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333、螃蟹不能一個人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二天濱海市無論是政界,還是百姓,全都轟動了。lingdiankanshu一時間,《濱海日報》和《濱海晨報》竟然賣到要加印的程度,濱海日報集團的老總章群是喜不自勝,兩種報紙加起來賣了近40萬份,比平常的銷量整整多了一倍。而這一天,日平均銷量在28萬份的《濱海都市報》在各大報攤都銷售不好,本來作為都市報,與《濱海日報》沒有直面競爭,畢竟黨報有黨報的公費訂閱管道。但多年以來,《濱海都市報》一直與市民的生活比較貼近,再加上比較喜歡報道那些花邊新聞,也滿足了廣大市民的獵奇心理,所以銷量一直在上升,擠壓得《濱海晨報》從最初20余萬份不斷下滑,到2006年10月已經僅有7萬份的銷量了,說是慘淡經營一點也不為過。

  從早晨7點被第一個祝賀電話打進來開始,鄧云聰的手機就沒有斷過。進了辦公室后,電話祝賀、登門祝賀的人更是絡繹不絕。鄧云聰分管的科技局局長、文化局局長、海洋漁業局局長、林業局局長早早地就登門,先祝賀后請示,紛紛表示也要為分管市長增添光彩,也要搞政府在線活動。文化局局長更是準備充分,已經責成有關科室把活動的預案都已經整整齊齊地打印出來,請鄧云聰過目。

  好不容易折騰到了10點多鐘,鄧云聰才算得以輕閑一點。到現在還沒有認真地看看《濱海日報》和《濱海晨報》呢!打開秘書送來的報紙,呵,《濱海日報》頭版靠下的位置,是一則新聞報道,字幅大約在700字左右。市委書記和市委占據著頭版的頭條和二條,這是毫無疑問的,副市級的干部通常只能在日報的下半部分找到自己的位置,一般情況,因為副市級干部很多,加上還有人大主任、政協主席兩個正廳級,往往不是每個副市長都能每天在《濱海日報》的頭版找到位置的。

  鄧云聰認真地把這條關于自己的新聞讀了一遍,感覺記者寫得的確不錯,日報把這一次活動看成了政府貼近與群眾聯系的重要舉措,體現了濱海市委、市政府貫徹“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疾苦,并引用了市委書記崔亮、市長王國棟在某次會議上的講話要點。(請使用本站的拼音域名訪問我們零點看書)鄧云聰長長地吁了一口氣:記者了不起,總算是把書記、市長提了幾句,不然的話,好事也有可能變成壞事。

  打開6版,整版全是昨天晚上鄧云聰和市教育局與網民互動的問題和解答。因為內容太多,一個四開版的報紙整整一版竟然還盛不下這117個帖子和解答,在7版的下半版繼續。瀏覽一下,覺得這些帖子真是在解答人民群眾最關心七版的上半部分,是《濱海日報》的記者對自己、對市教育局局長韓素貞的專訪。自己的照片放在偏上的位置,韓素貞的照片放在偏下的位置,總體上看起來還算順眼。沒有看到翟新文的照片,鄧云聰略微感到有些詫異。

  由于第七版的內容是鄧云聰不十分熟悉的,不像六版的市民提問和他鄧云聰、市教育局回答那樣都親歷在目,所以鄧云聰讀得十分仔細,開始的時候還有幾分喜悅,但越讀心里也不舒服:好個韓素貞,當著記者的面你可真敢說啊!什么市教育局如何始終把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擺在工作的核心位置,一切圍繞著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釋群眾之所惑,什么她這個局長如何為濱海教育的發展嘔心瀝血,什么她如何頂住壓力支持方圓參加全國比賽為的就是培養名師,說來說去,濱海教育的成績全是她韓素貞的功勞!鄧云聰重重地喘了一口粗氣,壓抑了一下心中的不快——再怎么說,自己也是分管教育的副市長,沒有自己的鼎力支持和多方協調,教育上的困難特別是跟財政局的緊張關系還能順利地及時地拿到財政撥款和辦公經費嗎?沒有錢,她一個局長能夠干什么?一切都白搭。看到韓素貞這樣攬功,鄧云聰越發覺得翟新文是一個好同志,善于給領導出謀劃策,但從不居功自傲,甚至連采訪都不接受,真地是很好地擺正了自己的位置,這才是一個當部下的樣子。

  再打開《濱海晨報》,也是這個樣子,韓素貞夸夸其談,讓一般的讀者讀了以后,會覺得這個局長是一個很有工作思路、很有工作魄力的局長,倒是他這個分管副市長,成了可有可元的擺設。鄧云聰的好心情一下子去了大半。

  快中午的時候,鄧云聰已經把文化局的預案詳細地讀了一遍,覺得準備得也相當好。正準備給市長王國棟打電話請示,可不可以繼續再搞一次政府在線,鄧云聰的手機響了。號碼顯示,這是濱海大學副校長孔子田的電話。

  鄧云聰連忙接了起來:“老孔啊,找我有什么事?是不是中午有個飯局啊?”孔子田說:“鄧市長,首先我要祝賀你!昨天的政治演出很成功,為你加分不少啊!看來上次你孔子田在電話里繼續說:“老鄧啊,我還要感謝你。”鄧云聰說:“感謝我什么?”孔子田說:“幫我的女婿解了圍的同時,還‘狠狠’地宣傳了一下他,這份情誼我孔子田還是要記在心里的。”鄧云聰哈哈大笑起來:“老孔啊,這件事你還真別感謝我,要謝就謝你的學生翟新文吧。這個本來真是讓我擔心后怕的帖子,沒想到被你的學生翟新文四兩撥千斤,不但駁倒了家長,還宣傳了你的女婿,更重要的是,他的回答是站在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高度上,剖析事理思路清楚、觀點辛辣啊!”孔子田說:“真的是新文嗎?”鄧云聰說:“我們是老朋友,你說我有必要騙你嗎?”孔子田說:“好,雖然新文是我的學生,但這件事,我真是要謝謝他,他這不僅是給方圓解套,還給方圓增添了不少光彩啊!”鄧云聰說:“老孔啊,我對你這個學生現在是刮目相看啊!原來你介紹他給我認識的時候,說實話我跟他交往純粹是看在你的面子上,但現在不同了,我覺得這翟新文還真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好同志!”孔子田說:“沒有辜負鄧市長的期望就好。”鄧云聰心里說:如果說這次政府在線給我增了光長了政績,那翟新文可得居首功,沒有他的提醒,哪有這個政府在線?

  孔子田說:“老鄧,今天的各大報紙全是你的光輝形象啊!效果有了,下一步你準備怎么辦?”鄧云聰說:“不瞞你說,我準備近幾天與文化局聯手,再搞一次政府在線。我希望我分管的幾個部門,都能夠通過政府在線的形式,多為濱海的百姓做幾人到了廳級這個層面,不需要說太多,鄧云聰已經全部明白,他真地感覺,這孔子田還真是自己的知心朋友。他掩飾著心中的激動,說:“老孔,大恩不言謝,我知道該怎么做了。”

  正如孔子田所預料的一樣,一些市委副書記、市委常委、副市長們都坐不住了。看到鄧云聰的政府在線取得了如此好的效果,羨慕者有之、妒忌者有之、怒火攻心者有之,各種版本的流言迅速如蒼蠅一樣,在市委市府大樓里流傳。幸虧鄧云聰在接完孔子田的電話之后,立刻分別面見了崔亮和王國棟,把這一次政府在線的成功舉辦歸功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歸功于崔書記和王市長的英明決策,并建議兩位主要領導把范圍擴大到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各大局,使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來感受人民政府為人民,得到了崔亮和王國棟的認可。在之后的幾天里,雖然鄧云聰分管的幾個部門的頭頭一遍一遍的電話請示也要政府在線,或者干脆上門,但鄧云聰仍然是按兵不動。分管經委的副市長、分管農業的市委常委、分管勞動和社會保障的副市長、分管衛生局的副市長、分管旅游的副市長分別帶著有關局也搞了政府在線,雖然也比較熱烈,雖然《濱海日報》也做了大量的宣傳,《濱海日報》《濱海晨報》《濱海晚報》的銷售總量增長到50萬份左右,暫時壓倒了好長時間來領先的《濱海都市報》,但市民網絡瀏覽、發帖量、回答問題量,都遠遠沒有鄧云聰組織市教育局參加的第一次政府在線那樣火爆。

  連續的政府在線,在z省甚至全國各大新聞門戶網站也引發了激烈反響。z省省委特別為此召開了一次有各地市市委書記、市長參加的省委擴大會議,表揚了濱海市委市政府,認為這是一次很好的機制創新,充分踐行了人民政府為人民的黨的宗旨,希望其他地市向濱海市委市政府學習、取經,都積極探索“執政為民”的新路。省委的會議,在全省范圍內掀起了一場學習濱海的熱潮,市委書記崔亮特離濱海市召開第八次黨的代表大會的日期越來越近了。

  第二天濱海市無論是政界,還是百姓,全都轟動了。lingdiankanshu一時間,《濱海日報》和《濱海晨報》竟然賣到要加印的程度,濱海日報集團的老總章群是喜不自勝,兩種報紙加起來賣了近40萬份,比平常的銷量整整多了一倍。而這一天,日平均銷量在28萬份的《濱海都市報》在各大報攤都銷售不好,本來作為都市報,與《濱海日報》沒有直面競爭,畢竟黨報有黨報的公費訂閱管道。但多年以來,《濱海都市報》一直與市民的生活比較貼近,再加上比較喜歡報道那些花邊新聞,也滿足了廣大市民的獵奇心理,所以銷量一直在上升,擠壓得《濱海晨報》從最初20余萬份不斷下滑,到2006年10月已經僅有7萬份的銷量了,說是慘淡經營一點也不為過。

  從早晨7點被第一個祝賀電話打進來開始,鄧云聰的手機就沒有斷過。進了辦公室后,電話祝賀、登門祝賀的人更是絡繹不絕。鄧云聰分管的科技局局長、文化局局長、海洋漁業局局長、林業局局長早早地就登門,先祝賀后請示,紛紛表示也要為分管市長增添光彩,也要搞政府在線活動。文化局局長更是準備充分,已經責成有關科室把活動的預案都已經整整齊齊地打印出來,請鄧云聰過目。

  好不容易折騰到了10點多鐘,鄧云聰才算得以輕閑一點。到現在還沒有認真地看看《濱海日報》和《濱海晨報》呢!打開秘書送來的報紙,呵,《濱海日報》頭版靠下的位置,是一則新聞報道,字幅大約在700字左右。市委書記和市委占據著頭版的頭條和二條,這是毫無疑問的,副市級的干部通常只能在日報的下半部分找到自己的位置,一般情況,因為副市級干部很多,加上還有人大主任、政協主席兩個正廳級,往往不是每個副市長都能每天在《濱海日報》的頭版找到位置的。

  鄧云聰認真地把這條關于自己的新聞讀了一遍,感覺記者寫得的確不錯,日報把這一次活動看成了政府貼近與群眾聯系的重要舉措,體現了濱海市委、市政府貫徹“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疾苦,并引用了市委書記崔亮、市長王國棟在某次會議上的講話要點。(請使用本站的拼音域名訪問我們零點看書)鄧云聰長長地吁了一口氣:記者了不起,總算是把書記、市長提了幾句,不然的話,好事也有可能變成壞事。

  打開6版,整版全是昨天晚上鄧云聰和市教育局與網民互動的問題和解答。因為內容太多,一個四開版的報紙整整一版竟然還盛不下這117個帖子和解答,在7版的下半版繼續。瀏覽一下,覺得這些帖子真是在解答人民群眾最關心七版的上半部分,是《濱海日報》的記者對自己、對市教育局局長韓素貞的專訪。自己的照片放在偏上的位置,韓素貞的照片放在偏下的位置,總體上看起來還算順眼。沒有看到翟新文的照片,鄧云聰略微感到有些詫異。

  由于第七版的內容是鄧云聰不十分熟悉的,不像六版的市民提問和他鄧云聰、市教育局回答那樣都親歷在目,所以鄧云聰讀得十分仔細,開始的時候還有幾分喜悅,但越讀心里也不舒服:好個韓素貞,當著記者的面你可真敢說啊!什么市教育局如何始終把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擺在工作的核心位置,一切圍繞著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釋群眾之所惑,什么她這個局長如何為濱海教育的發展嘔心瀝血,什么她如何頂住壓力支持方圓參加全國比賽為的就是培養名師,說來說去,濱海教育的成績全是她韓素貞的功勞!鄧云聰重重地喘了一口粗氣,壓抑了一下心中的不快——再怎么說,自己也是分管教育的副市長,沒有自己的鼎力支持和多方協調,教育上的困難特別是跟財政局的緊張關系還能順利地及時地拿到財政撥款和辦公經費嗎?沒有錢,她一個局長能夠干什么?一切都白搭。看到韓素貞這樣攬功,鄧云聰越發覺得翟新文是一個好同志,善于給領導出謀劃策,但從不居功自傲,甚至連采訪都不接受,真地是很好地擺正了自己的位置,這才是一個當部下的樣子。

  再打開《濱海晨報》,也是這個樣子,韓素貞夸夸其談,讓一般的讀者讀了以后,會覺得這個局長是一個很有工作思路、很有工作魄力的局長,倒是他這個分管副市長,成了可有可元的擺設。鄧云聰的好心情一下子去了大半。

  快中午的時候,鄧云聰已經把文化局的預案詳細地讀了一遍,覺得準備得也相當好。正準備給市長王國棟打電話請示,可不可以繼續再搞一次政府在線,鄧云聰的手機響了。號碼顯示,這是濱海大學副校長孔子田的電話。

  鄧云聰連忙接了起來:“老孔啊,找我有什么事?是不是中午有個飯局啊?”孔子田說:“鄧市長,首先我要祝賀你!昨天的政治演出很成功,為你加分不少啊!看來上次你孔子田在電話里繼續說:“老鄧啊,我還要感謝你。”鄧云聰說:“感謝我什么?”孔子田說:“幫我的女婿解了圍的同時,還‘狠狠’地宣傳了一下他,這份情誼我孔子田還是要記在心里的。”鄧云聰哈哈大笑起來:“老孔啊,這件事你還真別感謝我,要謝就謝你的學生翟新文吧。這個本來真是讓我擔心后怕的帖子,沒想到被你的學生翟新文四兩撥千斤,不但駁倒了家長,還宣傳了你的女婿,更重要的是,他的回答是站在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高度上,剖析事理思路清楚、觀點辛辣啊!”孔子田說:“真的是新文嗎?”鄧云聰說:“我們是老朋友,你說我有必要騙你嗎?”孔子田說:“好,雖然新文是我的學生,但這件事,我真是要謝謝他,他這不僅是給方圓解套,還給方圓增添了不少光彩啊!”鄧云聰說:“老孔啊,我對你這個學生現在是刮目相看啊!原來你介紹他給我認識的時候,說實話我跟他交往純粹是看在你的面子上,但現在不同了,我覺得這翟新文還真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好同志!”孔子田說:“沒有辜負鄧市長的期望就好。”鄧云聰心里說:如果說這次政府在線給我增了光長了政績,那翟新文可得居首功,沒有他的提醒,哪有這個政府在線?

  孔子田說:“老鄧,今天的各大報紙全是你的光輝形象啊!效果有了,下一步你準備怎么辦?”鄧云聰說:“不瞞你說,我準備近幾天與文化局聯手,再搞一次政府在線。我希望我分管的幾個部門,都能夠通過政府在線的形式,多為濱海的百姓做幾人到了廳級這個層面,不需要說太多,鄧云聰已經全部明白,他真地感覺,這孔子田還真是自己的知心朋友。他掩飾著心中的激動,說:“老孔,大恩不言謝,我知道該怎么做了。”

  正如孔子田所預料的一樣,一些市委副書記、市委常委、副市長們都坐不住了。看到鄧云聰的政府在線取得了如此好的效果,羨慕者有之、妒忌者有之、怒火攻心者有之,各種版本的流言迅速如蒼蠅一樣,在市委市府大樓里流傳。幸虧鄧云聰在接完孔子田的電話之后,立刻分別面見了崔亮和王國棟,把這一次政府在線的成功舉辦歸功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歸功于崔書記和王市長的英明決策,并建議兩位主要領導把范圍擴大到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各大局,使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來感受人民政府為人民,得到了崔亮和王國棟的認可。在之后的幾天里,雖然鄧云聰分管的幾個部門的頭頭一遍一遍的電話請示也要政府在線,或者干脆上門,但鄧云聰仍然是按兵不動。分管經委的副市長、分管農業的市委常委、分管勞動和社會保障的副市長、分管衛生局的副市長、分管旅游的副市長分別帶著有關局也搞了政府在線,雖然也比較熱烈,雖然《濱海日報》也做了大量的宣傳,《濱海日報》《濱海晨報》《濱海晚報》的銷售總量增長到50萬份左右,暫時壓倒了好長時間來領先的《濱海都市報》,但市民網絡瀏覽、發帖量、回答問題量,都遠遠沒有鄧云聰組織市教育局參加的第一次政府在線那樣火爆。

  連續的政府在線,在z省甚至全國各大新聞門戶網站也引發了激烈反響。z省省委特別為此召開了一次有各地市市委書記、市長參加的省委擴大會議,表揚了濱海市委市政府,認為這是一次很好的機制創新,充分踐行了人民政府為人民的黨的宗旨,希望其他地市向濱海市委市政府學習、取經,都積極探索“執政為民”的新路。省委的會議,在全省范圍內掀起了一場學習濱海的熱潮,市委書記崔亮特離濱海市召開第八次黨的代表大會的日期越來越近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