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66章 夜談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描寫姑蘇最有名的詩詞,當屬張繼的《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客船,一泊就是百年吶……”

  青衣布鞋的美少年,醉臥船頭。

  船舷上擱著只酒葫蘆,少年的桃花眼微醺瞇起,寒風拂面,愜意至極。

  輕舟小船,正徐徐穿過楓橋。

  夜色如晦,漁火兩岸,碧瓦黃墻的寺廟掩映在蔥蘢樹木后,頗具禪意。

  劃船的驚蟄,苦著臉道:“公子真有閑情雅致!三年一次的科考啊,說放棄就放棄,回金陵之后,咱們要如何向老爺交差?老爺怕是要活剮了我和谷雨!”

  美少年搖開折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如今年方十六,正是游學的好年紀,那么早步入朝堂作甚?朝堂里都是老氣橫秋、老奸巨猾的老頭子,看著就煩。哪比得上歌樓酒館的嬌柔美人,來得有意思?”

  他笑語嫣然,儼然微醉。

  前方水路漸漸開闊,有畫舫悠悠駛來。

  站在畫舫上的男人,年逾四十,儒雅滄桑。

  他抬手作請,“之前收到漕幫師爺的信,說蕭公子即將駕臨姑蘇。蕭公子,請上船說話。”

  蕭廷琛掃他一眼,慵懶勾唇,“我以為,今夜會在水上遇到那嬌媚婉約的姑蘇美人。一度,豈不美妙?沒成想,第一個碰到的,竟是個糟老頭子。”

  “糟老頭子”顧瓊州嘴角微抽。

  話說他才四十歲好吧?!

  話說他看起來分明儒雅翩翩好吧?!

  話說分明是蕭廷琛他自己約他見面的好吧?!

  男人好想砍了蕭廷琛。

  畫舫內陳設典雅,地面鋪著光可鑒人的竹席,案幾上早已置好美酒佳肴。

  幾味姑蘇名點尤為鮮嫩,如碧螺蝦仁、芙蓉銀魚、白汁黿菜等,色香味俱全,真正驗證了圣人所言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兩側青竹簾半卷,可供人邊飲酒用膳,邊觀賞兩岸風花雪月。

  顧瓊州正襟危坐,“聽聞蕭公子這趟前來,乃是為了并購桑田?”

  “唔,江南的絲織與鹽鐵……這碧螺蝦仁味道真不錯,顧大人有心了。江南的絲織與鹽鐵,利潤極大。鹽鐵且放在一邊,這絲織嘛,源頭在桑田上。我認為,若能出資兼并桑田散戶……這道芙蓉銀魚怎么做的?我嘗著,最大程度保留了魚肉的鮮美,而毫無魚腥味,可見姑蘇的美食真是精細呀!”

  顧瓊州心里頭一萬句麻麻批,沒好意思罵出口。

  他微笑著給蕭廷琛斟酒,“蕭公子剛剛說,兼并桑田散戶?”

  “正是。有了桑田,就能植桑養蠶。等到桑蠶結繭,就召集全姑蘇城的紡織女——這杯可是三白酒?酒香醇厚綿長,比我從路邊兒買來的地道。來來來,顧大人也別客氣,谷雨,給顧大人添酒。”

  顧瓊州正色,“全姑蘇城的紡織女?蕭公子身居書院,這種大話真是張口就來。姑蘇顧家,占盡城中一半紡織女,其余的分散在大大小小的絲織坊里,哪兒那么容易召集齊全?”

  少年愜意地呷了口酒,又瞥了眼顧瓊州的左手。

  自從他登船以來,這人一直把左手藏在袖管里。

  他很快收回視線,“我問你,你身為顧家人,為何背叛顧家,自立門戶?”

  姑蘇顧家,正是老太太的娘家。

  它是上百年的商戶,雖然底蘊深厚,卻從沒有出過讀書人。

  唯一的例外,

  是顧瓊州。

  可是顧瓊州也不知怎么的,在二十年前和顧家鬧掰了,主動要求退出家譜,另立門戶。

  面對少年的問題,顧瓊州沉默片刻,淡淡道:“九分緣故不可談,剩下一分,乃是因為顧家家風。”

  顧家從前是樂善好施的大戶,只是一輩輩下來,子孫不知道開源納財,盡想著摳摳索索地省錢。

  不僅拒絕救濟窮人,還吝嗇得舍不得給下人發工錢。

  鬧得最兇的一次,是連續三個月沒給織坊女工發月錢,那些女工聯名告上衙門,才堪堪討回辛苦錢。

  顧家老太爺也不是沒錢,

  就只是因為一個字,

  織坊里上千名女工、管事,三個月的月錢多達數千兩,放在錢莊里生利息豈不是美滋滋,干嘛要發給她們……

  當年這件事在姑蘇城很是轟動,因為風評太差,甚至影響了顧瓊州的官運。

  顧瓊州屢次勸顧家老太爺,可對方壓根兒不聽。

  他一怒之下,就把自己逐出族譜,另立門戶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