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506.5月的黑馬(第3章)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戀上你看書網,重生男神從做游戲開始  鬼吹燈算是博米公司一個非常經典的叫好不叫座的游戲了。

  對此曹陽和公司的員工們都看得挺開的。

  當然,主要是老板看得開,員工們自己也沒啥損失,一款產品做不成功繼續做下一款就是了,做虧了虧的是公司的錢。

  整個2009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復蘇,對于游戲行業來說,也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原本還打算著備冬裁員的游戲公司,突然發現原來游戲產品在金融危機當中不但沒虧還能賺錢,更是加大了開發的力度,不少公司上馬了許多新的產品。

  而一些已經制作完成游戲產品也開始陸陸續續上線。

  就在鬼吹燈上線之后一個月左右,在AIR游戲平臺上面出現了一匹黑馬級別的產品,這個游戲的名字叫做《惡魔之魂》。

  惡魔之魂,其他人可能沒有多少概念,但是對于曹陽來說,這個游戲是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的。

  因為惡魔之魂的制作人的名字叫做宮崎英高,也就是后來被人們叫做宮崎老賊的那個島國游戲制作人。

  這個人有一些想法是很逆潮流和反人類的,當所有的游戲廠商都想著怎么把游戲做得更簡單,怎么能讓玩家們更容易理解和上手,怎么能降低游戲門檻,讓更多的玩家進入到這個游戲的時候,宮崎英高想的卻是另外一件事情——

  在他的人生當中,考慮的只有游戲性以及表現。

  他喜歡一些比較帶有隱喻的故事情節,雖然有很多取材自西方的神話故事,比如說上帝造人用的7天,天使與惡魔,世界樹等等,但是卻基本上都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這些信息需要玩家們自己去搜集和整理,這個過程是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的。

  可他卻覺得,這些都是樂趣的一部分。

  而且他很偏愛動作類游戲,甚至是非常硬核,需要你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內對敵人的行為做出反應,否則就有可能死亡。

  而死亡在宮崎英高的作品當中簡直就是家常便飯。

  前世曹陽非常喜歡宮崎英高的游戲,很多時候曹陽玩他制作的游戲都會無比唾棄自己在做的事情,

  而在這一世,之前被玩家們罵得最多,卻賣得最好的《刺客之魂》系列,其實很大程度上曹陽就是借鑒了宮崎英高的設計理念和想法。

  刺客系列更像是未來的宮崎英高制作的《只狼》

  現在的宮崎英高應該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說起來宮崎英高這個人也真的是一個比較傳奇的人物。

  宮崎英高雖然后來是非常傳奇的游戲制作人,而且名氣相當的大,到2021年的時候已經是業內家喻戶曉的大師級人物了,可他的童年當中卻沒有游戲機的陪伴。

  要知道島國在70年代就已經有fc游戲機,很多有名的游戲都已經非常普及了,像是超級瑪麗,勇者斗惡龍、太空入侵者什么的。

  可宮崎英高卻沒有辦法跟其他的同齡孩子一樣玩游戲機。

  因為家里禁止宮崎英高玩游戲。

  于是他只剩下書本的陪伴,以書房里找到的幾本書為契機,他開始沉迷于奇幻和哥特式恐怖的書本世界。

  一直很久以后,差不多是到大學二年級,宮崎英高才玩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一款游戲。

  開啟了新的人生的宮崎英高成為了游戲的俘虜,他長期沉迷于游戲之中。

  這段時間他玩了大量的游戲,也為以后制作游戲埋下了種子。

  后來大學畢業之后,宮崎英高也是一門心思想要投身游戲行業,不過最終,由于缺錢,他還是在面試了幾家游戲公司后,選擇了薪水最多的外資IT企業ORACLE,并且在里面成為了一名程序猿。

  一直到很多年以后,宮崎英高玩到了一款名為《ICO》的游戲。

  《ICO》,大學期間同學推薦的這款游戲,讓宮崎英高的人生齒輪大幅度轉動了起來。

  這是一款2001年12月發售在PS2上的動作冒險游戲,由索尼開發。

  “我不會松開這個人的手,連靈魂都可能不小心離她而去。”如同游戲的宣傳語,在當時,《ICO》是一款罕見的以牽手為特征的游戲。

  玩家扮演作為祭品被送往古堡的少年ICO、遇到了語言不通的少女Yorda,兩人需要一起設法逃離古堡。游戲中,給人既溫暖又夢幻的美術風格、不靠言語靠玩家感受世界觀的設計,讓宮崎英高有了這樣的想法:我也想做一款。

  于是他終于下定決心,轉戰游戲行業。

  而這時的他,已經是年近30的“外行人”了。

  03幾乎沒有游戲公司會招這樣的人。

  在互聯網行業,30歲的人基本上都可以被歸類為老人,超過30歲的員工,叫做老員工。

  前世曹陽所在的企鵝這家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是27歲,就這個平均年齡在業內還被稱為養老企業,因為在企鵝當中還有大把的30歲以上從其他公司跳槽過來的人,他們來這里,雖然沒有了上升通道,不過企鵝給的錢還算充裕,待遇也是行業內最好的,大家按部就班的干活,雖然996,不過日子過得平淡且舒適,根本沒有外面創業公司的激情,所以企鵝被稱為互聯網行業的養老基地。

  如果在外面拼不動了,那么就回企鵝,這是最好的選擇了。

  當然,前提是你不管在哪里依然要加班就對了。

  所以30歲算是老人,那么30歲還沒有進入游戲行業的人,簡直就已經喪失了進入這一行的可能性,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會要這樣的人。

  如果要的話,也最多是讓他過來寫代碼的,不會讓他承擔什么創意工作。

  走一步是一步的宮崎英高,終于遇到了極少數能接受他的一家公司:FROMSOFTWARE。

  當時該公司的社長神直利信奉“創作需要刺激”,認為公司內需要更豐富多樣的認知和經驗,于是面試了一半就錄取了宮崎英高,甚至沒問他在游戲行業的從業經歷。

  此外,FROMSOFTWARE也并沒有從成立之初就開始做游戲,自1986成立到1993的7年里,他們都在涉獵大型泛用PC的基礎系統構建業務,當時日本IT行業的商業軟件領域側重用量來評價,相當于碼多少代碼,拿多高的評級。

  即便有著“做出更好內容”的想法,也得不到對于技術能力、作品質量的認可。

  所以基于“要拼,就在能得到用戶對作品直接評價的市場里打拼”的想法,1993年,FROMSOFTWARE在全體員工都是程序的情況下,從零開始嘗試學習游戲制作的經驗。

  或許正是有著這樣的背景,這家公司才會對從零開始嘗試的人才,抱有更寬容的態度。

  后來宮崎英高曾這樣評價FROMSOFTWARE:這是一家“不論如何都要做有趣的游戲”之類的門面話,能確實發揮作用的公司。

  既然是公司要收益,就不得不追求利潤,但FROMSOFTWARE這家公司里,刻著“能理解要賺錢,但作為游戲又如何”這種創作者特有的基因。

  可以說正是這種創作態度,使得這家公司在轉戰游戲行業以后,面對高性能產品開發風險不斷增加的節點,面對市場開始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風場里,仍然選擇“做自己想做的”、“為玩家提供盡可能好的內容”的路線,這種思考,也逐漸釀成了他們的企業文化。

  宮崎英高在2004年9月加入公司,與同年4月加入的新人一起,從負責制作《裝甲核心:最后的傭兵》的敵人AI起步,開始游戲行業的生涯。

  當時宮崎英高的薪水跟新人一樣,可見他對于游戲行業的熱情之高。

  要知道新人的薪水一般是非常低的,甚至有可能只有老人的1/4或者1/5不到。

  而宮崎英高是甘之如飴。

  除了敵人AI的制作,當時的宮崎英高還負責了任務設計、游戲運行測試、菜單狀態欄設計等一系列的工作,這款游戲也給他建立起了對游戲制作的基本認知。

  在島國的游戲開發模式跟國內有些不同,其實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國家的游戲開發者很多都是綜合派,就是說并沒有類似國內的策劃、美術、程序、音效等等非常精細的職能劃分。

  當然,還是有自己擅長和側重的部分,不過對于游戲制作者們來說更為寬容,你哪怕是寫代碼的,或者制作美術模型的,你都可以參與產品的設計。

  不過具體島國跟歐米又有所不同,歐米是你真的想做,你就能參與,比如說LOL里面的稻草人這個英雄,就是一個美術覺得這個角色會很有意思,于是就這樣設計出來了。

  但島國是需要你更嚴謹,而且制度也更加刻板和森嚴。

  一個游戲的主要靈魂是制作人,很多設計和企劃都是制作人來制定,他制定好了以后下面的人來進行填充,如果沒有得到制作人的認可,那么這個東西是沒法落地的。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所了解的游戲,島國那邊更多的是制作人的名氣跟大,而歐米地區的游戲卻是游戲的名氣更大的原因。

  島國的制作人相當于游戲的導演,所有的產出結果都得符合他的要求,他也對游戲的所有方面進行把控和負責。

  島國的游戲制作人的綜合實力會比中國國內的更高一些,原因也在于此。

  因為你不但要懂得設計游戲,你還要有自己的核心設計理念,更要懂美術和一些程序邏輯,擁有較強的想象能力,并且要能把這些東西串聯起來,懂得規劃好成本,在公司給予的最低限度下完成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其實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之后,宮崎英高以《裝甲核心4》策劃組長的身份展開工作,受到了大幅認可,并在開發到一半的時候升任監督。

  也就是國內游戲項目組的制作人概念,負責整個項目的游戲制作,從0開始到整個游戲產出上線。

  《裝甲核心4》的發售日期是2006年12月,相當于宮崎英高入職僅2年多,就升任招牌系列作的監督,可以說晉升的速度超乎尋常。

  之后,他也在《裝甲核心FA》里擔任監督,對于這段經歷,宮崎英高本人的評價是“走運”。

  “如果不是在《裝甲核心4》不需要新的監督,也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了,”宮崎英高后來坦言:“而且我之所以能在《裝甲核心:最后的傭兵》積累很多經驗,也是因為這部作品更趨近于續作,各方面系統都很成熟。”

  話雖如此,但當然不可能全靠運氣就當上監督了。曾參與《裝甲核心》幾乎全系列作品、在《裝甲核心5》里擔任制作人的鍋島俊文曾高度評價宮崎英高:“跟宮崎第一次一起工作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家伙不得了’。”

  盡管宮崎英高不容分說地沉浸在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游戲制作里,但他的內心深處始終沉睡著幼年時期對幻想RPG的憧憬。

  這時候,其他項目組正在開發的一款新作遇到了困難,宮崎英高詢問到這款游戲的具體內容時,他的內心不禁一陣歡喜。

  這款新作,就是《惡魔之魂》,當時Bethesda的《上古卷軸》備受歡迎,索尼電腦娛樂也希望做一款與之匹敵的、以幻想世界為舞臺的動作RPG游戲。

  這時候,從AsmikAce跳槽到索尼的梶井健恰巧造訪FROMSOFTWARE,以《國王密令》新作的相關合作為契機,SCE與FROMSOFTWARE開始合作。

  但這個新作的開發遇到了困難,開發組反復嘗試制作一款類似《上古卷軸4Oblivion》的游戲,隨之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始終無法做出一個具備說服力的原型。

  就在公司內部認為這項目沒救了的時候,宮崎英高得知它的存在。

  這時候雖然宮崎英高依舊擔任《裝甲核心FA》的監督,但他始終想做一款類似《戰斗幻想》的描繪黑暗幻想題材的游戲,與此同時,他又發現SCE的梶井健是以前大學時期沉迷的《東京魔人學園劍風帖》的制作人,于是毅然申請加入項目。

  于是宮崎英高肩負起《惡魔之魂》的監督一職。

  后面,就有了非常非常重要的業內非常有名,同時奠定了宮崎老賊游戲基石的一款游戲作品——

  《惡魔之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