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二十二章 舊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除了前三名的狀元、探花、榜眼之外,另有七人獲得進士及第,十人獲得進士出身,還有十人獲得同進士出身。

  這些人當中不乏名士,諸如方以智和夏完淳。這二人都是才子,尤其是夏完淳。他亦不過是個十七八歲的少年,但文筆老辣,針砭時弊,字字珠璣。只是他的文章過于激進和大膽,徐楓在和柳如是商議之后便只是將他列為一甲第七名。

  隨著“恩科”和“考績”的結束,徐楓漸漸有了新一屆政府班子的人選構想。

  在六部當中,兵部和戶部分掌兵權和財權,是最為緊要的部門,尤其是在眼下這樣的時局。

  所以,這兩部尚書依然是由瞿式耜和張有譽來擔任。他們和徐楓的交往頗為密切,深得徐楓的信任。

  原本的吏部尚書被罷免,改換成了品行較為端正的李清。李清此人雖有降清劣跡,能力也不算突出,但在眼下倒也還是個可用之人。徐楓也比較信任他。

  工部尚書則由宋應星擔任。徐楓看重的自然是他在自然科學方面的才干,希望他能在這個位置上施展出自己的才華。

  其他兩部也有調動。禮部尚書由黃宗羲擔任;刑部尚書則換成了顧炎武。

  至于六科都給事中、督察院、翰林院、通政使司、國子監等機構大多也都是由舊日官員擔任。其中大理寺卿姚思孝因為人正直清正,又加封為文淵閣大學士。

  而姚思孝、黃宗羲、顧炎武、呂留良、宋應星等人全部入職內閣,除了正常的朝會以外,還得參加由徐楓主持的“內閣會議”。

  但此時正歷新歲,還有很多閣臣正在從桂林趕來的路上。因此朝會和內閣會議也就暫時擱置了。

  此次“恩科”讓徐楓收獲頗豐,除了拔擢了不少新的人才以外,還見到了冒辟疆和侯方域這兩位老熟人。

  于是他便急不可耐地約他們去錢謙益府上相見。

  自從南京陷落以來,錢府也許久沒有如此地人氣了。主人錢謙益陪著齊王徐楓坐在右側,冒辟疆和侯方域坐在對面。柳如是則與老管家去廚房里用古法煎茶。

  老友再度相見,恍如隔世,當然會有一番唏噓感嘆。

  當初冒辟疆和侯方域眼見朝廷奸佞當道,而滿清鐵騎勢如破竹,再加上董小宛和李香君的仙逝,讓他們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打擊,本已歸隱山野,不問政事了。

  可沒想到在徐楓和一干忠勇地文臣武將的共同努力之下,氣息奄奄地明朝居然老樹開新芽,重新煥發了生機。

  于是他二人和陳子龍經過一番商議,決定再度出山,為抗清大業做點事。

  冒辟疆和侯方域自然是寄希望于科舉。他們本是打算結伴去桂林的,但江南戰局的形勢忽然發生了變化。徐楓的第三次北伐開始了。所以他們也就從蘇州一路向南京而來,不曾想剛到南京就趕上了徐楓的“恩科”。

  而陳子龍就更加地有魄力了。他不是一個知兵的人,只憑著過往聽徐楓講過的游擊戰法的那點殘存記憶,便組織起了太湖游擊隊。

  此次奪取南京,陳子龍和鄭森配合,起到了關鍵的策應作用。不然的話,徐楓他們也不會如此從容地進城來。

  “沒有想到我當日的信口胡謅,子龍居然如此上心。真是讓人既慚愧又感動。”徐楓懷著悵然地心情說道。

  這時,眾人目光一側,只見柳如是托著茶盤緩步而來。她微微頷首,面沉似水。

  她雖不說話,但大家的對話她一定是聽見了的。于是這個話題便被暫時放下,誰都沒有接茬。

  柳如是分別給四人遞上了茶,強顏一笑,道:“這是我煎的棗花茶,諸位嘗嘗,可還好嗎?”

  侯方域捧起茶杯來輕呷了一口,只覺口齒留香,清新香甜,便點頭贊道:“河東君煎的茶果然與眾不同,頗為清香淡雅。”

  柳如是端起了茶盤來,掩住了自己的口鼻,笑著說:“朝宗過獎了,我也是第一次煎茶,手粗得很。”

  “嫂夫人得虧是第一次煎茶,若是煎得順手了,茶香濃郁難抑,害得我們流連忘返,那以后豈不是要常來叨擾了嗎?”

  冒辟疆一番話說完,眾人哄堂大笑了起來。

  柳如是倒也灑脫,笑著揚起了聲來:“來來來,你若是不來我可饒不過你。”說完便在一陣輕聲笑語中轉身離去了。

  冒辟疆見她走得遠了,才又是重重地一嘆,重新提起了前面的話題:“暮帆,若沒有你,只怕子龍和我們都只能終生在深山當中隱姓埋名了。你對我們來說,恩同再造呀!”

  侯方域淡淡地一笑,補充道:“何止是我們,對天下千千萬萬地百姓來說,都是恩同再造。”

  錢謙益也若有所思地點頭,喃喃道:“老朽也是一樣。”

  徐楓沉吟了半晌,才又問道:“子龍他在哪里?為什么不見他來南京?”

  “唉。子龍他可傷神得很吶。”冒辟疆揉了揉太陽穴,嘆息道:“眼下,滿洲韃子是走了。但魯王、唐王卻又覬覦大位。子龍的太湖游擊隊如今已移師燕子磯一帶,防著魯王呢。”

  提起魯王和唐王,徐楓也覺得有些煩惱,便也是輕聲一嘆,說了一句:“內閣的位子,我給子龍留著。”

  徐楓話音剛落,侯方域就發出一陣“呵呵呵”地笑。

  他輕呷了一口茶水,說:“只怕子龍是做管了乞丐懶做官。他與我和辟疆不同,心已不在朝堂了。”

  “那……”徐楓想了想,說:“我就讓他做個統兵將軍,去為咱們大明朝收復失土。”

  “暮帆。”許久未開腔地錢謙益說話了。但他考慮到自己降清的污點,這話說得也是小心翼翼:“我覺得,咱們還是先和北邊談款較為穩妥。連年征戰,百姓苦矣。”

  冒辟疆和侯方域對了下眼神,兩人的神采也頗為不同。侯方域本是想出言反駁的,但冒辟疆沖他微微搖頭,有阻止他多說話的意思。

  徐楓想了想,說:“我明白牧齋兄的意思。打起仗來,還是百姓受苦。可是,清廷濫發紙幣,整個長江以北已是民怨沸騰,大有遍地狼煙之勢。若咱們不能在此時發兵,日后清廷穩住了人心和后方經濟,再要打可就難了。”

  “打是怎么個打法,暮帆你有沒有章程?”發問的是冒辟疆。

  “自然是要先穩住咱們南直的人心。”徐楓輕呷了一口那桂花烏龍茶,道:“我派顧先生去和魯王談判,我要借他之手把糧食搶回來。”

  “魯王有主宰天下之心,他會聽暮帆的嗎?”冒辟疆頗為疑惑地問。

  徐楓輕輕地搖了搖頭,答道:“沒有萬全的把握。”

  說來也巧,就在他話聲剛落之時,只聽大廳外傳來一個聲音:“齊王!齊王!”

  眾人張目一瞧,只見是徐楓的貼身小太監快步跑了來。“齊王……有塘報!”他跑得氣喘吁吁,將塘報遞上時已是上氣不接下氣。

  徐楓一驚,接過塘報來問:“哪里來的?”

  “魯王那邊的。”小太監回答。

  眾人聞言都紛紛站了起來,頗為急切地望著徐楓和他手里的塘報。徐楓也急急地將那札子展開,一讀之下不禁是喜出望外。

  “張煌言、黃道周、王之仁、孫嘉績和方國安已將糧食從唐王那里搶了來。”徐楓邊讀邊說,語氣也越來越激動:“他們正走水路,向南京這邊來了!”

  眾人聞言無不喜笑顏開,彼此擊掌祝賀。柳如是也正巧踱步到大廳的屏風后面,聽聞此言也露出了欣慰地笑容。

  徐楓將塘報一合,自言自語似的說:“有了糧食,我們的長江大反攻就有底氣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