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二十五章 和議使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養心殿上是一派地凄楚景象。孝莊坐在椅子上,用手絹掩著口鼻幽幽地哭著,而順治皇帝也從御座上下來,輕輕拍著母親的膝蓋,勸慰道:“皇額娘,不必為額哲那樣的人憂煩。只待物價平抑,我便與南邊兒談款,咱們把兵力抽調回來,派鰲拜他們去掃平額哲的察哈爾部。”

  她擦了擦眼淚,抬眼望著兒子的眼睛問:“鰲拜殺了豪格,你怨不怨他?”

  順治咬了咬嘴唇,若有所思地說:“豪格已死了。我明白皇額娘這樣做的苦心。無論豪格有沒有不臣之心,如今他都已經死了,我們就不要再提了。”

  孝莊已哭成了淚人,聽兒子這么說,心里又是感動又是酸楚。她一把將他摟入了懷中,一邊撫摸著他的頭一邊語帶哽咽地說著:“福臨,我的好福臨。”

  見到這一幕,多鐸他們也只能是彼此望望,長吁短嘆。

  這時,一個年歲稍長的老太監弓著腰快步而來。待他跨進門來時見皇帝和太后哭作一團,多鐸等親貴也是默然呆立,一時竟也有些手足無措。

  多鐸回頭狠狠將他瞪著,厲聲問:“干什么?”

  這太監嚇得渾身哆嗦,忙答道:“明……明使已帶到了。”

  “讓他回去!”多鐸惱羞成怒,大聲喝道。

  太監聽這一聲喝更是魂飛天外,忙跪倒在地,不斷地說:“是是是,奴才知道了,這就叫明使回驛館去。還請豫王爺息怒。”

  他說完正要退下,孝莊卻速速地抹掉了眼淚,叫了聲:“慢著。”

  太監也是一呆,只好應了聲:“喳!”多鐸他們也是側目而望,滿臉地疑惑。

  原來就在四日前,徐楓就派禮部尚書黃宗羲前來與清廷議和談判。孝莊的本意是在元宵這天接見黃宗羲,同時也邀請蒙古王公親貴在場。那便是要向黃宗羲炫耀武力地意思。

  可沒想到,本來結有姻親關系、親如一家的滿蒙兩族居然發生了內訌。因此,孝莊借蒙古的勢力來震懾明使的企圖自然也就無法實現了。

  所以多鐸才會惱羞成怒,不許明使見到自己這番凄苦的樣子。可孝莊為何要叫住這個傳話的太監,多鐸和阿濟格不禁對視了一眼。

  孝莊輕輕放開順治,然后對這太監說:“既然傳了詔就宣上來吧。”

  太監還不及答應,多鐸就先搶著說:“太后,明使若見到咱們這副樣子,不免看輕了我們。臣以為,咱們不如改一日,日子從容,也好安排。”

  孝莊明白他所說的“安排”是指什么,無非就是挑些勇武的八旗兵丁來耀武揚威。

  “他十五叔。”孝莊展開了一個頗為疲倦地笑容。她沒有像往常那樣管多鐸叫“豫王爺”而是叫他“十五叔”,那便是要暫時擺脫君臣關系,以親人的身份交流。這也讓在場的眾人略有吃驚。

  “明使一路行來,所見所聞大都是各地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的凄慘模樣。光是這北京城里,那也是家家閉戶,滿目瘡痍。”孝莊哽咽了兩聲,頷首道:“要說看輕,他早該看輕咱們了。至于在這宮里,咱就是藏了百萬大軍,也會給人虛張聲勢、欲蓋彌彰之嫌,反倒會墮了朝廷的威信。”

  “可額哲他們……”

  “他們走了最好。”孝莊罕見的提高了聲調,雙眉一揚,道:“若是強留他們在這兒,萬一在明使眼巴前兒說些不著四六的話,倒是麻煩了。”

  多鐸想了想,也覺得孝莊的話有理,便也是一聲長嘆,側頭對那傳話的太監說了句:“宣吧。”

  “喳。”太監應了一聲,匆匆忙忙地離開了。

  孝莊握著順治的手,牽著他坐回到了那紅木龍椅上,又含笑轉頭,對多鐸他們說:“豫王爺是辦過和議的,就讓豫王爺留下。大家伙都退下去吧。”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然后一齊彎腰鞠躬,道了聲:“喳!”便都絡繹退了出去。

  “都撤下去,把元宵都撤下去。”孝莊這樣吩咐宮女們。于是大家一起動手,又紛紛將茶幾上的元宵都端走了。

  還有幾個宮女匆忙地在孝莊的面前掛起了珠簾。這珠簾是早就準備好的,雖然掛得有些倉促,倒也迅速。

  多鐸仍是有些心慌意亂,迎上兩步說:“太后,只怕明使是來者不善。咱們可得小心應付。”

  孝莊一笑,道:“所以我才把十五叔留了下來嘛。我一個婦道人家,許多事兒都不懂。皇上又小,大事還得十五叔你拿主意。”

  多鐸一呆,道:“就因為臣辦過和議?”

  “不止如此。”孝莊隔著珠簾笑著說:“還因為你是多爾袞的親弟弟,我知道,你不會不向著我和福臨。”

  多鐸聞言,心頭滾過一陣感動地暖流。他楞了半晌,才帶著哽咽地聲音說:“謝太后的厚愛!”

  “好了十五叔。”順治發話了:“既然太后信你,朕自然也信你。你快下去坐了吧,別當著明使的面兒抹眼淚。”

  “喳。”多鐸應了一聲,便胡亂地將眼淚一擦,坐了回去。

  他剛坐定,就聽殿外的太監一聲唱:“明使覲見!”

  孝莊和順治都坐正了身子,臉上一點笑容都不敢露。

  不一會兒,只見一個身穿紫色朝服地中年男子緩步而來。他邁步行至養心殿的正中,才將長袖一抖,鞠躬行禮,道:“臣大明禮部尚書黃宗羲,見過大清皇帝陛下、圣母皇太后、豫親王殿下。”

  多鐸冷著臉,道:“見了我大清皇帝,為何不跪?”

  黃宗羲笑道:“回豫親王的話。臣今日來,是代表了我大明朝廷。我大明乃是中華正宗、天下共主,絕非是偏狹一隅的屬國。依照禮法,該行此鞠躬禮。”

  黃宗羲回答得不卑不亢、有禮有節,多鐸也無話可說,只得重重地“哼”了一聲,不再說話了。

  孝莊微微一笑,道:“本宮聽說你們大明朝如今也是由齊王理政。不知貴使是代表了你們齊王,還是你們的皇帝?”

  孝莊這句話問得厲害,直戳要害。在這個兩難的選擇題里,黃宗羲怎么回答都會有紕漏。

  但他倒也不懼,從容答道:“齊王輔政,暫行大權。臣便是代表了這權柄而來。”

  黃宗羲四兩撥千斤,化解了孝莊的詰問。孝莊也微微點頭,暗自佩服黃宗羲的處變不驚,便又問:“那卻不知,貴使來京,所為何事?”

  黃宗羲答道:“臣之所來,自然是為了化解明清兩方的干戈。貴我兩國若可罷兵議和,當真是天下百姓之福。”

  “嗯。這倒是個正理。”孝莊說:“既然是議和,總得有條件。不知你們齊王的條件是什么?”

  黃宗羲不緊不慢,吐出了四個字:“五族共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