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三二四章:棱堡防線,棉花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最新網址:www.mht.la

  收到張柏的勝利消息,陳憲將李石調來中都坐鎮,將楊妙真調去大名府坐鎮,命第一步兵師副師長,兼第二旅旅長楊小乙接替楊妙真坐鎮真定府。

  安排好華北的事情,陳新返回山東青島府。

  如今的山東東部,被陳憲分成了六個府,分別是青島府,登州府,濰州府,臨沂府,濟南府,濟州府。

  其中青島府是山東最大的港口,也是陳憲的海上中心,成立登州府是為了加強山東和遼東的海上聯系,濰州府管著山東東部平原,濟南府控制著山東北部平原,濟州府控制東部,臨沂府控制南部。

  陳憲的侯府和將軍府就在青島。

  回到青島后,陳憲讓青島府知府黃勝卸任知府重任,從新任命黃勝的副手,一個名叫林秀夫的府同知擔任青島知府。

  之后,陳憲又從青島府,登州府,蘇州府三地抽調大量年輕的文職官員,在山東艦隊的護送下,浩浩蕩蕩的開向了遼河口。

  陳憲帶著大批官員走遼河,在海州東邊登岸,先在海州休息一晚,第二天繼續北上,前往遼陽。

  抵達遼陽后,陳憲陳憲宣布成立遼陽府,任命黃勝為遼陽府知府,在遼陽城搭建起了開發政府的架子。

  接下來,陳憲開始大量的從山東抽調人口,進入遼河平原,進行大開發。

  這些年,陳憲用武器戰馬換人口的策略,從金國境內換取了大量的人口,這些人大多是從黃河北岸逃難而來,大多數已經淪為赤貧。

  金國目前所剩的黃河以南地區本就人多地狹,這些逃難而來的人口,對金國來說,本就是沉重的包袱,再加上難逃后的金國極度缺馬匹和兵甲,所以對于陳憲提出的用兵甲馬匹換人口策略,明知是毒藥,也不得不飲鴆止渴。

  這些年來,陳憲從金國吸收的人口總量已經超過三百萬,這三百多萬人口,一部分被遷移到了遼東半島,剩余下來的人口,一部分被陳憲麾下的大量工廠消化,一部分被陳憲安排四處開荒,勉強維持。

  如今,陳憲占領了廣闊富饒的遼河平原,他立即著手將山東的富余人口大量的向遼東抽調。

  于此同時,陳憲加大了從金國境內吸收人口的速度,在陳憲派出的公關團隊的賄賂下,金國各地官員對陳憲吸納人口的隊伍大開綠燈,陳憲甚至建立了一支黃河船隊,通過黃河河道向山東運送人口。

  為了消除金國境內對陳憲大量吸納人口的一些不好的傳言,陳憲專門從以前的金國移民中抽調人手,加入吸納運送人口的隊伍中。

  短短兩年時間,陳憲就向遼東地區遷移人口超過三百萬,這其中,兩百萬是從山東抽調,另外百多萬則是從金國吸納的新移民。

  短短三年時間,陳憲就沿著遼河兩岸,海州,遼陽,沈州一線,修建了兩條寬闊的棱堡帶,遼河東岸的棱堡帶和海州遼陽一線的棱堡帶回合到了一起。

  這數百座棱堡,為遷移到遼河平原上的數百萬漢人營造了一片安全區。

  在這三年時間中,河北地區也大變了模樣。

  一條條通往太行山東麓的各個城市,有水泥護堤,砂石鋪面的道路,被迅速修通,大量的物資從山東運往這些地區,一條寬達百里的棱堡帶鋪滿了整個太行山東麓和華北北方群山的南麓。

  太行山上,和華北北部群山中的的那些能夠通行大軍的孔道,也被大型棱堡和一系列的棱堡群所阻塞。

  整個華北平原都被棱堡帶抱在了懷里。

  與此同時,整個河北平原上的地主豪強全部都被徹底清理干凈,這些豪強在陳憲大軍壓境后,都干脆利落的開門投降保命,少數自以為可以討價還價的大豪強,稍微遲疑,就被陳憲揮兵強攻,一旦開戰,就等于宣判了這些豪強的死刑。

  最大的那些河北豪強,例如霸州的史秉直,大興府張柔,滄州王福,真定武仙等人,有的跟隨木華黎退去了山西,有的跨過黃河逃入了金國境內,反正只要能跑的,沒有人愿意留在陳憲的底盤上。

  徹底平定了河北平原之后,陳憲就將原本山東的三大防線中的北部防線和西部防線兵力移動到了中都,大名,真武,成立了三大軍區,又在懷州(焦作市西部)建立了一個新的軍區。

  除了這三大軍區之外,陳憲在山東南部保留了一個軍區,用來防備宋國,在遼河平原成立了一個軍區,負責和完顏平濤以及遼西的蒙古部落作戰。

  他還在高麗建立了一個軍區。

  除了陸軍,陳憲對海軍也進行了擴張和改組,他成立了遼東艦隊,高麗艦隊,華北艦隊,和山東艦隊四大艦隊。

  陳憲在遼陽待了一年時間,在這一年中,遼河平原的糧食就做到了自給自足,河北地區征收的糧食也足以養活四大軍區的士兵,山東的糧食出產開始出現大量盈余。

  這時候,陳憲返回了山東。

  他回到山東后,就將行在移到了濰州。

  早在三年前,陳憲派出的商船隊就從遙遠的海南給他帶回了棉花種子和懂得種植棉花,懂得用棉花紡紗織布的海南人。

  從那時候起,陳憲就開始在濰州附近開辟出一大片試驗田,嘗試種植棉花。

  去年,濰州的棉田已經達到了五萬畝,陳憲在這五萬畝棉田的基礎上,開辦了一個紡紗廠和一家織布廠,一家染坊,并在濰州開辦了一家,棉布莊。

  經過三年時間的研究,陳憲根據手中的資料信息,和工匠們一起研制出了超過這個時代數百年的紡紗和織布機,以及印染技術,有了新的印染技術,陳憲的硫酸生產工藝也終于派上了用場。

  短短三年時間,陳憲就生產出了大約相當于明代水準的優良棉布,柔軟,保暖,體感舒適,而且顏色多種多樣。

  一方面,陳憲使用的各種工藝機器效率比這個時代的麻紡技術要高,他還采取了規模化的集中生產方式,進一步壓低了成本,其成本本就比麻布低,售價也比麻布低。

  另外一方面,陳憲為了推廣棉布,在濰州通過各種活動,例如抽獎,例如工廠福利,例如政府福利等方式,向各界免費發放棉布,以及棉布產品,讓人們很快就都知道了這種新布的好處。

  所以,棉布很快就在濰州供不應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