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八十一章 軍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整個大軍的位置,此時位于宣府鎮偏西的官道上。軍營中篝火點點。初夏的晚風習習。

  張昭帶著長隨張泰平和劉二狗,跟著信使往大軍主帳而去。

  此次保國公朱暉率4萬精銳增援三邊,所率諸部并沒有縮成一團行軍,而是分前后三批,依次行軍。

  這是大軍行進的客觀規律造成的。想想看,四萬大軍人吃馬嚼,沿途的糧食、水源如何保證供應?全部都會吃光、喝光。路上就算有石頭,幾萬腳下去,估計也該差不多粉碎。

  而且,官道的寬度無法讓軍隊展開隊形行軍,必須排成隊列才得以通過。

  這些因素都會限制行軍。

  保國公朱暉作為宿將,這點本事還是有的。充作前鋒的奮武營一萬人已經先行開拔。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并為后續部隊準備糧草、飲水等。

  保國公率中軍主力而行。輜重部隊在最后。張昭的新軍衛是跟在中軍行動。

  行軍路徑在第一次作戰會議時朱暉就吩咐下來。大軍沿九邊重鎮而行,迅速向西。路過的重鎮分別是:宣府、大同、太原、榆林、固原、寧夏。

  在軍營中一路走來,壕溝、鹿角、拒馬、望樓等等野外宿營設施齊全。一派宿將風范。保國公能“糊弄”住很多人,還是有點東西的。

  張昭一身青衫直裰,身上沒有帶任何武器。徑直進中軍大帳中。他學的是主席的做派:平身不帶一把槍,打遍天下無敵手。

  張泰平和劉二狗在外面等著。

  中軍大帳中,除奮武營都督周豫外,其余四個營的都督都已經在帳中的沙盤前。這次援軍的組織架構就是五個團營,外加張昭一個新軍衛。

  監軍苗逵亦在大帳中,他坐在官帽椅中喝茶。

  保國公長身美髯,穿著鎧甲在沙盤上首的位置,頗具威嚴。聽的張昭向他見禮,微微點頭算是回應。輕輕的點一下沙盤。四名都督都紛紛坐回去。

  張昭敬陪末席。十二團營的都督,是正一品的武將。這個職位很多都是以侯爵、伯爵來充任。張昭這個衛指揮使才只是正三品。

  保國公道:“固原的史總督又發來急報,套虜入侵韋州、環縣等地,搶掠軍民。本官決定加快行軍速度,已經急令奮武營在二十日內趕到太原鎮。中軍亦要在二十五之內抵達太原鎮。

  你們回去后向各都指揮將軍令轉達到。逾期不到者,休怪本官不講情面。張昭,你的新軍衛基本都是步卒,而且你還在沿途募兵,新軍衛跟隨后軍行動。你在一個月之內要到太原鎮!”

  “末將等尊令!”

  朱暉道:“都下去早點休息吧。”

  苗逵看了張昭一眼,慢悠悠的走出去大帳。都說保國公和張昭不和。這幾日保國公表現的很好啊!現在還主動照顧張昭募兵,將其留在后勤部隊行動。嘿嘿!

  都督張安落后一步,在中軍大帳中等一會,見人都走光。悄悄的笑道:“大帥,怎么把新軍衛留在后面,照我說,新軍衛如此精銳,應當為先鋒嘛!”

  張安是朱暉的老部下。四月初一會操時,他的大佬可是被張昭狠狠的落了面子。

  朱暉知道這話是什么意思,還是板著臉,神情沒什么變化,緩緩的道:“急什么?”

  張安哈哈一笑,“卑職明白。”告辭離開。

張昭回營后,召集新軍衛百戶及以上的軍官們在他的帳中議事  ,傳達保國公朱暉的軍令。

  在新軍衛中的監軍張雄亦得到通知,他約三十來歲,方臉小眼,客氣的和張昭見禮后,笑呵呵的坐在一旁,看著龐大郎、王武等人進來,盡量不顯得礙事。

  別的太監出宮當監軍,那是相當囂張的。軍中的總兵、都督都是捧著他們,該給的好處一定會給到位。為的不就是在監軍的密報中在御前說幾句好話嗎?

  但是,張昭的新軍衛地位特殊。他來之前,陳公公就已經叮囑過。此行,以鍍金為主,不要生事。真鬧起來,張昭在御前比他們這些個內侍更有份量。

  張昭將行軍地圖攤開在長案上,看著自己麾下的將校們:王武、龐大郎,吳臣、馮無忌、孫啟棟、許澴偉等八個百戶。外加劉二狗、林文寧、陳康,新加入的騎兵連百戶韓瓚。

  “保國公要求我們新軍衛綴后,和輜重營一起行軍。在一個月內抵達太原鎮。所以,趁著這段時間,我們的征兵工作必須得加快!”

  張泰平看看上首角落坐著的太監,感覺膈應的慌。少爺這是在說保國公回頭要坑新軍衛,所以我們得盡快加強實力!但沒法明著說出來。多個太監,議事都不痛快!

  張昭哪里知道自己長隨的內心戲,繼續道:“我們的目標是在抵達榆林鎮時,新軍衛要組建成27個燧發槍兵連,一個騎兵連。另有輔兵連若干。”

  保國公說要加快速度,張昭根本就懶得信。如王守仁所判斷的,他認為保國公大概率會避戰!十萬蒙古騎兵,他率領幾萬步騎,敢上去拼?

標記書簽返回封面,按空格鍵滾動一屏,按  坑,他出發前就在朱厚照那里埋下。就等著保國公跳進去。

  很顯然,在離京城比較近時,至少在大同府之前,保國公得做個態度,等到榆林鎮那是天高皇帝遠,想要拖延行軍速度,什么理由找不到?

  這對于新軍衛而言是好事。趁著在上戰場的這段間隙時間,預估有三個月,他要將新軍衛的士卒補充到位,并進行訓練。

  新加入的韓瓚坐在最末尾,腦子有點發蒙。張相公這是算的什么數,什么叫做36個連?到底是多少人?

  張昭安排道:“現在,廢掉左右營的編制。升龐大郎、王武為千戶。你們各自下轄原來的四個連。等新兵到位后,再進行擴編。屆時分別下轄9個連。”

  按照三三制的原則,一個營下轄三個連,一個團下轄三個營。他實際上是把千戶作為團級單位。新軍衛的目標是擴充為三個團,即一個師的編制。

  當然,新軍衛滿員的名額是5600人。一個連是140人,一個師27個連才3780人。

  所以,還有其他輔助兵種。新軍衛這里要有偵察連,警衛連,工兵營,新兵營,后勤營等。

  “是,相公!”

  龐大郎和王武兩人起身敬禮。

  張昭對他的兩名干將點點頭,做個手勢讓他們坐下,再道:“征兵工作,需要我們剩下的人來抓緊時間完成。老林,你什么想法?”

  戰兵就是要保持戰斗力。征兵自然要由后勤部門來做工作。

  林文寧苦笑一聲,道:“相公,咱們路過的大小城鎮不少,人煙稠密。但本地百姓對咱們不熟悉,誰敢跟咱們新軍衛走啊?這事有點難啊。”

  他說的是明朝的一個痼疾。

  明朝的軍隊,很奇葩的有“客軍”制度。客軍在別處行軍和土匪好不了多少。府縣的文官,基本都是拒絕他們進城休息。本地百姓不信任他們,這還怎么募兵?

  新軍衛的要求可是招募良家子,而不是招募土匪、流寇入伍。

標記書簽返回封面,按空格鍵滾動一屏,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