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場轉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一場春雨浸潤著南口村。早飯后,李婉兒在房間里看著氤氳的雨霧飄蕩在天地間。

  昨天傍晚里的“交鋒”已經過去,想著給拿到銀庫里的那一千兩銀子有點恍惚如夢的感覺。

  這樣就簡單的白賺一千兩銀子?家里的酒廠天天忙到連軸轉,三班倒,一個月也才進賬七八兩銀子啊!這錢來的太容易。

  一千兩銀子的購買力很嚇人的。二哥早在信里說好,這銀子用來辦她和二哥的婚禮。她得好好想想怎么花呢。她大哥前些時日還專門來了南口村見她,說了婚禮那天會來。

  當然,要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燒制玻璃的配方價值連城,就這么“交給”壽齡侯府,其實又虧的慌。她真是不懂二哥為何要故意這么做?

  “方姐姐,你說二哥這是為什么呀?”李婉兒在梨花木大案面前,鋪開白紙,提起狼毫準備寫臨摹“顏真卿”的字貼。

  張府的正房大院,東西廂房和寬敞的正房是連通的。李婉兒住在東廂房,方小娘子住在廂房。兩人的慣例是早上在正房的花廳里吃飯,然后去管事處。

  李婉兒今天沒去管事處,而是略作休息。信,昨晚就寫了。今天早上有人送到張昭哪里。所以,早飯后李婉兒回來練字。這是她每日的功課之一。

  方小娘子則是陪著她。她倒沒有舞文弄墨,而是拿著本閑書在山水畫下的木椅中看著。手邊有一碗清茶,茶香裊裊。配著她嫻靜、明秀的容顏,頗具古韻。

  方小娘子放下書,細聲道:“這我哪里知道?他有他的道理。我們在南口村這里按照他的吩咐做便是。壽齡侯府大概還以為他們占了便宜。但是,他們怕是不知道這是我們故意放給他們的。婉兒,這件事的戰場已經不在南口村中,而是轉移到京城那邊。”說著話,走過來看婉兒練字。

  李婉兒輕輕的點頭,“嗯。”手里的狼毫筆鋒微微一頓。她關心著局勢的發展。

  雖然二哥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但她其實知道,那是二哥在深夜里反復思考、推敲后的表象而已。

  聽吳叔說,壽齡侯在京城中兇名赫赫。而且,他是當今皇后的弟弟,把天捅個窟窿都不會下獄。二哥怎么戰勝他呢?

  二月二十六日的中午,南口村里的情況,吳春時親自送到張昭這里來。

  張昭正準備帶著十名親隨進宮中見弘治皇帝。燧發槍已經打造完成。前幾日姜承業手里的那只火銃就是火器作坊打造的。

  制造火器的工匠在正月份就來到新軍千戶所,兩個月的時間,打造新的火繩槍都不是難事!只是,張昭一開始就沒打算制造火繩槍,而是讓工匠們打造燧發槍的零件。

  火器零配件的標準化,是火器作坊中執行的第一條規定。當然,進行不是很順利。張昭這個千戶,在二十個火器工匠面前沒什么威信可言。這些大內的工匠們在火器制造的技術上并不相信張昭。

  直到二月初四的晚上,張昭在軍中夜議后,讓林文寧把燧發槍的圖紙發下去,這幫工匠才老實起來。畢竟,使用燧石點火的創意足夠讓這些“行家”震驚。

  時至今日,張昭已經順利的打造出二十幾支合格的燧發槍。昨天他就去宮中求見給弘治皇帝。剛剛弘治皇帝派人來通知,準備在宮中見他,叫他帶上燧發槍。

  春天的中午,暖風習習。路邊的楊柳依依。張昭在馬邊,提筆給婉兒寫回信,拿行書飛快的寫完,交給吳春時,贊揚道:“老吳,辛苦你了。這件事就等我的好消息。二鍋頭那邊的競爭,你按照我之前交待的策略辦。不要著急。”

  吳春時四十多歲的年紀,常年在地里勞動,看起來頗顯蒼老,臉上皺褶很多。這幾個月身為張府的管家,開始慢慢的養著,略顯白了些。笑呵呵的道:“少爺,這辛苦什么?我懂。你放心,不會叫張記商行占了便宜去。”

  壽齡侯府的商業馬家號叫做“張記”。經營京中一切能賺錢的生意。不管是否合法。反正只要弘治皇帝沒親口禁止,他們家都做。

  吳春時心里其實想提醒自家少爺的。二鍋頭的生意受到壽齡侯府競爭的影響,采取的是保證現金流,而不擴產的策略。張家蒸蒸日上的勢頭停止。

  可是,這“二鍋頭”生意是家里除開土地唯一的來源,還有那么多人要養啊。斷然是不能出差錯的。

  但是,少爺交代下來,他還說什么呢?照做就是!老吳很早就是張昭的“粉絲”,對張昭的能力深信不疑!

  吳春時說完,瞪馬背上的二兒子吳臣一眼,道:“好好做事,別給少爺丟臉。”

  吳臣一陣苦笑,回答道:“爹,我知道。”其實,看著父親的變化,他如何不感激張昭呢?

  而他曾經很“愚蠢”的拒絕當張昭的長隨,只因為他認為在盧溝巡檢司當兵中更有前途。然而,時易世變啊!張昭魚躍龍門,先中秀才,后為千戶。

  他在父親的召喚下,離開巡檢司,補充到新軍千戶所中當兵。而張昭的親隨,在軍中都是什么官職啊?龐大郎,副千戶(從五品)。陳康,鎮撫(從六品)。

  就連張泰平那半大的小子,也是軍中的文書,受人重視。營中誰見著不笑著叫一聲“張小哥”。只有南口村里出來的才會叫他的小名“平安”。

  所以,他心里后悔啊。只能在軍中悶頭練兵。這次張少爺要帶人去宮中演示排槍戰術,他麾下的十名精銳士卒被挑選中。

  張昭笑笑,并不阻攔吳春時訓兒子,翻身上馬,“老吳,你回去的路上注意。嗯,我們走!”帶著軍中的士卒,打馬前往皇宮中。

  吳春時目送張昭等人卷起塵土,消失在大道中。心中感慨萬分。去見皇帝啊!少爺如今是青云直上,天高任鳥飛。

  張昭帶著麾下的士卒進城。先讓他們等在東安門外,他進皇城,再穿過東華門,往北到乾清宮中求見弘治皇帝。被告知,皇帝在玄武門后的萬歲山下的校場中等著他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