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二零二章:蠶食華北,偵騎初交鋒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記住\完本神站\輸入地址:

  在海岸上建造城堡帶的同時,陳憲在陸上也沒有閑著,他將自己城堡群的北線,開始緩慢的的向著北方推進,靠著先一步建好的沿海城堡帶,和背后港口的支援,這條城堡線開始穩步向北蠶食河北底盤。

  此時的河北,正好處于權力的真空時期,金國南撤,蒙古又暫時顧不上這里。

  目前暫時填補河北權力真空的,是當地的漢人地主豪強。

  這些地主豪強中有些實力相當不錯,例如霸州的史秉直,大興府張柔,滄州王福,真定武仙等,后來的蒙古世侯,金國的河北九公,這時候大都已經走上了歷史舞臺。

  這些地主豪強此時還比較稚嫩,力量也比較分散,自然不是陳憲的對手,在陳憲的城堡推進面前,只能節節后退。

  當然,陳憲如此小心的以城堡線穩步推進,并不是為了防備河北的豪強。

  果然,不出所料,陳憲的動作,很快就驚動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

  木華黎!

  今年,花刺子模國王連續殺死蒙古商人和使臣,成吉思汗終于忍無可忍,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將進攻金朝的任務托付給木華黎,他自己則開始集結大軍,準備西征。

  接受命令的木華黎一改之前鐵木真肆意殺掠及奪地不守的慣例,開始招降河北的漢人地主豪強。

  在陳憲的壓力下,河北的地主豪強紛紛投奔蒙古人,他們讓木華黎知道,在山東,有一個強大到讓所有華北豪強恐懼的勢力,正在蠶食華北的地盤。

  木華黎先派人和陳憲接觸,以高官厚祿引(誘yòu)他投奔蒙古。

  陳憲當然不可能答應。

  仔細了解了陳憲勢力的木華黎,感到了極大的威脅,當陳憲拒絕他的橄欖枝后,木華黎立即召集率領他麾下的兩萬多蒙古鐵騎,并糾集了河北各地的地主豪強兵馬,差不多有六七萬人,再加上征發的民夫,足有十余萬人,浩浩((蕩蕩)蕩)((蕩蕩)蕩)的向著陳憲地盤的北線殺了過來。

  一場苦戰,正在向著陳憲((逼逼)逼)來……

  收到木華黎率大軍來攻的消息,陳憲不敢怠慢,盡起駐扎在密州的兩個馬步兵旅,八個突騎兵營,四個輕騎兵營,一共近三萬大軍,開往北線。

  同時開赴戰場的還有楊妙真的三千全能騎兵和一千五百輔兵。

  在楊妙真果決的處理了楊家的隱患之后,一方面為了不使人寒心,另一方面,陳憲也不得不承認全能騎兵,確實有他過人之處,所以他同意了楊妙真擴建全能騎兵的提議。

  楊妙真以優厚待遇招募山東東路各地精通騎、(射射),年紀在二十五歲以下練武之人,為了避免之前的叛逃再次發生,她規定,應募者必須有妻兒老小,入軍之后,家眷必須統一集中安置,這樣一來,就算應募者中有地主豪強子弟,也不用擔心。

目前山東的豪強子弟,大都是在陳憲清洗中放棄土地,逃入縣城活下來的,和陳憲雖然有仇,但不是血仇,有血仇的,也就是之前和陳憲武裝對抗的地主豪強,基本上都被清洗滅族了  所以楊妙真覺得,控制家眷后,這些人還是可用的,。

  經過這兩年的擴大,楊妙真的全能騎兵已經達到了三千的規模。

  原本這三千人都配不齊馬匹,只能輪流騎馬訓練,陳憲打通了遼東商路后,才解決了他們的馬匹的問題。

  抵達北線之后,陳憲與李石的第一步兵旅,張柏的第二步兵旅合兵一處。

  合兵之后,陳憲從自己帶來的馬步兵中抽調出四個精銳的馬步兵營和自己帶來的四個輕騎兵營混編。

  馬步兵是按照步兵編制的,一個營有近千人,而騎兵營只有四百人,陳憲讓一個馬步兵排(五十多人)一個輕騎兵排(大約二十五人)組成一個偵查小隊(這個人數在面對蒙古人的偵查小隊時,是處于絕對的人數優勢的。)。

  四個小隊(即一個馬步兵連加一個騎兵連)組成一個中隊。

  因為手中輕騎兵人數不多,陳憲擔心自己的輕騎兵被蒙古輕騎壓制,將自己變成了戰場上的瞎子,所以他很早就進行了馬步兵和輕騎兵的聯合偵查訓練,為此他專門在馬步兵當中維持了幾個全部配戰馬的馬步兵營。

  對于這種聯合偵查小隊的戰術,陳憲也早就進行過反復實驗和推演。

  聯合偵查小隊在偵查時,輕騎兵在前方偵查,馬步兵在后面埋伏,輕騎兵如果發現敵人偵騎,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往回撤,將對方引(誘yòu)到后方騎馬步兵的埋伏圈中去。

  事實證明,陳憲的這個策略相當成功,在雙方偵騎相遇的初期,坑了不少蒙古偵騎。

  蒙古人偵騎以百戶為單位,以牌子頭(十戶長)為分隊,進行偵查。

  開始和陳憲偵騎小隊的二十五個輕騎兵相遇的,大都是蒙古的牌子頭小隊。

  蒙古人的牌子頭偵騎小隊,第一次和陳軍的偵查分隊相遇時,十個蒙古騎兵,面對二十五個陳軍偵騎,竟是一點都不懼,幾乎是毫不猶豫的就沖了上來。

  按照平(日rì)的訓練,在面對人數比自己少的蒙古騎兵的時候,輕騎兵并沒有逃跑,他們列出面向蒙古騎兵方向的橫隊,抽出插在馬匹上的燧發槍,舉槍瞄準。

  蒙古輕騎的沖鋒非常飄忽,他們忽左忽右,在距離偵查騎兵小隊列出的橫隊大約六七十米的時候,突然轉彎。

  按照他們的奔馳方向,他們將在偵查小隊橫隊前方大約四五十米左右的位置橫切掠過。

  這個距離,正是蒙古人使用破甲重箭的最佳位置。

  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騎兵,大都使用一百二十磅以上的硬弓。

  這個拉力的強弓,在五十米位置(射射)出的重箭,陳憲輕騎兵(身shēn)上的輕型盔甲根本擋不住。

  可就在蒙古騎兵即將掠過最佳騎(射射)位置之前,二十五個輕騎兵的燧發槍同時發出了震耳的轟鳴。

  四五十米的距離,二十五條燧發槍針對十個敵人的排槍,騎馬靜止(射射)擊,單搶命中率絕對超過百分之三十,十個蒙古偵騎,有六個人一頭栽下了馬,沒有跌落的四個人中,有三人受傷,毫發無傷的只有一個人。

  這樣的打擊,就算是勇猛和紀律嚴明的蒙古騎兵也受不了,剩余的四人調轉馬頭就走,跑了不遠,又有一個傷重的跌下馬去。

  發現敵人退走,陳憲的輕騎兵們留下五人看馬,其余二十人迅速更換了一直空載跟隨的戰馬,抽出馬刀,縱馬就追了上去!

  最終,這十個蒙古騎兵只有運氣最好,沒受傷的那個逃脫,而陳憲這邊只在在最后追擊時,被對方回首箭(射射)傷了一個人,兩匹馬。

提示:搜索\(書名\)♂\完/本\神/立占\♂可以快速找到你在看的文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