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436章 賺點外快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康秀兒的提醒,立即讓康泰有了興致:“我在學堂的同窗說,那個姓連的女人……”

  康豪正把一勺粥喂給女兒,聽到康泰的稱呼,不由得咳了一聲,以做提醒。

  他對自家三弟頗有期待,一個男孩子,言語刻薄可不是什么好習慣。

  康泰略作收斂,順便改了稱呼,“嗯,是連氏開的馨藝點心屋,就是那兩個生意很好的點心鋪子。”

  “點心鋪子?怎么了?”康秀兒連忙追問。

  她剛才只是為了緩解康泰的尷尬,但引出的這個話題,所起的作用遠遠不止能緩解尷尬。康泰的這消息,絕對能讓康家人放下所有事情去關注。

  康父康母果然都停了筷子,目光灼灼的看著他家老兒子,等待下文。

  康泰沒辜負大家的期望,眉飛色舞的一通講說,直把他自己說了個暢快淋漓。

  康家另幾人卻是聽得目瞪口呆。

  “不會吧,那么掙錢的買賣。”康秀兒很不相信。她家之前經營過點心鋪子,生意好的不要不要的。

  但和通州這兩個點心屋相比,易水縣經營的那些點心,無論種類還是味道,都差得很遠。

  可以說,經營那樣的精致點心,想不賺錢都難。

  康母和康秀兒是同樣想法,“是啊,放著大把的銀子不賺,她居然能把兩個鋪子都關了?”她怎么就那么不信呢?

  連氏給通州的點心鋪子,起了那樣一個拗口的名字。除了點心更加精致、更加美味之外,價格也絕非易水縣的點心可比。

  康家好歹也做了一段時間點心,自然知道成本幾何、獲利多少。

  這種暴利生意,任誰也舍不得關掉。

  康父雖然沒說話,卻也嗯了兩聲,用懷疑的目光看著康泰,很不相信。

  康泰急了,差點就要賭咒發誓,“真的,我一點兒沒瞎說。這事兒不單是我們幾個同窗議論,今日放學路上,聽到幾個大人也在說這事兒,他們也都驚訝。”

  康父康母和康秀兒都看向康豪,街上的人都在議論的事情,身處衙門的康豪居然不知道?

  康豪穩穩的用小勺盛粥,喂女兒吃的時候,還會張著嘴,發出“啊”“啊”的聲音,給女兒做示范。

  “阿豪,你知道這事兒不?”康母問道。

  康豪抬頭:“知道啊,那兩個鋪子昨日賣光了點心,沒做第二天的準備。聽說已經給點心師傅和伙計結了工錢,今早也沒再開門。”

  康母驚訝的嘴都合不上了,過了好一陣,才問道:“你怎么不早些告訴我們?”

  康豪繼續給女兒喂粥,一邊說道:“提這些干什么?人家鋪子無論好賴,都和咱沒關系。”

  和離之后,康豪對連巧珍一直就是這個態度,康母還真不好說什么。尤其是康母做主,給康豪娶了這么個媳婦,心下本就歉疚,更沒話可說。

  不能說康豪,但她能說連巧珍啊。

  “這么賺錢的生意,連氏說關就關了,她一定是攤上大事、或是得罪了了不得的人,所以不敢在通州呆了吧?”康母猜測。

  康豪看了他娘一眼:猜的挺準,可以加分。

  康父則遲疑著,說道:“也許人家在慶州的酒樓更賺錢,這邊忙不過來,索性就不做了。”

  “切!”康母非常不贊同,“做不過來可以把生意賣掉啊,她那生意,若是連方子一起轉讓,絕對值一大筆銀子。”

  末了還征求康豪的意見:“是吧,阿豪。”

  康豪點頭,索性直言道:“我也覺著娘說的沒錯,連氏這么著急關鋪子,應該是發生了不好的事情,說不定慶州的酒樓也有波及。”

  他見康母亢奮起來,看那樣子,似乎立即就要趕著出門,和所有熟悉、不熟悉的人分享這個消息。

  這可不行,連巧珍在很多小事上非常精明。若是讓她知道康家傳出這種話,說不定能猜到陳婆婆和他見過面,追問之下,少不得知道些什么,沒得把人家婆婆害了。

  他連忙說道:“我是猜的,做不得準。再說,即使真是這么回事,這種消息也不該由咱家人往外說,咱家可沒那么刻薄性情的人。”

  怕康母不在意,康豪特意提醒了一句:“阿泰年紀還小,不要帶偏了他的性子。”

  康母愣了愣,隨即明白康豪的意思。他家這么費力的供兒子讀書,自然希望他能有出息。不值得因幾句口舌,讓自家有了刻薄名聲,進而影響了兒子。

  “哦。”康母悻悻然咬下一塊餑餑,一邊嚼著,一邊思量著什么。

  咽下餑餑,也遲疑了好一陣,她試探著說道,“若連氏離開通州,咱家能不能……”

  康豪沒等她把話說完,就接口道:“不能。”

  康母嘆了口氣,開始安心吃飯。

  他家有點心手藝,其實是能開一間點心鋪子的。點心種類的確會少一些,但他們不打算做通州第一,能賺些糊口的銀子就夠了。

  奈何她家阿豪不答應,不愿沾連氏的東西。

  康豪看到他娘這樣,于心不忍,耐心解釋道:“連氏的兩個鋪子,用了好幾個點心師傅。人家是有正經點心手藝的,就算連氏把著一些輔料的配比,但他們做了這么長時間,總會有點心得。

  “只咱家在易水縣的那幾樣點心,根本和人家拼不起。最后落個雞飛蛋打的結果,咱家更是承擔不起。”

  這話說的,讓康母吃飯更安心了,她家可沒銀子往里面賠。

  事實正如康豪所說。

  連巧珍只能在通州待兩天,兩天時間轉租兩個鋪子,賣她那個院子,都賠本了。

  但她等不起啊,趁著慶州的消息還沒傳過來,只要能出手就不錯了。否則,消息傳來,被人拿到短處,刻意壓價,她連這點銀子都收不回來。

  她這邊收攏了銀子,帶著一眾仆從登船返回原籍。

  另一邊的兩個點心鋪子卻不再關張,門頭的牌匾取下,換了個名字,再換個東家,然后就是原班的點心師傅和幫廚,連重新裝修都省了,直接開門經營。

  大的那個鋪子不提,小的那個店,是之前吳掌柜,這次做了東家,也是雇了廚房的原班人馬。

  至于點心種類,除了面包,其他樣式的都有,而且相似度極高。

  袁冬初身在慶州,一邊和卓靜蘭排布慶州境接下來的分號、做吳家加盟店的培訓事務,一邊還抽空給潘再水捎了封信,慫恿潘再水賺點外快。

  潘再水看著信件內容,心下是狐疑的:這銀子,能賺到嗎?

  接著往下看,袁冬初寫著:

  能不能試出來,得看那兩家的本事和運氣。但自家只說幾句話,都不用有什么本事,只看運氣便好。

  成了,咱拿大把的銀子。不成,咱也不虧什么。

  何樂而不為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