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353 逐步蛻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全炫茂是電視臺播音員出身,后來離開編制,轉職成為一名綜藝人,從“明星金鐘”的輔助主持人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發展到今天,憑借著不顧形象的自嘲和不按套路出牌的幽默,在綜藝領域站穩腳跟。

  現在已經漸漸開始擔任主持人的工作——“我獨自生活”就是他職業生涯最重要的一個轉折。

  今天,全炫茂受邀擔任李容夏新專輯媒體見面會的主持人,有些大材小用的意思,卻也能夠看出ONE娛樂的重視,單單憑借全炫茂的業內號召力就能夠吸引諸多視線了,而且確保媒體見面會肯定熱鬧。

  不過,全炫茂對于媒體見面會還是沒有那么熟悉,此時也微微有些意外,一不小心表情就透露出真心——

  這也是全炫茂的特點,足夠真實也愿意自黑。

  全炫茂意外的是,掌握見面會流程主動權的居然是李容夏,然后他才意識到,僅僅是拍照環節就已經進行了超過十分鐘,而且絲毫看不到記者們準備停歇的跡象,哪怕沒有撒嬌這件事,恐怕臉部肌肉也已經僵硬。

  “啊,表情是不是太兇惡了?因為我擔心自己主持人的工作可能就要飯碗不保了。”做出一個堪比鬼臉的表情之后,全炫茂不僅沒有掩飾,而且還主動自嘲地說道,稍稍愣了愣,然后就哧哧地笑了起來。

  對著李容夏打趣了一句之后,全炫茂就重新面向記者,舉起話筒組織現場秩序,宣布拍照環節的結束,要求工作人員整理舞臺,羅列兩張長桌并列成為一張發布臺,并且擺上話筒和礦泉水等等設備。

  “抱歉抱歉,業務不太熟練。”全炫茂是一個不拘小節的性格,大剌剌的模樣經常暴露出喜劇人的一面。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要求端莊嚴肅的播音員行業里,全炫茂是一個異類,轉職之后才真正找到了用武之地。

  此時,全炫茂就全然不介意李容夏掌控局面的動作,反而是主動上前再次表示道歉,“主持媒體見面會的機會不多,看著記者們瘋狂摁快門的動作,一時間就被嚇住了,津津有味地旁觀起來,忘記了自己的工作。”

  今天才是全炫茂和李容夏的第一次見面,但全炫茂自來熟的性格就已經打破僵局,熟稔的語氣全然沒有生疏。

  李容夏微微歪了歪頭,“所以,這是好事……吧?我也是第一次。”

  輕盈的打趣口吻,沒有鄭重其事地客套,而是跟著全炫茂的節奏走,這頓時就讓全炫茂輕松起來,“當然,當然!媒體見面會陣仗越大,新聞報道效果就越好,這次新專輯一定會大賣的。”

  “那全炫茂前輩準備買幾張呢?”李容夏打蛇隨棍上的一句玩笑讓全炫茂愣了愣,滴溜溜轉動的眼神非常慌張,遲疑地詢問了一句,“難道不是送給我的嗎?”

  李容夏表情也跟著認真起來,“難道是說好,今天的車馬費用專輯抵嗎?”

  此時全炫茂才意識到李容夏在開玩笑,認真回味一下,越想越好笑,然后就忍不住仰頭大笑起來,“容夏,哦,你真的不錯!真的真的不錯!以后應該多做做綜藝節目,你是綜藝節目的體質!”

  “好的,我一定會嘗試的。”李容夏依舊禮貌,但后半句話鋒一轉,“也許未來還能夠取代前輩的位置,在‘我獨自生活’固定呢。”

  全炫茂笑不出來,滿臉見鬼的表情看著李容夏。

  李容夏瞬間破功,燦爛地大笑起來。

  全炫茂也是哭笑不得,連連搖頭,“你這家伙,到底是從哪里冒出來的?”

  李容夏攤開雙手,“前輩,我好歹也已經出道三年了,如果還是像新人一樣什么都不懂,那就太無趣了。”

  比起出道時間來說,“Produce101”這樣二十四小時全面覆蓋錄制的真人秀,才是李容夏蛻變的真正原因。

  僅僅一年前“3.0”的宣傳期,李容夏站在鏡頭面前也還是有些拘謹,很難表現出自己私底下真實的模樣,對話、反應、交談等等或多或少都有些約束,鏡頭所帶來的壓迫感和局促感始終都是客觀存在的。

  “Produce101”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攝像機鏡頭終于強制性地讓李容夏適應“它們”的存在。

  一步一步地,生活的不同經歷將每個人打磨成為現在的模樣,量變累積到最后就能夠引發質變的發生——

  蛻變,也就到來。

  但是,全炫茂卻好像被捉弄多了,即使李容夏說真話,也依舊微微往后拉開距離,眼睛里寫滿了懷疑。

  “你確定只出道三年嗎?而不是三十年?”全炫茂表示自己需要全面戒備才行,不然就可能直接掉坑里了。

  李容夏輕輕頜首,“我覺得,上一輩子好像也出道過的樣子,加起來的話,應該是可以到三十年啦。”

  全炫茂不敢相信地看向李容夏——就連這個梗都能夠接得上?

  看著全炫茂見鬼般的表情,李容夏再次歡笑起來。

  清澈明朗的笑容,由內而外地釋放出一種溫暖的能量,讓李容夏的眉宇舒展開來,宛若陽春三月抽枝發芽的嫩綠,沐浴在金色陽光之下一點一點綻放,勃勃生機滿溢出來,不由自主就屏住呼吸注視。

  咔嚓!

  崔荷英條件反射地摁下快門,捕捉到那抹春風之中綻放的笑容,仿佛全場的光線都倒映在那雙眸子里。

  剎那,凝聚成為永恒。

  崔荷英自己非常非常喜歡這張照片,她喜歡李容夏身上那種溫暖的氣息,即使歷經滄桑,即使遍體鱗傷,依舊能夠在笑容與眼神里尋找到一股颯爽的少年氣質,擁有一種讓人相信夢想相信光芒的力量。

  盡管,后來的新聞稿并沒有使用,崔荷英自己還是單獨洗了出來,并且放大過塑,收藏在自己的家中。

  一直到多年后,為了一場慈善活動,崔荷英猶豫許久,她選擇這張照片捐贈,進行公開拍賣募捐善款。

  那時候,人們才第一次看到李容夏依舊青蔥的模樣,又重新想起了“4.0”這張深藏在記憶里面的專輯。后來,照片以兩億韓元的超高價格成交,成為那次慈善拍賣會的最高價格,然后又再次從公眾視線前消失。

  依稀間,人們恍惚記得,那場媒體見面會似乎非常有趣,不是記者的提問內容,而是李容夏的應對方式。

  好像,完成蛻變的李容夏終于展現出了巨星風采。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