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茫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黎文海見狀頓時沒好氣的伸手輕輕彈了一下黎小婭的腦門,道:“一個姑涼家家的,整天喊打喊殺的成何體統?”

  教訓了黎小婭一句,黎文海才說道:“是杜文煥,不過已經被陛下調去北邊了,我們暫時無虞,眼看西南就要生亂了,還是不要節外生枝的好。”

  “那現在的西南總督是誰?”黎安明倒是沒在意,雖然現在杜文煥調走了,但等西南叛亂發生后,他還是得調回來,到時會因為無力平叛而病辭。

  黎文海聞言想了想,道:“好像是原來的河南巡撫張我續,不過為父估計他調來西南應該也打不開局面。”

  黎安明聞言點了點頭,隨即在腦海中回想關于張我續的資料。因為這個名字有些特殊,黎安明當初看到某本小說中出現了這個名字,便試著搜了一下。

  他只記得張我續后來攀附魏忠賢后成為了戶部尚書,對于他在西南的任職黎安明就不了解了。不過黎安明倒還記得他的一些私事,張我續有妻妾百余,其中有一個是魏忠賢的侄女兒,長相極為丑陋,以前張對她十分厭惡。但為攀附魏忠賢,不得不虛情假意,對丑妾極為尊敬,接著帶三萬兩銀子,去見魏忠賢,口稱“侄婿叩頭”,使魏忠賢大為開心。不過具體如何,他就不得而知了。

  因為人多嘴雜,黎文海和黎安明父子也沒有細說,而是一家人拉了拉家常,早飯過后便各自散了去,黎荃和何源二人去忙了,黎小婭也帶人出海打鯨魚去了,自從她到了這里后,整個人硬是野得不行。

  黎安明則陪著黎文海在島上查看了一番,給他介紹了相應的情況。

  “你真的已經決定去占領東番島了?”來到海邊,黎文海望著海面問道。

  黎安明聞言笑了笑,道:“回父親,也不能說占領吧,只是收復代管,東番島本就是大明領土,只因朝廷海禁無力管理而廢置了而已。”

  夏商時期臺灣屬于九州中的揚州,三國時期,吳王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一支由一萬余名軍士、三十多艘船組成的船隊到達這里,開啟了大陸對臺灣的開發歷史。

  明朝初期時曾大規模移民對臺灣開發,不過到后來直至1387年因實施海禁而廢除,并把居民遷到漳州、泉州一帶。不過就算如此,如今在島上生活的漢民還是有不少。

  頓了頓他便接著說道:“父親此次進京想來也看到了,西南就不說了,如今遼東的建奴叛亂已經有了愈演愈烈的趨勢,陜西河南等地因為天災人禍,叛亂也是時有發生。”

  說著,黎安明撿起一根樹枝在沙灘上大概畫了一副南海的地圖,接著說道:“如果大明生亂,舊港的荷蘭人一定不會放過占領東番的機會的。因為如果他們占領了這里,那么他們不管是與大明進行貿易還是和倭國進行貿易,都將要方便許多。到了那時我們想要再收復就得花大力氣了。”

  “再說了,西南眼見著就要亂起來了,我們家得有個退路才是,岱山島太小了。”最后,黎安明嘆了一口氣說道。他是一個做事先想失敗的人,總得給自己留條退路不是?

  黎文海聞言點了點頭,也沒在這個話題上深究,轉而說道:“朝廷已經把秦夫人的白桿兵調去遼東了,接下來可能就是接著把其他大土司也相繼調去。”

  秦良玉作戰再怎么勇猛,對朝廷再怎么忠誠,但在朝廷文官的眼里,她的身份就只是一個土司而已。

  不過對于秦良玉對朝廷的忠誠,黎安明是知道的,有時候她甚至在想,如果朝廷不把她調走,那奢崇明叛亂的時候會不會很快就得到撲滅,畢竟,秦良玉的白桿兵可以說是西南地區戰力最強的軍隊了。

  見黎安明沉默著半天沒說話,黎文海笑了笑問道:“怎么了?”

  “西南真的要亂了。”黎安明搖頭嘆了一口氣說道。

  “哼,這不正是你要的嗎?”黎文海先是沒好氣的哼了一聲道,接著又拍了拍黎安明的肩膀說道:“遇事不決,是上位者的大忌!你記住了,自己決定了的事,就要義無所向的走下去。”

  “是,父親,孩兒明白了!”黎安明連忙抱拳應道,頓了頓,他嘆了一口氣道:“只是恐怕就要苦了黎民百姓了。”

  說實話,有時候黎安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所作所為到底對不對,畢竟他是一個生活在和平繁榮環境下的現代人,來到這個人命如草芥的時代,彷徨、無助、迷茫時常傍他左右。

  “長痛不如短痛,與其讓他們世代受土司的壓迫,不如趁此機會一勞永逸的徹底解決土司問題,雖然可能會死不少人,但戰爭,向來都是殘酷的。”黎文海也嘆了一口氣,拍了拍黎安明的肩膀安慰著說道。

  黎安明也只是一時的迷茫而已,經由黎文海的勸慰,加上他要改變漢人歷史走向的決心,很快便使他恢復了過來。

  “如果叛亂真的發生了,你有何打算?”黎文海再次望著海面問道。

  黎安明聞言想了想,說道:“先據守遵義,然后再徐徐圖之。”

  “不錯,看來你還沒有失了理智。”黎文海聞言頓時滿意的夸贊了一句,接著說道:“能守住遵義不丟便是大功了,再大便是貪功了。你要記得,官場,有時可比戰場可怕殘酷的多。”

  關于這一點黎安明倒是不含糊,如果叛亂發生后其他地方都相繼失守了,而遵義不但沒丟,還馬上又奪回了其他被叛軍占領的府州,你讓上面的官員這么想?是他們無能,還是你遵義早有準備?不管哪一條,到時黎文海肯定都沒有好果子吃。

  但是光守住遵義不丟就不一樣了,那樣會顯得他們御下有方,到時候向朝廷一請功,他們面上也有光不是?

  黎安明的打算便是,守住遵義,然后慢慢一個縣一個縣的去收復,收復一個縣便改革一個縣,那樣對上面來說不會顯得功勞太大,對自己來說也能徹底的控制收復的這些地方。

  “仁懷你一直沒有讓為父進行改革,恐怕存了什么心思吧?”黎文海突然似笑非笑的問了一句。

  。。。。。。。

  (日常求收藏、求推薦!)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