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一零一章:鎖子甲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有了拉絲機,制造鎖子甲就沒有了技術瓶頸。

  對于古代的鎖子甲制造技術,本身就以復原古代盔甲賺錢的陳憲當然十分熟悉。

  鎖子甲的制造,除了拉絲和編織比較麻煩之外,基本沒有什么技術難度。

  傳統的鎖子甲工藝生產分為:拉絲,纏絲,斬斷,縮徑,壓扁,打孔,編織鉚接。

  拉絲,就是鐵絲的拉制。

  纏絲,將拉好的鐵絲纏繞在一根固定直徑的鐵棒上。

  斬斷,用鏨子將螺旋形纏繞在鐵棒上的鐵絲沿著一條直線斬斷,形成許多個帶螺旋形的小鐵圈。

  縮徑,將螺旋形的小鐵圈強行通過一個入口大,出口小的圓孔,在鐵圈強行被擠過圓孔的過程中,鐵圈的直徑會被圓孔的內壁擠壓收縮,直徑變小,同時鐵圈接頭處會因為直徑變小而互相交疊。

  壓扁,用專用的小工具將鐵圈接頭交疊處壓扁,形成一個延展開的鉚接面。

  打孔,用特殊的鉗子,在鐵圈交疊的鉚接面上“咬”出一個鉚接用的小圓孔。

  編織鉚接,將加工好的扎甲環圈按照需要的順序互相串聯,用小鐵釘穿過鉚接面上的小圓孔,將環圈接頭互相鉚接起來。

  這些工序中,技術難度最大的就是拉絲,而人力成本最大的則是編織鉚接。

  陳憲之所以招募那么多的女學徒,一方面當然是為了平衡性別,另一方面,這些女學徒就是陳憲準備用來編制扎甲和鎖子甲的勞動力。

  拉絲機的原理并不復雜,就是通過多次反復的將粗鐵條從擁有高強度材質的喇叭孔中強行牽拉通過,從而達到收縮鐵條外徑的目的的一種工藝手段。

  在這個時代來說,拉絲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第一個是動力問題,拉絲需要的力量較大,如果依靠人力,效率難以保證。

  第二個問題,是解決拉絲板的強度問題,這個最容易,鑄造的生鐵模板就能滿足熟鐵的拉絲要求。

  第三個問題就是多次拉絲后,鐵絲硬度變大,拉絲難度變大,容易拉斷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曾經長期困擾古代中國的拉絲工藝,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對經過多次拉絲后的鐵絲進行退火,消除拉絲產生的內應力。

  為了解決動力問題,陳憲設計了一套鉸鏈機構,他用鐵棒,鐵板,鉚釘,螺絲制造了一條類似軟梯一樣的鏈條,然后將這條鏈條纏繞在兩個鑄鐵齒輪上。

  兩個齒輪,一個由水輪機軸帶動,一個安裝在深埋地下的鐵架上,在水輪帶動的主動輪的牽引下,鏈條和從動輪回跟著緩緩轉動。

  陳憲將拉絲機的鐵架深埋固定在從動輪后面,工作時,將鐵絲頭穿過拉絲孔夾在一條鐵鏈一端的夾具上,鐵鏈的另一端安裝有一個鐵鉤,拉絲時,將鐵鉤鉤在鏈條橫桿上,隨著鏈條的運動,鏈條橫桿拉動鐵鏈,鐵鏈對鐵絲產生拉力,從而完成拉絲。

  這個裝置的缺點是只能一次拉出五米左右的鐵絲,再長,就超過鏈條的工作行程了。

  不過這個裝置的優點是,可以同時拉多條鐵絲,效率遠比人力或者畜力的鉸鏈強的多。

  這樣一臺拉絲機,日夜不停的工作,差不多就能同時供應上百工人生產鎖子甲的原料供應。

  除了拉絲機,陳憲還對傳統的鎖甲生產工藝進行了改進。

  為了加快纏絲的效率,他制作了一種絞盤纏絲機。

  這個纏絲機其實也是一個拉絲機,水力拉絲機加工好的鐵絲,將在這個纏絲機上進行最后一次微量拉絲。

  鐵絲穿過機器一邊的拉絲孔,被固定在距離拉絲孔很近的一根鋼制圓棒上的圓孔內,鋼棒一端被固定在一個絲杠上,絲杠穿過一個有螺紋的厚鐵板,和絞盤相連,轉動絞盤,帶動絲杠,絲杠帶動鋼棒做旋轉運動的同時,還隨著螺紋的旋進而做向前的直線運動,這時候,一端被固定在鋼棒上的鐵絲就會隨著鋼棒的轉動均勻的螺旋纏繞在鋼棒上。

  每纏滿一個鋼棒,就可以將鋼棒取下,安裝新的鋼棒繼續作業。

  纏滿了鐵絲的鋼棒被轉到下道工序,由專門的斬斷工,用鏨子將鋼棒上纏繞的鐵絲斬斷,得到一個個小鐵圈。

  陳憲還對縮徑,壓扁,打孔幾個傳統工序進了優化。

  比如縮徑,他在傳統的鑄鐵縮孔圓柱臺上增加了一個杠桿原理的下壓機構,通過杠桿原理,讓原本只能一次加工一個環圈的縮孔臺,利用杠桿原理,一次可以同時加工五個環圈,在兩人合作的情況下,效率提高了好幾倍。

  他還將原本簡單的壓扁工具擴展成了一個工作臺,工人坐在工作臺前,用鑷子夾著環圈放入距離眼睛不足一尺的工作臺面上進行加工,捶打環圈的動力,由用腳踏聯動機構提供,因為同時可加工兩個環圈,眼睛距離工作臺面又近,所以無論是加工效率還是加工質量都有所提高。

  針對打孔工序,陳憲將打孔鉗放大,固定在工作臺上,采用兩人合作加工,一人用鑷子夾著環圈放入打孔鉗的鉗口中,另外一個人利用杠桿原理,操控打孔鉗下壓提供動力,為了提高效率,陳憲采對打孔鉗采取了雙口設計,同時可以加工兩個環圈。

  在編織方面,陳憲設計了工作臺架,和一種簡單的鉚接機,工作臺架可以將編織好的鎖子甲織片撐開并懸掛起來,撐開懸掛起來的鎖子甲織片很容易被移動到鉚接機的工作口中。

  鉚接機也采用類似鉗子的外形,利用杠桿原理,提供鉚接所需的力量。

  這種工作臺架由兩個人合作操作,一個人專門操作懸空的工作臺架,安裝鉚釘,另外一個則專門提供鉚接動力。

  經過這一系列的改進,傳統的鎖子甲生產效率提高了五六倍。

  有了鎖子甲作為內襯,陳憲就可以將扎甲設計的更加簡潔。

  結合了鎖子甲,并且在一些連接處采取合頁結構的新式扎甲,穿戴起來更加輕便,更靈活,防御力卻并沒有降低。

  陳憲試過樣品后,就決定將以前生產的扎甲全部外銷,這種新式扎甲作為不對外銷售的自用裝備。

  在響水莊里,除了新的拉絲機車間,還有另外一種沒人認識的東西。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