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零九章 不應權衡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聽到劉毅這么問,那哨騎終于下定了決心,深吸一口氣,咬了咬牙,壯著膽子道:

  “將軍......下卒懇請將軍盡快出兵,剿滅那股黃巾賊。”

  “為何?”劉毅臉色一凝。

  通常而言區區小卒肯定不敢說這種要干涉主將軍事決策的話,也正因如此,一旦發生此種情形,必定是有了非同一般的狀況。

  那哨騎向前了半步,單膝往地上一跪,低著頭,也不看劉毅,只是悶聲道:“秉將軍,下卒乃方牧鄉人士,出自方牧西側的木托里,先前黃巾賊來襲,便是下卒前往通知進城躲避,但里正年事已高,不便遠行,鄉人不忍棄其而去,就都留了下來。”

  聽到這里,劉毅已經懂了。

  現在這位置離臨淄可算不上近,以現在的長途旅行條件,一路顛簸下來老年人確實很可能熬不住死在半路上,而里聚往往是宗族形式,起碼又過半數的里正是當地宗族的族長,族長不走,下面那些晚輩又怎么可能棄其而去?

  這種情況下即便族長強行命令其他人走大概率都不頂用,因為漢代孝行天下,這種事傳出去全族都要被戳脊梁骨,偏偏這也很不可能逢人就解釋“是族長非要讓我等離去”的吧?

  因此除了那些光棍一條怕死惜命的,其他人只要不想社死,不想非但自己被指指點點,而且小兒輩還前途盡毀娶不到好老婆嫁不到好人家,就必須留下來。

  所以眼前這個哨騎這樣焦急的原因就不難猜到了。

  “方才那股黃巾,是朝著木托里去的?”劉毅問道。

  “正是!”

  這個答案不出意料。

  劉毅一時間有些猶豫,如果這哨騎前來回報的時候自己這已經經過了一番休整,那根本就沒啥可說的,沖過去開干就完事......但偏偏先前遇到了一大股正在鬧內訌的黃巾賊。

  當時他麾下騎兵雖然經過了兩天的追逐戰,但戰力保存還算不錯,所以劉毅稍微評估了一下正在內訌的雙方戰力之后,便本著都是壯勞力,能少死就少死些的想法,帶人強勢勸架,最終以很小的代價勸架成功。

  雙方的三個領頭全死,士卒也都成了俘虜,大伙都一樣,自然也就打不起來,況且劉毅還幫他們解決了矛盾的根源。

  根據臨場審訊,打起來的原因是兩個校尉的一方兵力較少,想吞掉單獨一個校尉兵力較多的一方,打算搶糧食,現在劉毅把他們一鍋端,順帶也把這填肚子的問題給解決了。

  很簡單,逃往桓臺距離遠,需要更多的口糧,可返回臨淄近吶,只要兩日多的路程,一天的干糧省省吃還是夠走回去的,況且別說是劉毅自己騎兵帶著糧食有限,不可能分給這么多降卒,就算是有,也不會給。

  按照潛規則,為了防止押解途中的降卒逃跑或者串聯反抗,通常帶隊的將領都是要對降卒進行饑餐,只要餓不死,就往死里餓,要餓到維持不了基本戰力,只能勉強走路的那種程度。

  不過就算可以這樣操作,但到底是兩千多人,謹慎起見,劉毅還是分出了兩率的兵力來押解這些降卒回去,如此一來,加上戰斗減員,他手下的可用兵力就縮減至只有原先的六成多點......兵力降低,消耗的真氣還未恢復,最先分出去押解降卒的騎兵又還沒趕回來歸隊,現在真的可以用“人困馬乏”這樣詞來形容,如此情況下若強行作戰,戰損恐怕不會小,因此劉毅才會猶豫。

  那哨騎等了片刻沒見動靜,心中便有些納悶,畢竟按理說這種事要么就是爽快答應,要么就是拒絕斥責乃至懲罰,總歸會是有個說法才對,但現在卻沒了下文......

  他有些疑惑的抬頭看去,頓時發現了劉毅眼中的猶疑,他先是微微一怔,緊接著便好似想到了什么,目光越過了面前的劉毅,看向不遠處正在休整的騎卒們。

  沉默了數息之后,那哨騎苦澀的笑了笑,隨后起身拜道:“下卒望前往木托里傳訊示警,若僥幸得返,自請僭越之罪。”

  原本正在心中計較利弊得失的劉毅陡然聽到這話,一時間竟然有些失神。

  什么僥幸得返,什么自請僭越之罪,都是放屁!

  這家伙,這個連真氣都不通,只是因為干過驛卒,會騎馬,熟悉周邊地形而被派來當引路探哨的家伙,壓根就沒想過要回來。

  這家伙是打算和他的族人死在一起!

  劉毅看著面前哨騎因為混雜著汗水塵土而變得臟兮兮的蒼老臉龐,心中突然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沉悶感,所謂人越老越惜命,熱血上頭的往往都是年輕人,而這個干了二十幾年驛卒,現在已經年逾四十的老卒,卻是明明可以活著的情況下,要去自蹈死地。

  “汝妻子俱在木托里中?”劉毅忍不住問道。

  那哨騎說完之后都準備起身離開了,突然被問起這個也有些猝不及防,不過他雖然心中著急,但這點時間還是有的,他也沒想為何要問這些,很干脆的回答道:“將軍,我老妻已喪,兩子皆在外游學,俱不在鄉中。”

  劉毅沒有再繼續問,他對這個答案完全沒有感到驚訝。

  不僅如此,他反而有一種果然這樣的感覺,面前的這個老卒,或許根本就沒有想那么多生生死死的事情,只是單純的覺得應該那樣做,如果真要去問“為何?”說不定還會得到一句“何不?”的反問。

  而自己呢?

  竟然會因為覺得這種偏僻的鄉里聚落人數定然不多,就開始猶豫是否值得冒風險去救,現在回過頭來看,這種計較得失之心,真的是前不如古人,后不如來者。

  歷史上劉玄德攜民渡江,難道不知道這樣做意味著什么?后世政府為了撤僑大動干戈,又是否計較過小老百姓的命真的值那么多軍費武裝?

  想到這里,劉毅只感覺臊的慌,恨不能立即做點什么來彌補,不過他最終還是深吸一口氣,壓下了上頭的熱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雖然時間緊張,但還是要盡可能的計劃一下,畢竟老百姓的命是命,麾下將士的命可也同樣是命。

  天才一秒:m.read8.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