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十二章 體驗派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楊小蜜被‘選中’,可以預見…

  陳婧跟李邵紅的關系擺在這,而且楊小蜜確實很有靈性。

  長相也很清秀。

  沈林真的有事,今晚要拍改變自己的MV…

  告別呂亦,驅車回到海蝶。

  錄音棚改裝成小型音樂會的舞臺,沈林拿著話筒唱歌:“新一代的朋友,我們好好的加油,大家一起大聲地說:Na na na na na…”

  “停一下!”寧昊喊了暫停:“我說你能不能表情再囂張一點?”

  “…還要怎么囂張?”

  我都已經歪嘴了!

  摸了把手里的吉他,沈林聳了聳肩:“…他那是情緒亢奮…”

  第一張專輯,前期準備拍三首歌的MV,我們都是好孩子、倔強還有改變自己…

  這年頭拍內地歌手拍MV,也沒有啥創意,道具也很簡單。

  剛剛起步嘛,你想想香港流行音樂圈,MV剛剛流行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風景配上歌詞,即便到了九十年代,花樣也不多!

  張衛建有一首高高在上,就那個‘我是如來佛祖玉皇大帝觀音菩薩,指定取西經特派試著,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齊天大圣孫悟空啊,帥到掉渣!’還是跟劉得華合唱,MV內容,兩個人從頭到尾都在廠房里尬唱,鏡頭用蜜汁角度對著他們的臉大特寫。

  一直到黎名,才用上全CG技術打造MV——全日愛里他不惜工本,在前女友舒其身上用了大量高級特效,讓她變成“蝴蝶美人”,與自己的東洋武士造型相襯…

  ——黎名當年號稱電音小王子!

  跟臺灣樂壇沒得比!

  臺灣樂壇導演們擅長把MV拍成小品故事,而且畫面精致,有濃重的文藝氣息。

  最典型的例子,葉惠美里的以父之名,MV導演鄺盛,擅長膠片質感的畫面,復古細膩,畫面完美,直接把以父之名拍成了電影畫質!

  當然,耗資肯定不菲。

  不過,跟最后的戰役相比還差了點,攝制組去泰國拍攝逼真的戰爭場面,花去了大把銀子…

  大林子三張MV的預算只有20萬,扣除人工成本,每首歌的MV成本接近八萬塊呢!

  他跟寧昊一起編了小故事,我們都是好孩子就是高中畢業季,不需要故事,拍了很多校園素材,沈林穿著白襯衫在轉場的時候出現一下就可以了!

  倔強很簡單,一場拳擊賽…

  找來王龍正演反派…

  兩天搞定。

  改變自己玩新花樣,四個沈林,組成一支樂隊。

  鼓手、貝斯、鍵盤、主唱背著吉他…

  這玩意看著很高端,其實就是后期合成。

  早上六點,沈林請他們吃飯——改變自己拍完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剪輯,然后投放…

  寧昊有點被洗腦了,嘴里哼著:“我可以改變世界…”

  沈林一臉嫌棄…

  五音不全+公鴨嗓,還唱歌?

  寧昊感受到了沈林的鄙視:“咳咳…拍完MV,就能發行了嘛?”

  “不知道,剩下的事交給畢曉世,他拿去買榜…”

  “買榜?”

  “MTV榜、華語榜中榜、中國歌曲排行榜、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反正一堆亂七八糟的榜單…”

  “買它干嘛?”

  “增加關注度啊!”

  “…這種榜單給錢就能上,買榜的意義在哪?”

  “意義就在你不買,就沒你的名字!”

  寧昊愣了半天,許是忙了一晚,腦子有點遲鈍,一時之間竟不知怎么回答…

  沈林繼續吃飯,寧昊看了他一眼:“拍完MV,你就出道了嗎?”

  “差不多吧,不過老畢很尊重我,我說了要去醫院體驗生活,他同意了…”

  “同意了?那怎么宣傳?”

  沈林聳肩:“不知道,沒準是想效仿樸樹…”

  樸樹,第一張專輯我去,2000,沒怎么宣傳,盜版都不知道這么個人的前提下大賣了62萬張!

  就不推你這個人,先推你的唱片。

  “體驗生活還要去醫院?”

  “我要演個癌癥患者…得知道癌癥截肢患者的正常形體動作,了解他們的心理,否則,我怎么演?”

  “體驗派?”

  “…差不多…”

  全球表演派系大致分為三路,表現派、體驗派以及方法派。

  這三者有什么區別?

  簡單說來:

  表現派:用外在的表情、肢體、語言、音調的控制表現來體現塑造人物。

  體驗派:找內在的體驗、尋找并借助人物的心理依據,從內到外地表現塑造人物。

  方法派:脫胎于體驗派,強調臺前幕后都保持與角色一樣的心理狀態,從內到外地變成“那一個”

  不好理解?

  理解了吧?

  藝術類院校,或者說表演系跟一般高校不一樣!

  一般的大學,有的人是學霸,立志把所有獎學金拿遍然后考研。

  大多數人就比較隨性了,怎么開心怎么活,有人玩游戲、有人談戀愛…

  沈林之前看過一篇雜論,說了這種現象,而且批評:也許,這就是夢想之所以只有一小撮人才能實現的主要原因,大多數人都被環境慢慢同化,死在追逐夢想的路上。

  表演系不一樣,中戲表演系每年招生,本科班就找二三十人,可以說是整個中戲管理最嚴格的一個班級!

  大一時候,除了出晨功,見天在排練室待著,排小品,就算出去玩,也要上交觀察日記!

  這個觀察日記就相當于我們經常說的案頭工作。

  沈林現在就拿了個本子在采訪醫院的醫生,是一主任,陳婧幫忙聯系的。

  大概了解一下截肢后的病人們生理周期還有病毒擴散造成的身體反應。

  “大部分需要截肢的患者,都因對肢體殘缺而引起的自我形象的改變和部分勞動能力的喪失,表現出恐懼和狂燥。主要癥狀為大喊大叫,行為暴力,或者自尊下降,害怕與人交往和無助感。”

  “無助感?”

  “對,面臨問題時所產生的無能為力、喪失信心的心理狀態與行為。”

  “我懂…”

  沈林記下這個詞,然后問:“那我設定角色是一個狂放自大的男孩兒,喜歡翹著腿坐…甚至叼著煙,但是不抽,可以嗎?符不符合實際?”

  醫生點了點頭:“可以,而且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身邊人的態度!”

  “身邊人?”

  “我們醫院每年有很多癌癥患者,患者本身痛苦,與此同時,附加痛苦給身邊的人,尤其是親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