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九十章 家鄉(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一百九十章家鄉(上)3000

  當時間進入六月初,徐州衛的人馬已經過了兗州府,快要走到南陽了,只要經過南陽再往南走上兩天,越過山東和徐州交界的湖陵城,就算是到達徐州地界,隨后就能到達沛縣,那里有等待迎接他們的官民,還有狗營的老朋友周二老爺,宋慶正在琢磨要不要派人打個前站,瞧瞧情況如何,如果方便的話,干脆趁著大兵過境時候把姓周的洗了……

  當然,這只是想想而已,哪怕他非常想這么做,甚至想直接把徐州城里的周大老爺一起洗了,可終歸還是不能夠的,對方好歹也是鄉土士紳,除了是月黑風高摸進去,否則還真是不能動人家。

  原本宋慶都快把這倆人忘了,畢竟他在京城又是受到皇帝嘉獎,又是跟吳三桂拜把子,早已經忘記徐州鄉土的兩個士紳財主,可如今馬上要回鄉了,這心思卻又動了起來,因為他很敏感的發現,這兩個人的存在,對他來說還是有威脅的,那個周二老爺還好,城里面的周進可確實是個麻煩,畢竟是世代書香人家,雖然目前沒有做官的,可關系還是有的。

  己巳之變通常被看做明末總兵割據的開端,只不過那要到幾年后才會真正成型,目前來說依然是文人占據統治地位的時代,早先宋慶初來乍到傻大膽,而且運氣著實不錯,一番拳打腳踢之后,居然生生被他打出局面來,可進了京城漲了見識,才知道自己當初很多時候都是在走鋼絲,一個沒玩好就可能把自己玩死,能夠打開局面還真是老天爺的眷顧了。

  要知道當初最早和周家進行對抗的時候,他可只是個總旗,二老爺周豐姑且不說。最多是個鄉間土財主,手下有些幫傭佃戶之類,大老爺周進可是正經的書香門第,州衙那邊顯然也是有人脈的,估計也是對方沒太拿他當回事,否則真是認真對付起來,他一個總旗絕對扛不住,哪怕加上宋虎和王昌也沒用,最多增加點抵抗力,但很有可能被人家一勺燴了。

  這一點都不夸張。衛所的百戶官對上這種書香人家。連老百姓都覺得你沒道理。畢竟這時代話語權全部都在讀書人手上,人家說什么就是什么,殺了你給你栽贓成兵痞無賴之類,不但是死了白死。而且名聲還不好聽,本地文人甚至周老爺本人不定給你寫成什么樣子,估計若干年后還會有周老爺智斗惡賊宋慶的戲文傳揚,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紀都會榜上留名。

  一個國家如果全是武夫當道,那自然是不行的,唐末節度使割據,最后導致天下大亂,滅亡掉了一個夢幻般的王朝,可從趙匡開始。對武人極度限制,導致整個民族尚武精神缺失,一直都在被異族壓著打,這同樣也不是一條可取的道路,到了如今的大明朝。在土木堡之后,文人再次成為了主宰,可武人的春天也馬上將要來臨,還真是說不出誰對誰錯來。

  想要文武張弛,又哪有那么容易。

  不過宋慶現在卻不愿去想這么復雜的問題,如今這個時代,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強硬武力的,否則幾十年后別說什么文武之道,大家全變奴才,想要改變這一切的話,如今他就必須要為自己盡可能多的爭取些東西。

  這一次回去之后,他和周家雙方的力量對比就不同了,盡管周家依然很強勢,可他卻不再是當初離開時候的小小代百戶,而是正兒八經的千戶,還單獨統帶狗營,手上兵馬快頂上個參將了,加上他自己有不少生意能賺錢,也不指望著衛所和州衙,錢袋子不捏在別人手上,說話做事自然就硬氣,周家若是想要對付他,可就沒那么容易了。

  將周家定位為自己下一階段的對頭,并非是他心血來潮,而是經過長時間深思熟慮的事情,徐州如今主要分為三股勢力,第一股自然是州衙,有知州老爺和一些官員,另外一股就是徐州衛,以及徐州左衛、邳州衛等衛所勢力,宋慶出身這個勢力,卻不想在這個勢力下轄做事,除非他自己能夠做到指揮使,在之前的時間里,還是要發展第三方勢力的。

  所謂的第三方勢力,說白了就是民間市井,如今在這個圈子里面,宋慶已經能算是一方霸主了,只是在之前還有城北孫滿祥,城東廖洪,以及城西的周老爺在跟他爭,如今挾大勝之威回轉徐州,也該是將這些勢力統一起來的時候了。

  城外三家之中,孫滿祥和廖洪都不足為懼,哪怕沒離開徐州之前,宋慶也能收拾他們,唯一可慮的就是周家。

  畢竟他離開徐州這么久,那位周二老爺只要還有幾分骨氣,保證把當初的事跟周大老爺說了,說白了他跟周家已經是對立關系,現在家里頭那些買賣還不知道如何,周家若是沉不住氣,或者覺得他死在北邊,說不定都開始對買賣下手了,指望蘇小乙一個潑皮頭子,恐怕還真扛不住,況且蘇小乙也只是被他打服氣了而已,忠誠度能有多高,宋慶自己也不敢保證。

  好在他自己也今非昔比,手上有兵有錢,再不是那個要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小人物,這一次回了徐州之后,馬上就可以獨自成軍,雖然人數只有一千五百,可加上衛所的人,那就是兩千五了,若是算點花花帳,說不定三千人都能有。

  有了三千軍馬,他絕不會再害怕什么周老爺,反倒是可以謀算一下對方,爭取用最快速度將周家抹掉,隨后開始向城內四縣進發,爭取把鄉野間的勢力全都收攏到自己麾下來,這樣才能算是在徐州鼎足而三。

  兩日之后,大軍過了湖陵城,當地士紳出來勞軍,豬羊雞鴨不計其數,這種深情厚誼,孫伯平自然不會放過。全部收了進來,因為一路上拿的太多,他已經專門撥出一部分人負責趕牲口,就走在大軍最前方,讓沿途州縣也都看看,省的還要多費口舌,徐州衛威武固然威武,不過這一舉動也確實說明他們接地氣,真正和百姓生活結合到了一起,任憑誰家行軍也沒有豬羊雞鴨頭前開路的。宋慶對此分外佩服。恨不能拜指揮使大人為師。好生學習一下這軍民一心的手段。

  對于這種行為,徐州衛上下還是很滿意的,畢竟伙食提高了不少,甚至比在京城打仗最狠那幾天都要好。要知道那時候吃的可是斷頭飯,吃完了一抹嘴,罵罵咧咧的拿起刀槍上城,瀟灑固然瀟灑,可保不齊下一頓就沒你什么事了。

  可如今卻不同,他們已經打完了仗,只要路上別自己作死,閻王爺也不收你,那可是一路吃喝回家鄉。抱著媳婦叩爹娘,京城那噩夢一般的生活再不用去經歷了,他們又可以回復之前安逸的小日子。

  正因為如此,部隊士氣一直都很高漲,哪怕宋慶依舊在練著兵。沒有一天閑著,可依然沒人叫苦叫累,甚至在行軍途中時不時就有悅耳動聽的歌聲傳來,讓人聽著就渾身舒暢,恨不能找個地方痛痛快快打個滾。

  宋慶對這時空的民歌很有興趣,當初入京途中就挺愛聽,不過打仗給忘了,如今情緒松懈下來,自然又關注起這些歌聲,這方面丁大官人是行家里手,沒事便領著狗營的人喊兩嗓子,不多久就會變成全軍的大合唱,比如說一繡一只船,船在江心里航,繡了個姜太公,手持釣魚竿。二繡張果老,騎驢過州橋,張果老騎驢過的是趙州橋。

  又比如說俺說個一,你給俺對個一,什么開花在水里?你說那個一,俺給你對個一,蓮蓬開花在水里。

  不過傳唱率最高的卻依然是:哎嘿,細皮嫩肉的妹子呦……

  這個年代的軍人素質啊!你們是徐州軍人,為毛不唱大風起兮云飛揚?

  宋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表示自己很合群,也只能跟著唱起妹子……

  過了湖陵城,便是廟道口,為了表示自己是凱旋大軍,孫伯平特意領著所有人馬專程去了泗水亭和歌風臺,宋慶也是頭一次正經見到這個傳說中的地方,歌風臺前樓后殿,布局勻稱,雄渾壯觀,臺上有大風歌碑、劉邦塑像,算是徐州人心目中第一等的驕傲了,隆重祭祀漢高祖之后,軍中不知誰起了個頭,再次唱起歌來,這一次總算是沒有跟妹子掛上,很正式的唱起了徐州幾乎人人會唱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雖然只有三句歌詞,全軍上下卻反反復復的在唱,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宋慶原本還只是跟著唱,可唱著唱著卻覺得鼻頭略有些酸,他想起了當日城頭大戰時戰死的那些弟兄,還有跟隨他出城卻在沒有回來的同袍,想必當年劉邦唱這首歌的時候,也是這樣一番心境吧,自己打拼多年做了皇帝,昔日老兄弟卻越來越少,全都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這歌,還真是很討厭啊,難怪大家都喜歡唱妹子,至少那個只是痛快,不必走心。

  歌聲依舊嘹亮,宋慶沒有向周圍看,可心里卻很清楚,這時候無論官職大小,位置尊卑,每個人的眼中都有淚光,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影子,邁開大步,揮舞刀槍,在敵陣中肆意沖殺,最終化作流光,聚成這民族的堅硬脊梁。

三更一萬字到,求訂閱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