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五十七章?? 防疫大事69/115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四天的晚上,葛松道終于是回來了。

  才一到西南總督府,他就召集已經等候在總督府的各路大員開會討論,直到第二天的早上。

  等到柳銘淇趕過來,他正好也是送走了一群大員,坐在議事廳里面喝茶提神。

  今天早上雨還在繼續的下,不過下得卻是要小了一些,不再是如同遮天蓋日的那種了。

  看樣子最多一兩天便會停下來。

  但柳銘淇看到葛松道是一臉的沉重。

  “葛大人,情況怎么樣了?”柳銘淇當即便問道。

  葛松道剛剛和下屬談了一晚上,聲音有些沙啞,“很不好。”

  柳銘淇心中一沉,“是哪里出問題了?”

  葛松道說道:“岷江上游還好一點,可到了這邊都江堰,已經快承受不了負荷了……這都是小事兒,如果都江堰開匝泄洪,最多只淹掉下面的資陽而已,提前準備一下,影響不是很大。

  但是金沙江和岷江匯合的宜賓,此時已經開始有洪災了,大壩暫時還能穩得住,可周邊三個縣城和村莊,已經被淹沒了。這還僅僅是長江上游!

  重慶那邊張中平發來了文書,重慶的綦江、萬縣、奉節等地,全都遭遇了洪水遍地的災難,他人都還沒有抵達重慶,便收到了各地的告急文書。”

  說到這兒,葛松道不覺苦笑起來,“結果現在糧食還在成都城外的倉庫放著,根本沒有啟程!你讓張中平怎么賑災?”

  少年點點頭。

  四川布政使張子哲當天晚上才離開成都,那時候剛剛開始下暴雨。

  暴雨讓道路泥濘難行,成都到重慶又有差不多一千里路,哪怕是有堅硬無比的官道,區區三天的時間,也怎么都沒有可能抵達。

  連人都如此,更別說東西了。

  多半負責運輸的人是想要等到暴雨停了之后再運送,這樣還更安全一些。

  哪曉得這暴雨一下就三天,而且今天還在下,真是讓人急死了!

  葛松道這么一個殺神,此刻也流露出無奈的神情。

  如果換了另一個人,葛松道根本不想說這么多。

  不過何飛之前寫文書上陳到總督府,專門點明了是柳銘淇提醒他的,這就說明這位裕王世子關心民眾,有一顆為國為民的心。

  而且柳銘淇留下的紙條他回來也看了,這幾天柳銘淇天天過來找他的事情,他也曉得。

  就憑著這種態度,葛松道也不會怠慢這位少年。

  哪怕他是宗室子弟。

  況且柳銘淇是出了名的主意多,能解決問題,連遠在四川的葛松道都曉得。

  他也希望把事情狀況說出來之后,柳銘淇能多給一些有用的建議。

  遲疑了一下,葛松道決定再給柳銘淇透露更多的信息,“殿下,我已經收到了朝廷的飛鴿傳書,現在情況非常不好!就如同您之前判斷的那樣,長江和黃河這兩條河流,又有點猛龍翻身的跡象。

  朝廷很是擔心,如果兩條江河同時肆虐的話,我們究竟該怎么樣來賑災,才能度過難關!”

  柳銘淇卻是一喜:“朝廷有準備了?”

  “您讓何飛寫的奏章,朝廷已經收到了。正是因為何飛強調是殿下您的看法,所以朝中閣老重臣們才比較重視。”葛松道道:“他們早在十幾天之前,便已經發文給長江的沿岸省份、城鎮,要求他們做好查缺補漏的各種準備。

  可惜了您之前沒說黃河,朝廷也是通過了下面的反饋才知道,今年的黃河同樣不老實,同樣有洪災隱患。希望現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吧!”

  柳銘淇又不是神仙。

  他只是在經過長江的時候,發現了長江的不對勁兒。

  長江和黃河又不是同一條起源河流,當然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但是柳銘淇這幾天自己也覺得驚駭。

  長江和黃河同時肆虐,同時發生洪災的次數,在歷史上來說,都是少之又少吧?

  天知道為什么會讓大康朝給遇到了!

  苦命的皇帝,苦命的老百姓啊!!

  想到這兒,他忽然道:“對了,今年的糧食都收割了嗎?”

  按照正常的光景,應該是等到七月份才收割糧食的。

  現在距離正常的收割時間,還差大概十天半個月,如若是在這時候水稻田全部被淹,那民眾們才會哭!

  葛松道點頭:“之前下雨的第一天,我就讓全省靠近長江水道和岷江水道的地方,全部都趕緊收割糧食。就算是受災嚴重的宜賓和重慶地區,也絕大部分都搶收完畢,現在只待天晴了!希望千萬不要再繼續下下去了!”

  水稻和小麥收割了之后,是需要曬干脫去水分的。

  否則被水浸泡著,或者一直處在淋濕的狀態下,是沒辦法長久保存的——就相當于我們煮飯之前泡米一樣,這樣的能儲存幾天?

  倘若一直下雨,一直沒辦法晾曬,水稻收了也是白收,老百姓照樣損失慘重。

  柳銘淇也知道這一點,他笑道:“今天的雨已經小了一點了,說不定一些地方已經停下來了……夏天天氣熱,只要不下雨,地面很容易就干的。”

  “希望如此吧!”

  葛松道頓了頓,又說:“殿下,不知道遇到這種情況,您覺得在四川,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還能怎么做?

  賑災兩個重要法寶,方便面和帳篷,只要有了這兩個,解決了吃和住,基本上什么都能安穩下來。

  可惜現在這兩個東西都很欠缺,只能另想他法。

  “對于怎么梳理河道,清理田地,我沒有好的辦法。”柳銘淇說道:“不過在那么多災民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有幾點需要注意。”

  “你說!”

  “大災之后最怕有大疫,所以必須要做好防范。首先第一點,一定不能去撿被洪水泡過的家畜來吃,就算是煮熟了也不行。

  第二點,千萬不要去用那些污染的洪水,更不能直接喝,需要把水燒開了再喝,這樣就能有效避免生病。

  第三就是要做好個人的衛生,對于那些失去家而聚集在一起的民眾,不能隨地大小便,統一修建茅廁最好。

  第四,一旦出現了感冒發燒、發生痢疾等等狀況的人,一定要隔離開來,不能讓他們和普通人接觸,這樣可以斬斷人傳人,保證大家的安全。

  第五點,成都府不是有大量的蜂窩煤儲備嗎?正好把這些蜂窩煤發放出去,給他們晚上取暖用,一旦暖和了,就不容易發生事情。而且有了蜂窩煤,燒水做飯也會同樣變得簡單起來。”

  葛松道自己都覺得有點太過細瑣,“這樣會不會太小題大做,而且老百姓們會覺得約束太多了?他們不照辦怎么做?”

  柳銘淇正色的道:“如果沒有嚴格的管控,怎么可能有良好的效果?大人你只要想一想,一旦瘟疫在這么成千上萬的民眾們之間傳播,會引發什么后果,就會知道怎么嚴謹都不為過了。”

  葛松道點點頭,“這倒也是。”

  他本來想說,其實去年云夢澤也有水災泛濫,也沒有這么嚴格防疫,但卻沒有出事兒。

  但云夢澤是云夢澤,四川是四川。

  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

  云夢澤的好運不一定能延續到四川身上。

  而且他本來就是殺伐果斷的人,一旦想到了柳銘淇說的嚴重后果,當即就決定照做。

  哪怕是做了無用功,也比災難降臨時哭都來不及的好。

  見到葛松道同意,柳銘淇也放下了心中的大石。

  在四川這個地界,只要是葛松道想要做的事,那么一定就會得到執行。

  不過他不免又提醒了兩句:“大人,為了讓他們照做,您要派大量的衙役、駐軍,去災民聚集區巡邏檢查。一旦不照做的立刻懲罰,這樣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嚴格按照要求做了,我們的目的才能達到。”

  “我知道了。”

  葛松道頜首答應了下來。

  柳銘淇道:“然后還是按照之前的老樣子,無論是糧食還是蜂窩煤,這些東西都不要白給,讓他們以工代賑。”

  “這個我曉得。”葛松道道,“一方面不讓他們不勞而獲,另一方面也是不要他們有多余的精力去做別的事情。”

  少年笑了。

  真不愧是葛殺神,對于防范有心人是很有一套。

  根本都不用別人說起,他就明白其中的奧妙。

  古代的賑災從來都沒有盡善盡美的,所以經常被人利用,也最容易出亂子。

  “殿下剛才說的這些內容,下官覺得可以寫上一份,然后由下官幫忙呈遞給朝廷。”葛松道又說,“如果這樣的防疫措施能推廣到全天下,減少大量的死亡,那殿下絕對是善莫大焉。”

  “好!”

  柳銘淇笑道:“其實不用葛大人說,我也準備給皇上寫一份奏章的。有你幫忙遞過去給閣老大臣們,自然更好。”

  柳銘淇對朝廷的影響力,連葛松道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人家可是堂堂正正的從二品大員,總督西南三省的封疆大吏,而且還是功勛昭著的能臣干將。

  這樣的人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引得別人重視起來。

  寫到這兒我都覺得,大康朝好多災多難啊。

  但……這才開始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