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一一六章:炮聲初鳴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四個方陣齊出后,列出了一個兩前兩后,田字型的陣勢,這就是所謂的魚鱗陣。

  大陣列好后,騎兵移動到了魚鱗陣的左側。

  最后,是一群有些慌亂的士兵,在軍官的喝嗎踢打下,亂哄哄的沖出了樹林,花了好一陣子,才在魚鱗陣后方列出了三個大橫排。

  接著,這三個大橫排一個精壯漢子聲嘶力竭的號子下,勉強維持著隊形,緩步向前推進。

  和陳憲比較密集方陣不同,這個時代的軍陣,都比較稀疏,人和人之間都有較大的空隙,這三個打橫排就這么穿過了魚鱗陣的士兵間隙,推進到了大陣的最前方。

  到了此時,對方的大陣終于完全成型了。

  陳憲就像傻了一樣,就這么看著對方軍陣成型。

  戰陣順利而完美的成型,劉二祖松了口氣的同時,心頭疑云也更加沉重。

  雖然疑惑,但事到如今,一場大戰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劉二祖深吸一口氣,下達了全軍推進的命令。

  陳憲的軍陣一番紋絲不動,就這么看著對方大陣一點點的向前推進。

  五百米……

  四百米……

  三百米……

  陳憲突然下達了命令,“全軍一字展開!”

  隨著陳憲的命令,后陣兩個連先向兩側走了數十步,再轉向向前,走到前排兩個連的兩側,田字型的魚鱗陣,就辦變成了一字型的橫陣。

  對面劉二祖看到這次變陣,更加一頭霧水。

  對方沒有騎兵,又將隊伍橫排展開,這樣一來,縱深嚴重不足,很容易被己方的騎兵一沖而透啊?

  又或者,己方派兵繞道對方背后沖擊,對方只有一個橫排,勢必無法保護身后,就更加危險了。

  還沒等劉二祖將心中的疑惑在腦子里轉完,陳憲就下達了第二個命令,“三斤主炮和左側兩炮,目標,騎兵隊,右側兩炮,目標左前方陣……”

  聽到命令,炮兵按照平時的訓練,迅速瞄準……

  “開炮!”

  轟!大炮的轟鳴第一次在這個世界響起……

  陳憲以前看歷史資料,經常看到說燧發槍的平均射速是一分鐘三發,又有資料說,拿破侖的炮手能夠達到一分鐘十發的極限射速。

  這讓他感到不可思議,怎么大炮的射速比火槍還快,這不符合常理啊!

  等到他真的接觸到這種前裝炮之后,他才發現,大炮比火槍射速更快,其實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前裝火槍和前裝火炮的發射原理和過程其實幾乎是一樣的。

  都是首先清理槍管,接下來裝入火藥,墩實,然后火槍要在外部藥池里倒入引火藥,火炮需要炮手用長針通過引火口刺破炮管里的火藥包,接著在引火口中倒入火藥。

  最后,火槍搬動槍機掛上簧片,準備好激發,火炮則由主炮手拿著火繩,等待點火。

  你看,雙方的過程步驟幾乎是一樣的,但火炮遠比火槍大,怎么可能火炮比火槍的發射速度還快呢?

  這么想的人,其實都忽略了操作火炮和火槍的人數。

  一個火炮往往需要三到五個人同時操作,這幾個人分工合作,等于是將火炮的發射過程分成幾段,齊頭并進,時間自然縮短。

  而火槍卻沒辦法多人分工,只能一個人從頭到尾的去完成所有的步驟。

  這就跟同長的兩段路,一段路好修,但只有一個工程隊修建,另外一段路難修,但有四五個工程隊在不懂地方同時開工,最后將分段工程合攏,誰快誰滿,自然是一目了然。

  當然一分鐘十發是拿破侖手下精銳炮兵的極限速度,陳憲手下這些訓練了幾個月的炮兵當然做不到,但一分鐘五六發左右卻并不難做到。

  五門炮,每門十秒一發,這在對面聽來,簡直就是連珠炮。

  這些炮彈被炮管以不到10°的小仰角射出,低平的彈道在對面軍陣中劃出一道道地獄般的線段!

  說道仰角,陳憲以前看歷史資料,國內明末資料中,總說紅衣大炮一炮糜爛數十里,但在國外的資料中,即使是拿破侖時代,火炮的有效射程也不過一千多米,似乎是中國史料吹了大牛。

  但實際上夸張的成分肯定是有的,但遠沒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大,拿破侖時代火炮的發射仰角很小,一般都在十度以內,而明末時期,人們并不懂得彈道學,為了追求射程,往往采取二三十度的大仰角,相同的大炮,相同的炮口初速度,采取不同仰角,往往會取得相差數倍的射程。

  低平仰角的好處就是可以取得低平的彈道軌跡,也就是讓炮彈在可以殺傷人員的高度運行的距離更長。

  一門大炮采取三十五度的大仰角,也許可以打到十里之外,但高拋的彈道讓其殺傷范圍幾乎就縮短成了一個點。

  而同樣一門大炮,如果采取五度的低平仰角,其射出的炮彈,在兩米到底面的這段殺傷高度內,就會飛行數十米,殺傷范圍就從一個點,擴展成了一條線,殺傷力大幅度增加。

  低平仰角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更容易形成跳蛋。

  打過水漂的都知道,扔出去的石頭壓的越低,就越容易再次跳起來,就是這個原理。

  以不到十度的低平仰角射出去的炮彈,落地后,只要不遇到一些極限狀況,就必定會形成跳彈,跳彈的殺傷力,有時候比直射炮彈還要可怕……

  陳憲這幾門炮的設計最大仰角就只有十度,此時以五六度的仰角射出的炮彈,幾乎能在殺傷高度掠過對面整個軍陣,三斤和兩斤的炮彈,一發炮彈就在對方整齊的軍陣中清除一條直線,一斤的炮彈也能穿透好七八個人才力竭……

  第一次見到炮彈殺傷力的人所收到的震撼,沒有感受過的人是難以想象的。

  三斤和兩斤的炮彈掠過軍陣,只留下一串被打爛的人體,一斤炮打穿七八個人后,留在了最后一個人身體上,或者力道盡了落在地上,讓他們終于看清了這殺人利器的模樣……

  第一次見到這幅慘相,即使是久經沙場的戰兵,也嚇得魂飛魄散,對面整個大軍頓時亂了起來。

  大炮以全速轟擊了將近三分鐘,按照經驗,這個時候,炮管就已經很燙了,陳憲叫停了炮擊。

  而這個時候,對面的軍陣已經徹底散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