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百六十二章:新年大宴(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楊榮守在承天門的大門外,送走一位又一位內閣閣臣、各部堂官后,有些疲憊的伸了記攔腰,扭回頭看著身后小吏捧著的一大堆會議紀要,苦笑的搖起了頭。

  大家伙是放假了,他這位通政司的左通政,工作才剛剛開始。

  “走吧,回衙。”

  新年的講稿、一大堆政策上的公文、邸報和求是報兩報的版報書寫,哪一項都不是小工程,勞心費力,都得他這個通政來拿主意。

  雖然不用他親筆潤辭來寫,但審閱的工作他得盯著,哪里寫的好哪里寫的不好,他得提出意見好讓下面的官員來修改,不能馬虎的一股腦就過,尤其是兩報。

  一個詞甚至一個字沒用恰當,帶來的麻煩都不小。

  走進通政司的署衙,楊榮草草吃完一頓簡餐后便徑直走進自己的書臥,往一張躺椅上一躺,順便蓋上一層薄薄的真絲被,屋里燒著木炭,溫度適宜,剛好適合午睡。

  搖搖晃晃了幾下,楊榮眼瞅著就要應約跟周公殺上幾局對弈,門外卻響起了一道令人生厭的呼喚。

  “大人,大人。”

  楊榮睜開了眼,眉頭微皺,口吻很是惡劣的問道:“何事。”

  門外小吏的聲音繼續響起。

  “鳳陽來的信,鳳陽知府朱志垣請年假回京。”

  朱志垣?

  楊榮騰一下就蹦了起來,兩步走到門檻處拉開房門,一把搶過奏疏:“你去忙吧。”

  說罷便將門關上。

  下面人不知,楊榮哪有不知道的道理。

  什么朱志垣,就是大皇子啊。

  打開寫了假辭的奏疏,楊榮這神情就糾結了起來。

  朱文奎要是想回京來過年,用的著跟通政司請假嗎?

  通政司什么時候都有權力管到嫡皇長子的腦袋上了。

  楊榮蹙著眉頭想了半天,才算恍然大悟。

  雖然建文朝沒有明文說皇子不允許與外廷走的太近,但畢竟這是千古避諱,在東宮未定之前,外廷沒有哪個傻子敢硬著頭皮跟某一位皇子走太近。

  下注太早,錯了可是死路一條。

  新年大宴,鳳陽知府作為京官,是可以參加的,但朱文奎的身份又限制了他的參加。

  而現在,朱文奎以鳳陽知府朱志垣的名義請假回京,同樣可以用這個名義參加新年大宴,這事說到朱允炆御前,那也沒有毛病。

  通政司批了假,就相當于默許朱文奎參加新年宴,不批假,朱文奎就只能以皇子的身份回京,同理就不能參加新年宴。

  “真是一步好棋啊。”

  楊榮負手來回踱步起來,現在的他是一點困意全無。

  批不批假的權力在通政司,但楊榮這心里實在是沒底,畢竟這種事牽扯太深,楊榮自覺自己看不透這風向,猶豫再三后拉開房門,邁步而出。

  “大人要去哪?”

  門外的小吏問了一句:“職下好去安排門房被轎。”

  “不用,走兩步消消食。”

  楊榮留下這么一句:“什么事等本官回來再說,本官現在有些事需要去見楊閣老。”

  這么大的事,還是讓楊士奇來拿主意吧。

  楊榮想的明白,他是通政司的左通政,大小事務主動向內閣首輔靠近那是天經地義。

  出了承天門往楊士奇的官邸并不遠,楊榮走了能有一刻鐘也就到了。

  “本官通政司左通政楊榮,有要緊事求見閣老。”

  給門房遞了話,小廝自然是滿臉帶笑:“大人不嫌棄的話,先在門房歇歇腳,容小的去請示一下,畢竟閣老有午睡的習慣。”

  “自然自然。”

  榮忙不迭的應聲:“若是閣老睡下了,本官就在這候著,不敢叨擾。”

  話說的客氣,但小廝走了沒多久就折了回來邀請道。

  “大人請,閣老醒了,在書房等您。”

  楊榮頓覺面上有光,跟在小廝后面走起路來都是虎虎生風。

  倆人一路穿廊過戶,前后幾進的院子風景各不相同,甚至還有專門豢養熊貓、孔雀的獸舍,直讓楊榮看得眼紅心熱。

  這首輔大院,我楊榮何年何月能有機會住進來啊。

  在一想楊士奇都在這里住了十二年,楊榮的臉差點酸到變形。

  小廝把楊榮帶到書房外,駐足輕輕叩了一下門戶,恭聲喚了一句:“閣老,楊大人來了。”

  “進來吧。”

  門內響起楊士奇的聲音,楊榮便輕手推開門,躡足輕蹤的走了進去。

  “下官見過閣老。”

  楊士奇這會正站在書架前,背對著楊榮挑書呢,聞言也沒轉身:“坐吧,自己添茶喝不用見外。”

  說完話,楊士奇翻了半天,終于挑了一本《容齋隨筆》,一轉身發現楊榮竟然還站著,便笑了,伸手下壓。

  “快坐快坐,那么拘謹做什么。”

  楊榮陪著笑了兩聲,到底還是等著楊士奇落座后才敢落下半個屁股。

  上半身微微前傾,態度極其謙遜:“閣老,剛收到鳳陽來的奏本,大皇子殿下以鳳陽知府朱志垣的名義向通政司請假。”

  楊士奇端茶的手頓了一下,間隔很短,隨后很自然的將茶碗拿到嘴邊輕啜。

  “大皇子殿下是想要參加新年大宴啊。”

  這也太牛了。

  楊榮心里那叫一個服氣,怪不得人家是內閣首輔啊,自己憋著心思想了半天才想明白,到了楊士奇這一聽就懂?

  大家都是姓楊,你那么厲害你高堂知道嗎?

  “閣老慧眼如炬,洞若觀火,下官欽服、欽服。”

  楊榮由衷的捧了兩句,而后問道:“那通政司這邊批還是不批?”

  “批啊。”

  楊士奇笑了起來:“大皇子殿下都以這種名義來表態想要參加新年大宴了,不批豈不是白白惡了大皇子,這種事情還用的著猶豫。”

  別看楊士奇說的簡單,楊榮想的多:“那大皇子來了,二皇子怎么辦?要知道,二皇子自幼早慧,今年雖然才十四,但一言一行,各方面都不得了。”

  沒人想卷入奪嫡之爭,尤其是兩個皇子之間還有些不分伯仲的意味。

  “機會都是自己爭取的,不能靠別人給。”

  楊士奇意味深長的說道:“大皇子用這種方式爭取到了參加新年大宴的機會,如果二皇子想來參加,他也得想辦法自己爭取。”

  連一個參宴的資格都搞不定,那將來還拿什么跟大皇子斗?

  再小的事都得爭,與人斗其樂無窮。

  勢力是怎么培養出來的,就是在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爭出來的。

  你得拿出讓外廷百官佩服的能耐來。

  毫無疑問,朱文奎這一手玩的不錯,如果到時候的新年大宴上只有朱文奎沒有朱文圻,百官就會自然而然的親近大皇子。

  細節決定成敗。

  以前倆孩子都小,各自也沒有所謂優勢一說,想要優勢?那就是靠著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

  “去忙吧。”

  楊士奇翻開了書,有滋有味的品讀起來,并沒有想要客氣的留楊榮多待的意思。

  后者識趣,趕忙起身告辭。

  隨著門戶關閉的聲音響起,楊士奇的嘴角掛起了笑。

  “有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