套進去再說,至于以后的事以后再談,眼下不能急于一時,于是朱厚熜便朗言笑道:“諸位過謙矣,公等雖偶有過錯,然皆朝廷無力,諸卿不過跟著受罪罷了。

  至于爾等致仕,請勿復言,若皆致仕,京營何人督管?五軍都督府何人執掌,難不成靠前朝文官不成?如此兵部、五軍都督府合二為一,朕豈能安枕入眠?

  惟有交付爾等與國同休,勛戚之手,我才可高枕無憂。

  今日朕請諸位前來,不過商議兩件事而已,是故還請莫要如此心生芥蒂,難不成我朱家天子,皆是卸磨殺驢之輩邪?”

  朱厚熜這幾句話可算是說到點子上了。

  一旦勛戚不在掌管五軍都督府,不再掌管京營,則必然由文官掌管,或是武將掌管。

  武將至于能力多大,暫且不談。

  可若五軍都督府歸于文官,則代表文官可避過皇帝,調動天下官軍。

  雖然衛所絕大部分吃空餉,而且還十去八九,但尚有不少將士,這些人剿匪打仗或許無力,然造反就未必無力。

  且若連武力威脅都沒有,那朱厚熜所謂皇權,也需要掂量掂量,到底有幾分重量。

  至于京營則更加可怕。

  畢竟近在咫尺!

  本身文官就掌管五城兵馬司官兵,若再兼并京營,頃刻之間發動政變,朱厚熜只可束以待斃。

  是故明朝歷代皇帝,再如何信任文臣,勛貴再如何廢物,乃至于明目張膽吃空餉,也不會廢黜京營。

  更不會讓文官掌管京營。

  頂多不過輔佐勛戚抓抓訓練,改變一下京營狀態以及戰力。

  蓋哪怕京營再廢,憑借著火槍、火炮,以及數量不少的士卒,也可在京城成為最后一道防線,足可鎮壓乾坤。

  至于朱厚熜所言的朱家天子卸磨殺驢,眾人很想點頭答應,但又不敢說如此悖逆之言,故而試探詢問:“不知陛下所謂二事為何?若是我等力所能及,必然傾盡所有……”

  眾人之意不言而喻,那便是只能在力所能及范圍,至于能不能及,肯定由個人說了算。

  “是如此,我觀京中勛戚子弟多有憊懶,有負祖宗當年教訓,是故想說,自此公、侯、伯等爵無分已襲、未襲、已任、未任、但年三十以下十四以上者,通行查出開送禮部,轉送本監行祭酒司業。

  將大學、論語、孟子諸書,相兼點授令其在家講讀,仍每十日赴營觀操。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眾人聽后靜思一番,然后帶著警戒之意問道:“僅此?”

  再眾人看來,朱厚熜如此大費周章,絕非只是如此而已。

  就像打了半天雷,烏云密布一日,卻不見任何雨滴,這就不免讓諸勛戚感覺一絲意外。

  蓋皇帝所言,不過老調重彈而已,最后勛戚子弟,該如何還是如何。

  也就表明,這是一句廢話而已。

  洪武五年詔令都不管用,難不成正德十六年詔令就有用?

  只怕詔令發下去,也是廢紙一張。

  蓋勛貴哪怕不認真讀書,爵位總不可能跑得掉。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像科舉士子一般,窮經皓首?

  “當然并非如此,朕之思,乃若諸勛戚考核不過,則暫時不可承襲爵位,何時考過則何時承襲。

  若父無法考核通過,而子考核通過則授子,以此類推,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眾人聽后當即心有戚戚,皇帝這是殺人不見血,擺明車馬就是不想繼續讓勛戚承襲,來了一記陰招罷了。

  但這陰招卻又是光明正大見得光之事。

  因為朱厚熜根本未曾說過不讓承襲爵位,只是承襲爵位現在有了前提,那就是必須能夠過得了國子監考核,不然不授,且還可以跳過第一承襲人。

  比如父親張三沒有考核通過,兒子張五也未通過,孫子張二還是未通過,但曾孫卻通過,于是爵位直接越過父、子、孫三人,變成曾孫。

  這讓大家如何說?

  以前是對于勛戚考核不過者,奏報,但確并無明確規定懲戒,可如今卻直接將懲戒給規定,這讓大家如何受得了?

  讓勛戚當米蟲不好?

  非要讓大家漲本領,好威脅皇家?

  但這些話又無法說出口,畢竟眾人根本無理由拒絕,難不成枉顧太祖法令,不肯送子嗣讀書?

  緊接著朱厚熜又送上一個大餅:“朕今年少,又素遠在興府,故而待開經筵之后,爾等將府中嫡支且與朕年齡相仿者,俱送入宮,為我伴讀,日后好委以重用。

  而家中庶子者,一應皆需入科,不可繼續于家荒廢度日。”

  至于各府嫡子能否重用,對勛貴而言并不重要,重要在于可以陪伴皇帝經筵,一舉成為皇帝心腹。

  這除了當初開國,太祖皇帝為懿文太子選過伴讀以外,之后一百余年,可是再也無人能夠享受這般福分。

  如今皇帝再提勛戚子弟伴讀一事,這讓諸勛貴不免有些心動不已,至于后面一條自動忽略,因為不重要。

  眼下皇帝給了兩個選擇,如果同意則以后勛戚子弟,皆可為皇帝、太子伴讀,若不同意此事作罷。

  眾勛戚思索半天之后,最終還是點點頭:“臣等以為甚是,往日憊懶,使祖宗顏面掃地,今臣等歸家之后,必定嚴加管教子弟,以免再有往事發生。”

  終歸還是朱厚熜給的利益夠多。

  勛戚也想的非常明白,只要能和皇帝關系親近,屆時所謂的考核,還有什么用?

  爵位不是早晚會到手?

  “如此甚好,爾等下去準備一番,朕不日即將下令!”

  暫時把這幫老狐貍忽悠住的朱厚熜,心情已然愉悅不少,故而笑逐顏開對著眾人吩咐一句。

  “臣等遵旨。”

  ps:零點來推薦,至于效果尚且不知,后面一章,白天再發,求追讀、求推薦、求收藏、求評論……謝謝。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