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九十四章 環保標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大華實業集團準備在國內采購多少裝備?”毛主任饒有興致。他所在的發改委,發展改革的就是國內經濟,一個數十億美元的項目,若是操作得當,促進一兩個省的工業都有可能。

  “我們初步做了分析,準備采購大約10億到25億人民幣的訂單。”

  “10億到25億元人民幣,工程還沒開始,你們怎么確定?”宣總以行業內人士的口吻,道:“臺塑是國際知名企業,他們采購什么裝備,有自己的思路,我認為,沒必要強求國產化。”

  宣總一番話說的眾人側目。

  但他的立場是清晰的。基于行業壁壘,如果讓大華實業一個私企進入了石化行業,那各省市是不是也能重建公司進入石化行業了?好不容易統合起來的中國石化總公司,豈不是要分崩離析了。

  毛主任揮揮手,道:“兼聽則明。蘇董,你說的訂單是否包括現在的甲醇基地?”

  大華的甲醇基地正在建設當中,和畫出來的大餅是不一樣的。

  蘇城微微點頭,道:“我們大華實業集團自始至終都在做國產化,現在也已經放出了很多訂單了。”

  他說著話,俯身拿起地上的公文包。

  公文包是純黑色的,裝的滿滿脹脹,比字典還厚。蘇城從里面掏出了數百頁的文件,交給了毛主任。

  毛主任詫異打開來,只見里面的采購清單不僅包含了訂購的裝備類型,而且有國內外同類裝備的性能價格比較,還有要求更新裝備或更新指標的。除此之外,采購清單還包括了數種不同的建設路徑,按照時間羅列了不同的裝備列表。并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出來。令人一目了然。

  一本文件分門別類的裝訂成了五個部分。毛主任于是將之分發給了其他人,王永慶也得到了一份。

  文件不是純粹的裝備訂購書,而是對整個乙烯工程的量化分析。只看了幾個數字。幾位領導就說不出話來了.

  在1991年的中國,所謂的分析就是領導的經驗判斷,量化分析什么的。在國內僅僅是個概念,在國有大型公司都未曾開展這項工作的時候,鄉鎮企業家就更不用說了,根本沒有哪個公司的管理層懂這些東西。就是在國外,對500強以外的公司來說,量化分析也是新鮮事物。

  王永慶雖然年齡大了,但報表是看熟的,約莫對照了幾個自己所知的數字,他就奇怪的道:“這么全面的資料。不是一天兩天能收集齊全的吧,大華用了多久?”

  “一年多時間吧。”蘇城表現的很正常。

  王永慶眼神一凝。一年多以前,海滄計劃還進行的如火如荼呢。誰會想到取代臺塑?

  其他人也想到了類似的問題。看蘇城的眼神都變了。

  這家伙簡直是處心積慮啊。

  宣總驚訝的張大嘴,問了出來:“你一年多以前就開始分析海滄計劃了?會不會太早了?”

  “如果不能做海滄計劃。做點零件也好。”蘇城言不由衷的說道:“總而言之,乙烯工程是大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不是海滄計劃,總有別的什么計劃。”

  “見微知著,大華的準備確實充分。”王永慶放下文件,看不出喜怒。

  他對蘇城和大華的感覺有點奇怪。一方面,大華和臺塑的關系已不復競標油田時的密切,另一方面,他也為蘇城的眼光和毅力叫好,

  中國大陸對石化產品的需求是越來越多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塑料制品意味著乙烯的需求越來越多,大棚農業等第一產業的發展,也對石化產生了新的需求。可以說,最近三五年的功夫,中國對乙烯制品的需求就要翻一倍。如果國內不能生產,就要從新加坡、馬拉西亞之類的國家進口……

  臺塑提出出口轉內銷,既有拖延時間的因素,其中也有真實因素在里面。

  王永慶不止一次考慮,是否將海滄計劃進行下去。

  “啪。”

  毛主任合上了策劃書,問道:“這么說,10億元人民幣的訂單,大華是真的有所計劃了?你們對訂單企業有什么要求?”

  “只要是中國企業,愿意合作進行國產化的嘗試,都可以參與。地方上的國企,或者中石化和中石油都可以,私企也沒有問題。除了訂單之外,我們還可以幫助他們進行技術改造。”蘇城說的很輕松。大華實驗室已經擴張到普通企業難以想象的程度,他們不光能自己做研究,而且有能力輸出技術了。

  其他人并沒有意識到蘇城無意間透漏出的實力。

  幾個人都琢磨著蘇城的意思。無論是中石油、中石化還是臺塑集團,或者毛主任本人,都不是第一次和蘇城打交道了,他們有平分秋色的時候,但很多時候,還是在蘇城手上吃虧了。

  這些人物,完全不會考慮到蘇城知道歷史的走向,他們只能暗地里猜測,蘇城是對大勢的分析夠好。

  如此一來,蘇城提出一個新的計劃,他們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有沒有陷阱。

  其他人都不說話,宣總經理卻不想這個會議繼續下去了,他清咳兩聲,就道:“既然臺塑要回去準備,咱們也回去準備吧,空耗著有什么意思。”

  “王董事長還沒有回答我的話呢。”蘇城攔住了,又問道:“王董事長,臺塑是否會在國內采購裝備?”

  “王董事長剛才說了,會考慮的。”王克嶺瞪著眼睛。

  蘇城一笑,道:“臺塑準備海滄計劃兩三年時間了,準備六輕十幾年了,我不相信你們沒有考慮過設備的問題?難道說,要等簽署了海滄計劃的合同,你們才做最初的準備?”

  這個質問直指拖延,王永慶不能再被扣上帽子,主動道:“臺塑購買了不少技術資料,我記得,有2000多萬吧……”

  “2700萬美元。”王克嶺補充了一句。

  王永慶點頭,道:“你看看,2700萬美元,就是為了海滄計劃中的設備,所以,我們不是沒有準備,但要說我們是否最后決定了,我只能說沒有。”

  “王總這么說我就放心了,看來,大華實業已經趕上了臺塑集團的腳步。”蘇城好像真的很欣慰的樣子。

  許多人都覺得奇怪。趕上臺塑集團又如何?

  宣總暗暗發笑,都懶得再說話了。臺塑集團能做海滄計劃,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是相同的。不是一家企業拿出幾十億美元就能做海滄項目的,就現在看來,它必須要有幾個條件:世界五百強,臺灣的企業,石化的企業,又是在中國被西方世界封鎖的情況下……

  這些條件加到一起,就只能是臺塑集團。宣總對海滄計劃不積極,一方面是他沒有看到海滄計劃的前途,一方面也是因為他了解的政治環節太多了,多到嚇阻了他判斷的地步。

  蘇城畢竟年輕,一腔熱血的光是往前沖。

  他也看到了海滄計劃的難處,但在中國做石油石化行業,除了難處還能有什么?

  中石油和中石化少說也是皇親國戚的待遇,要在他們屁股后面覓食,首先得揮刀自宮才行。

  宣總做慣了皇親國戚,自然難以理解蘇城的心理。

  蘇城等眾人想了幾十秒,稍微提起聲量,再問道:“王董事長,臺塑準備以什么樣的環保標準來做海滄計劃?”

  “等設備選定了,我們會確定標準的。”王克嶺再次代為回答。他不能讓王永慶來回答。

  在石化行業,環保是相當尷尬的命題。即使是21世紀的石化工廠,都免不了造成污染。傳說中的零污染化工廠確實是存在的,但它是高資金高技術的混合體,一個石化工廠要是做到一絲一毫的污染都沒有,它虧損的幾率幾乎是百分百的。

  而且,石化工廠還有升級的問題。幾十億美元建成的石化基地,不可能用十年二十年就廢棄了,它往往要用三五十年,在此期間,新技術的應用必然對環保技術整體產生影響。

  當然,要想做一個環保標準高的石化工廠還是可能的,歐洲的企業由于稅賦重補貼多,往往能做到,美國日本和第三世界國家的石化工廠就相對困難了。

  臺塑也不例外,他們的環保標準與他們的盈利能力是不相匹配的。這些業內秘辛,大家心知肚明,但誰都不會提出來。

  蘇城卻一定要提出來,他追問道:“海滄計劃的環保標準,比六輕的環保標準如何?”

  “當然是一樣的。”王克嶺肯定的回答。

  蘇城“哦”了一聲,道:“但我聽說,有不少臺灣島的居民,是以環保標準低,來反對六輕的?”

  王克嶺勉強道:“他們只是不懂而已。”

  “這么說,如果我拿到和海滄計劃標準相同的六輕計劃的環保設計書,交給專家分析的話,會得到環保標準高或者普通的結論嗎?”蘇城知道不會,因為臺塑是有名的吝嗇,尤其是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幾乎是能省錢就省錢,這種態度能做好企業,卻不能做好環保。

  王克嶺求救的看向毛主任。

  但是,毛主任本人的表情卻很專注。他從蘇城的話里,嗅出了不一樣的東西。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