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一八八章:造船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相對于楊妙真信中的內疚和焦慮,陳憲倒鎮定的多,雖然全能騎兵遠比陳憲一開始以為的要強大,但他并不畏懼。

  如果完顏平濤能訓練出一支八旗式全能騎兵,去吸引蒙古人的注意力,也不是一件壞事。

  如果陳憲知道此時完顏平濤正在打的主意,估計他會拍雙手雙腳贊同。

  至于完顏平濤會帶著八旗式全能騎兵來打自己,陳憲則完全不懼,首先,他相信,自己目前采用的莫里斯方陣戰法,面對全能騎兵,還是有著很大優勢的。如果實在不行,他還有燧發槍這個撒手锏。

  看完楊妙真他的來信,陳憲默默的畫出了燧發槍的圖紙,安排自己的秘密試驗工廠進行試生產。

  回信斥責楊妙真之后,陳憲就將此事拋在了腦后,他有更加重要的事情。

  就在一個月前,陳憲的軍隊已經拿下了膠西縣。

  得到這個消息之后,陳憲就迫不及待的親自跑到了膠西縣,繞著未來的膠州灣來回轉悠。

  他在選擇建立港口和造船廠的位置。

  親自選址的同時,陳憲還讓手下在膠州灣四周四處搜羅造船工匠。

  陳憲的這個命令并非無的放矢,北宋所設立的四大市舶司之一的密州市舶司就位于膠西縣的縣城板橋鎮。

  雖說金國占領山東后,密州市舶司冷清了很多,但并沒有關停,這里仍然是中國北方最大的貿易港口。

  這里的造船業雖然比北宋時期衰落了很多,但并沒有完全衰落。

  所以,陳憲的手下搜羅了不少造船匠人。

  在搜羅船匠的同時,陳憲還讓人高價強行從民間船廠中搜羅了一些已經陰干好的船才。

  經過一番實地考察后,陳憲違背了和完顏平濤“不占縣城”的私下約定,直接出兵占領了膠西縣城板橋鎮。

  之后,他從自己的大后方調來了數千建筑工人,先修建了一條從板橋鎮通往后世青島港位置的大路。

  今天的青島市區還是一片荒蕪,膠州灣內的主要港口都在海灣的底部,板橋鎮附近,也就是后世的膠州市附近。

  修通了道路之后,各種建筑材料就源源不斷的被送到青島地區。

  陳憲先在青島市西北部靠近海岸的地區修建了一座城堡,之后,他以這座城堡為依托,開始修建港口和船塢。

  在陳憲抄錄的資料中,就有著干船塢建設的簡單原理。

  干船塢其實并不復雜,就是一種簡單的利用潮汐特性的船塢。

  首先,在海邊建造一座三面圍著土堤的船坑,一面通向大海,船坑的地面大約和落潮時的海平面平齊。

  在造船時,將通向大海的一面用土堤圍起來,和大海隔絕,在干燥的船坑里建造船舶。

  當船舶造好之后,趁著落潮挖開堤壩,等到漲潮的時候,海水灌進船坑,船被海水浮起來,就可以開出船塢……

  陳憲手中人手充足,又有水泥這種工業骨骼,建造船塢自然是毫無問題。

  在修建船塢的同時,陳憲就開始備船料,他讓人在嶗山,珠山上采伐成才的榆木,搭建倉庫,儲藏陰干木料。

  船塢造好之后,陳憲拿出了自己的設計圖紙。

  宋朝的造船技術,相比于大航海時代的造船技術自然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陳憲尋找這個時代的造船匠并不是讓他們自己造船,而是要將大航海時代的造船設計,和這個時代的造船工藝結合起來。

  大航海時代的造船工藝,首先從龍骨開始,龍骨由分為艏柱,艉柱,龍骨三個部分,如果船很大,那么龍骨就會由好幾段拼接起來。

  用木架子支撐固定好龍骨之后,接下來是鋪設底肋材,底肋材有多寬,船的平底就有多寬。

  以船的艉柱為核心,還要搭建船尾彎骨,來確定船尾的外形,再通過船尾橫材將船尾彎骨和艉柱結合起來,船尾橫財將會穿過艉柱,將三者牢牢的結合在一起。

  接下來是鋪設船舶彎曲的框架,也就是肋骨,勾勒出船的外形,接著是鋪設支撐和貫穿整個船只的甲板梁。

  鋪設完肋骨和甲板梁之后,就要進行船只外側的鋪板,這層鋪板是帆船的皮膚。

  鋪板采取平接法,就是將板邊對邊的接在一起,并預留出炮窗。

  鋪板完成后,一搜帆船的主體就完成了,接下來就需要對船體的密封性能進行處理。

  防水處理分為兩步,第一步將蘸了油脂的麻布,用鏨子打入木頭縫隙中。

  第二步用瀝青涂抹船體表面。

  陳憲找不到瀝青,但這個時代的工匠也有著他們的辦法,就是用生漆代替瀝青。

  先用生漆和瓷土調和,做成稠漆,先用稠漆涂抹船體表面,晾干之后,再用生漆涂抹船體的內外表面,再晾干,再涂抹,如此反復十次。

  完成了帆船的主體制造之后,就是樹立桅桿和掛帆了。

  樹立桅桿是一項十分危險的工作,一但吊裝桅桿的吊具出現問題,桅桿脫落,桅桿就會像一把長槍一樣,將船底戳透,扎入海底,那船也就報銷了。

  如果安裝順利,桅桿就會插入龍骨上預留好的孔內,牢牢的被固定在龍骨和甲板上。

  對于船帆,陳憲打算先用硬帆,軟帆太復雜了,他也是一知半解,如果一開始就采用軟帆的話,陳憲覺得給他好幾年時間,都不一定能建立以一支可用的船隊。

  而且軟帆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大型大型帆船上,陳憲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制造出數百噸的大型帆船。

  實際上陳憲制造的第一艘夾板帆船只有十幾米長,就算是放在這個時代,也只能算是中小型船。

  陳憲帶領著搜羅來的船匠,忙碌了三個月時間,制造出了第一艘帆船。

  一方面因為是試驗船,另一方面,陳憲手中沒有太多現成的船材,從民間船廠搜羅的成品船才數量并不多,陳憲需要將好港用到刀刃上。

  所以,這艘試驗帆船的木料,主要采用松木,而且木料也沒有經過處理。

  在制造這艘船時,陳憲用大量的鐵構件代替了原本的木釘,榫卯結構,以增加船體的強度。

  大航海時代的蓋輪船相比于這個時代的船舶,最大的優點就是結實,過分的結實。

  船匠們對于陳憲費工費料的制造這種過分結實的船完全不能理解。

  實際上,這樣結實的構造,能讓帆船承受住更強大的火炮后坐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