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81章 朝廷的重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看著朝廷公文中對誠運投遞的態度,顧林差點兒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怎么會這樣?

  其實,皇帝還是很看重他的,京城官員并非只帶來一份朝廷議定的公文,另外還有一份書信,是皇帝親筆寫給他的。

  信中,皇帝首先肯定了他對天下安定的掛懷,然后簡單解釋了投遞行能給予百姓的便利,還有信息流通對南北商貿的重要作用。

  最后,皇帝很貼心的關心了他的家事,叮囑他不必因投遞行的去留,造成他們父子關系不和。

  這話說的,特么皇帝越來越不直爽了啊!

  顧林不是沒腦子的人,據他猜測,皇帝大概從他的書信中看出,他和顧天成父子兩人的關系已經無法調和。

  所以才敢讓誠運投遞繼續經營。

  誠運投遞那個女子,嗯,就是袁冬初,她應該沒有虛言。

  信息流通大概對貿易繁榮真有作用。于是,皇帝和一干大臣商量之后,認為誠運投遞絕無可能和他同流合污,得出可以繼續經營的結論。

  這中間起關鍵作用的人,顧林第一個便想到了姜知幾。

  姜成華僅憑顧天成的一個口信,就能從京城趕來通州,可見他們關系匪淺。

  如果顧天成指使姜成華求助姜知幾。

  而姜知幾確定投遞業于商貿發展有益,更能扶持一個能和他為敵的民間勢力。

  結果那還用說?姜知幾一定會盡心竭力的玉成此事。

  顧林暗嘆一聲,顧天成那個混賬搞出來的事端,被和他敵對的官員利用了一個徹底。

  他還沒想到漕運這么重要的事情,但京城有了這樣的態度,誠運投遞的經營阻力定然大大減小。

  顧天成的河運行,一定會順勢崛起。大河那么多貨運船只,或者真就被他整合,經營出一個龐大的團隊。

  顧林只要想想那個結果,就覺得莫名窩囊。

  顧天成如今什么都沒有,就敢對他這個老子表示滿心滿眼的不遜。若他能整合河道運輸,可想而知,他會囂張成什么樣子?!

  再想將軍府他那幾個兒子,沒一個比得上顧天成。

  日后他再見到劉氏,顏面何存?!

  還有京城的眾多權貴,被他舍棄的兒子如此出息,最終卻是這樣一個結果。怕是他多年征戰的赫赫威名,也將大打折扣。

  但顧林很無力,這是皇帝的意思。

  治理天下和征戰沙場不一樣。和敵人對陣,只需用盡手段,把敵方置于死地就行。

  但天下平定之后的治理,卻要通過各種調停、各種計較,達到讓天下安定、百姓安寧的目的。

  戰事結束之后,顧林一直在適應自己的新角色。原本他適應的很好,第一武將、皇帝近臣的地位極為穩固。

  但改名為顧天成的兒子,便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第二次來通州的一行人,為首之人名叫錢瑞宣,在戶部任郎中一職,給顧林送信只是順道。

  他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府衙,了解誠運投遞的運作情況。

  畢竟,若不是查到幾個前朝逃犯,顧大將軍的嶺倉巡視早就該結束,前往下一站了。

  人犯已經順利交接,有京城兵馬押解回京,顧林既然已經交差,那么他是否還在嶺倉都不一定。

  但現在,顧林既然沒走,錢瑞宣便把他順帶的任務完成了。

  在外人面前,顧林一向能沉得住氣。

  他神色沒什么變化,依然從容鎮定,氣場十足。但看過公文,再看皇帝的書信,用的時間著實長了點。

  錢瑞宣在一旁默默的陪著,他很理解顧林的心情。

  這之前的很多年,顧大將軍都是無往而不利。這時,卻是一個跟頭狠狠栽在自己兒子手里,而且還是被他舍棄的兒子,心情必然不會好。

  拜別顧林,往通州府衙公干,再接觸到誠運投遞時,虛榮心對顧大將軍便多了幾分同情。

  堂堂兵馬大將軍,心懷忐忑的留在嶺倉大營,等候京城的消息。結果被兒子搞到灰頭土臉,心情寥落的帶著親兵衛隊趕赴下一站。

  而造成這一狀況的顧林的兒子,他視察投遞行時,這小子早在前朝逃犯抓捕之后,便毫無壓力的離開了,據說去拓展上游的投遞線路了。

  這家伙,簡直一點兒當兒子的自覺都沒有嘛!

  錢瑞宣的視察結果和幾位重臣希望的一樣,誠運投遞的每一項投遞物品、包括信件,都有據可查。

  寄件人、收件人,攬收人員、投遞人員都記錄在案。

  投遞行的人員管理也很周詳,在冊人員、以及曾經雇傭的,無論辭工人員、還是辭退人員,誠運都有記載。

  因視察需要真實性,所以京城官員和府衙的陪同人員來的很突然。

  好在誠運投遞從一開始籌辦,管理上就比較規矩。

  前段時間因包裹激增,有一段時間的忙亂,之后便走上正軌。

  現在的投遞行雖略顯狹小,但每個工序都有各自的位置,每個人也都各司其職。

  投遞行的運作井井有條。

  通州總號連著兩天接待視察官員,對投遞行的正常營業頗有影響。

  但另一方面,這次視察不是什么壞事。

  袁冬初和潘再水等人明顯感覺到,不論京城的幾位大人,還是府衙的陪同官員,對誠運的態度都很和善。

  尤其是府衙那幾位,完全沒有一貫的頤指氣使,看著就是一心為民的百姓父母官,很體諒投遞行經營的辛苦。

  兩天的忙碌,終于把官員們應付走,天色已經不早。

  袁冬初等人坐回堂屋,心情都是一松。

  張二柱先吁了口氣,才說道:“咱們投遞行,能繼續做下去了吧?”

  潘再水頗為得意:“那當然!別看這幾日咱們提著心的應酬各位大人,但左右鄰里看咱們的眼神都不一樣了,很敬畏呢。”

  袁冬初笑而不語。

  這次的陣仗真的挺大。

  估計除了查封,別的任何一家買賣都沒有過這種待遇。更重要的是,這次視察以京城幾位官員為主。

  這說明什么?

  說明朝廷非常重視誠運投遞。

  這次之后,誠運投遞只要沒有大的疏漏,各地衙門和衙役之類的人,應該沒人敢隨便刁難。

  以后的生意好做了。

  幾人正說著話,外面姜成華兩人到了。

  人還沒進來,陳子更的聲音就傳了進來:“終于走了啊!”

  這兩人得知顧林離開嶺倉大營,早兩天就想來報信了。

  結果錢瑞宣前腳從嶺倉大營出來,后腳就和府衙的人坐鎮通州總號,害得兩個人遠遠地就躲開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