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六十四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四月初六,一條長長的隊伍朝著保定府的方向前行,浩浩蕩蕩十余萬人,他們當中除了數萬軍隊、壯丁以外,其余數萬人基本都是官員以及普通百姓,不過在行軍過程中并沒有顯得過于紊亂。

  自從四月初五上午的一戰結束后,吳三桂好不容易才率領麾下的夷丁突騎殺退了順軍騎兵,不過自身損失也十分慘重,超過四百多騎兵倒伏在了陣前,不過總算是將順軍騎兵給殺退了,使得后續的道路要好走了不少。

  如今大軍逐漸抵達保定,地形也開始逐漸發生變化,像得勝淀和三角淀的存在,使得這一片地區基本上都屬于水網密布的地帶,并不適合大軍進行沖殺,也不利于騎兵追擊,因此盡管身后還有幾萬人一直吊著,但是眾人內心的驚惶反而慢慢平復了下來,很顯然過了這一關之后,后面的路也就好走很多,至少不用擔心流寇的侵襲。

  “啟稟千歲,臣吳三桂見過千歲!”

  中軍營寨當中,吳三桂對朱慈烺老老實實行了大禮,畢竟先前那一次行禮是突發情況,一切都已經從簡,如今情勢穩定了下來,自然要正式見禮。

  奔波了足足一天一夜的朱慈烺雙目通紅,可是他依然精神抖擻地扶起了吳三桂,笑道:“先前在京中的時候,我就一直希望能夠早日見到平西伯,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西伯這一次可是立下了大功,我一定會向父皇請功!”

  聽到這里,吳三桂心中也十分欣喜,他拱手道:“臣不敢忝居此功,若非千歲率領大軍作為后陣,臣也不敢放手一搏。”

  這句話的確是無三姑的心里話,他這一次為了打退順軍的騎兵,不惜動用了自己的夷丁突騎,損失同樣堪稱慘重,確實讓吳三桂有些心痛。

  朱慈烺點了點頭,朝著一旁的吳襄笑道:“吳家果真是我大明的忠烈之門,如今你們父子三人都在軍中效命,我自然也要好好為你們請功,將來即便是封王也未嘗不可!”

  聽到朱慈烺再一次許出封王的承諾,吳襄和吳三桂二人不由得對視了一眼,都可以看出二人此時內心的激動與振奮。

  說到底,雖然京城已經宣布失陷,可是崇禎并未殉國,大明依然還是大明,并沒有完全落入四分五裂的狀態,對于吳家而言,他們也不存在自立的可能,因此根本不會考慮脫離大明這個體系,封王對于吳家而言,依然是非常有誘惑力的事情。

  吳襄連忙跪在地上道:“千歲之恩德,臣感慨莫名,吳家自當全力效忠千歲。”一旁的吳三桂也同樣如此。

  朱慈烺連忙將二人扶起,笑道:“我們本來就是一家人,這一次到了山東以后,仰仗岳丈和二哥的方面還有很多,不必如此客氣.......不過眼下咱們身后還有順軍,那么后續行程如何安排,還要聽一聽你們的意見。”

  在這件事上,吳襄很顯然思考過許久,他走到掛在營帳中的輿圖面前,輕聲道:“啟稟千歲,按照我們目前的計劃,將會從保定前往文安然后再趕往大城,到了大城以后前往青縣,沿著運河一路南下........”

  正在眾人討論南下的路線之時,在長長的隊伍前端,一名騎兵正在遠遠奔來,他身上和臉上都是汗水,卻絲毫顧不得擦拭,一直在路上疾馳,馬蹄踩踏在路面上發出噠噠噠的聲音。

  騎兵趕到了中軍營帳中前,連忙翻身下馬,高聲道:“我是路總督派來的人,有要事要面見太子殿下!”

  守在門口的明軍士卒一聽,不敢有所怠慢,連忙進入營帳當中稟告。

  “路總督?”

  朱慈烺神情有些恍惚,他似乎不知道沒有聽說過這個人。

  一旁的吳襄連忙解釋道:“啟稟千歲,應該是右僉都御史漕運總督路振飛,不過此人先前一直在兩淮之間巡視運河,怎么派遣信使來了?”

  聽道吳襄這么一說,朱慈烺很快便恍然大悟,從腦海中搜尋到了此人,原來這個右僉都御史漕運總督路振飛也是一個大大的名臣,在去年的時候被崇禎提拔為了右僉都御史,專門提督漕運之事,而此人也頗有能力,在漕運防河沿線組織團練鄉兵,犒以牛酒,得兩淮勁卒三萬余人。

  朱慈烺一想到這里,連忙高聲道:“讓那個信使進來吧!”

  很快,那名信使便進入營帳之中,翻身跪倒在朱慈烺面前,從腰間的包袱里掏出了一只貼上了封條的密匣,呈遞給了面前的小太監。

  “啟稟千歲,路總督已經率領數千勁卒抵達靜海,為迎接太子殿下南下,特遣末將前來送信!”

  信使面見朱慈烺時,盡管多少有些忐忑,可是卻神情中不卑不亢,卻是引起朱慈烺的注意力。

  朱慈烺沒有著急去翻看書信,而是朝著信使道:“你是何人?在路總督下身居何職?”

  信使連忙拱手道:“末將路定遠,乃路總督營下副將,特地前來送信。”

  路定遠,聽上去似乎并沒有在后世留下什么名氣,應該是路振飛的家丁所屬。

  朱慈烺一邊點點頭,一面拆開了書信,仔仔細細看了一遍之后,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路振飛此時已經到了靜海,而這一切跟崇禎也有很大的關系。

  自從崇禎皇帝南下之后,路振飛作為漕運總督自然是要前往拜見皇帝,而此時崇禎在路振飛的陪同下,很快就抵達了南京,不過他心中依然十分擔憂朱慈烺,便急令路振飛率領兩淮民團北上救援。

  而此時山東部分的順軍只有制將軍郭升一部,一直駐守在濟南附近,但是他的人數并不算多,無力阻攔路振飛,因此路振飛率領的大軍一路沿著運河北上,已經抵達了德州,并且派遣路定遠前來尋找明軍蹤跡。

  在得到了這么一個好消息后,朱慈烺的心算是徹底放了下來,一旦匯聚了路振飛的三萬民團,再加上吳三輔的兩萬人,到時候明軍的基本數量就快突破十萬人,到時候就算去了山東,也應該可以組織起一道基礎防線了。

  更何況,按照朱慈烺目前的估計,清軍一旦入關之后,同順軍之間的矛盾只怕會快速激化,到時候雙方也有可能會發生一次大戰,到時候自己尾巴后面的順軍恐怕不會繼續追趕,那么到時候自己也有幾分喘息的機會。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朱慈烺在腦海中嘿嘿一笑,“咱的好運終于要來啦!”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