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342 針鋒相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同樣都是101出身的練習生,不管是否愿意,標簽就將伴隨著他們很長一段時間,彼此的競爭與比較也就在所難免。

  更何況,從回歸時間的安排就可以看得出來,無論是勇敢兄弟,還是ONE娛樂,他們都絲毫沒有回避競爭的意思。

  八月第一周,金薩繆爾。

  八月第二周,WannaOne。

  八月第三周,李容夏。

  簡單明了,直截了當,這就是一個正面廝殺的火葬場,從實體專輯到數字音源的強強對決全面展開!

  于是,戰斗號角正式吹響!

  雖然一部分WannaOne的粉絲們依舊懷抱著“大家庭”的觀念,熱切期盼著再次看到練習生們的舞臺重逢,但是現在WannaOne已經作為一個團隊整體,不管是否愿意,他們都必須接受競爭已經開始的事實。

  事情,一步步慢慢升級。

  最開始,只是打擂。

  李容夏正式確定回歸日期的消息公布之后,競爭對決的硝煙味就已經在社交網絡平臺悄然彌漫開來。

  WannaOne的粉絲俱樂部叫做Wannable,意味著“什么都能夠做到”,他們第一時間就意識到了危機感——暫時撇開是否敵視李容夏的觀點不說,隨意兩位歌手發行專輯的時間撞期,競爭也同樣將開始。

  否則,偶像歌手們的回歸為什么需要看時間呢?互相打探頂級人氣歌手的回歸時間,然后巧妙地錯開,這已經是所有經紀公司都必須考量的一個重點,只有站在金字塔頂尖的歌手才不需要看他人眼色。

  這次,金薩繆爾、WannaOne、李容夏全部都是節目之后首次登場,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歌迷們,自然更加緊張。

  然后,Wannable就在各大社交網絡平臺開始強勢宣傳起來,每天組織兩波總攻活動,上午一波下午一波,集中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持續不斷地刷話題標簽,“WannaOne回歸”,讓話題進入熱搜榜,保證回歸熱度。

  試圖用這樣的方式,持續不斷地制造話題、吸引視線,每次總攻活動的爆發力都非常驚人,呈現出洗版的姿態;而每次總攻活動的結果也都非常喜人,話題標簽輕松進入熱搜榜,甚至每次都能夠登頂。

  但是,爆發力有余、續航力不足,每次總攻活動之后,話題標簽就立刻出榜,很難將新聞熱度穩定住。

  當然,這才是常態,畢竟社交網絡平臺的熱門話題總是在持續不斷變動的,而且涉足不同領域不同方面,娛樂話題僅僅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然而,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單純看WannaOne的話,熱度堪稱頂尖,就連準備發行組合活動最后一張專輯的少女時代都比不上;可是,橫向對比李容夏的話,作為國民組合的首張專輯,新聞熱點卻硬生生被壓了一頭,這就令人心氣不順了。

  于是,火藥味就這樣迸發出來了,拉踩之間就可以看到越來越多不雅詞匯。

  “WannaOne必勝!李容夏去死!”

  “打倒李容夏!”

  “號召所有Wannable不要購買李容夏的專輯!重申,不要購買!誰購買李容夏的專輯就被開除粉籍。”

  “李容夏為什么還要繼續出專輯?他就應該在臭水溝里發爛,誰想要聽他的專輯?難道他不是已經老爺爺了嗎?”

  “先是搶其他練習生資源,現在又搶WannaOne熱度。沒有出道成功,卻總是有著無數種作妖的辦法。”

  詛咒,粗口,鄙夷,貶低,歧視。

  負面言論開始漫漫滋生,即使繁星克制無視,拒絕和瘋狗撕咬,但事情還是越演越烈,很快就失去了控制。

  “李容夏就是一個恬不知恥的小人,故意跟在WannaOne后面發專輯,擺明就是想要蹭熱度,死皮賴臉地扒拉上來,如同骯臟惡心的狗皮膏藥一樣,怎么甩都甩不掉。癡心妄想地沾我們的光,讓專輯多賣兩張;但是,垃圾就是垃圾,專輯白送都沒有人要,怎么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什么德行,然后撞墻自殺。”

  上述片段,截取自一篇充斥著惡毒和丑陋的聲討文字,骯臟詞匯充斥全文,不堪入目,即使脫水之后也依舊令人觸目驚心。

  這篇文字在社交網絡之上傳播開來,很快就沒有人知道文章的源頭——盡管有人傳聞是樸志訓粉絲的惡意挑釁,但傳播速度太快太廣,而且事情的發展轉眼就偏離了軌道,也就沒有人再繼續追究最初源頭。

  唯一能夠肯定的是,顯然這位用戶非常非常不喜歡李容夏。

  如果僅僅只是一篇文章,那么“傷害”終究有限,但更糟糕的地方就在于,Wannable內部也已經失去了理智。

  雖然小部分Wannable竭力澄清,發布那篇文章的用戶絕對不是粉絲群體的一員,他們需要徹底劃清界限,一個人的言論不能代表整個群體的觀點;但是更多Wannable卻迫不及待地高舉大旗發起進攻。

  不僅廣泛轉發討論這篇文章,而且還附加自己的觀點——有過之無不及的咒罵與羞辱,事情轉眼就脫離了軌道。

  文章廣泛流傳開來之后,始終保持理智并且保持禮貌的繁星們終于忍無可忍,盡管他們試圖表現得更加理智也更加清醒,避免自己的行為為李容夏抹黑,但面對咄咄逼人的對手,壓抑許久的怒火再也無法控制,然后就這樣全面釋放。

  從就事論事到潑婦罵街再到人身攻擊,事情一步一步滑向失控邊緣,那一小部分艱難保持理智的粉絲們也已經無法扭轉局面,聲嘶力竭地發出“保持冷靜”的呼吁,卻轉眼就被淹沒在鋪天蓋地的罵聲之中。

  一場罵戰,就在網絡之上浩浩蕩蕩地展開,遍布社交網絡以及論壇、公告板的角角落落。

  如果罵戰僅僅只是局限于網絡之上的話,那么烏煙瘴氣的喧鬧只是局限于網絡海洋的一個小小角落,罵戰主力也應該都是學生們,而對于那些不關心娛樂圈、沒有陷入社交網絡的職場人來說并沒有影響——

  至少,他們社交網絡平臺的時間線上,看不到那些熙熙攘攘的罵聲,哪怕只是偶爾耳聞也難以想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又到底發展到什么程度。

  然而,荷爾蒙上頭的年輕人們稍稍一沖動,就可能做出自己都沒有預料到的舉動,然后事情就再次失去控制,如同脫軌列車一般狂奔向一場災難,卻無法剎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